01
前些日子,一位初中男生打車要去1500公里的重慶,張師傅是一位網約車司機,起初覺得自己接到一個大單,又考慮是個孩子擔心拿不出錢,猶豫再三還是跑了這趟生意。
到了目的地,車費高達五千多,孩子父母以為孩子還小、不懂事得為由,拒付全部車費,張師傅一著急報了警,之後,警察協助雙方進一步解決問題。
網友們一片罵聲,有說出租車司機不道德,在一個不滿十八歲的孩子,不理性消費時,自己就應該不出車,或者出車之前要經家長同意,真是見利忘義。
還有網友指責家長過分,沒有素質,即使孩子錯了,也要付錢給司機,作為教育失敗的父母,更不能不承擔因孩子錯誤行為而產生的責任。
其實,網友們說的都沒錯,也都有道理。錢不是重要的,關鍵要讓孩子從中得到教訓,不過度消費,是一個起碼的行為準則。
吃飯穿衣量家當,如何消費,如何合理使用金錢,應當成為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門基礎課。
家長給孩子的物質消費,一定要跟自己家庭經濟收入相適應、相匹配。無論家庭經濟條件是什麼樣的水平,家長都應該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消費觀,讓孩子懂得什麼叫量入為出。
如果孩子的價值觀和消費觀存在偏差,父母給得再多,最終還是無法滿足孩子的需求,反而讓孩子的攀比心理更加嚴重。如果父母滿足不了孩子的物質需求,也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02
2019年2月26日凌晨3點多,陝西省西安市,21歲的花季少女從17樓跳下,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當她的父親馮先生,在整理女兒東西時,才發現女兒是被一家網貸公司的瘋狂催債逼死的。
在女兒的手機裡面,以及手寫的賬單上,詳細記載著每個月幾號需要還多少錢。原來,女兒從2015年11月開始一直在網上借了網貸,一開始只是借了幾千塊錢,然而她還了三年,都沒有還清,仍然欠對方17萬。
於是一直被網貸公司催債,可是每個月工資只有4千塊的女兒,要還網貸8千塊。更讓馮先生心酸的是,女兒的支付寶裡僅剩了7塊錢,銀行卡里僅剩裡1塊多錢。
隨後馮先生加了催債人的微信,想跟對方對一下賬,還沒等馮先生說出他的想法,對方便開始對自己進行言語辱罵,甚至連自己剛剛去世的女兒,也未能倖免。
作為一個有工作的女孩,走到這一步著實讓人心痛,花一般的人生,在自己網貸的那一刻就已經萬劫不復了。
因此,在消費中我們要儘量避免一些不健康的消費心理:從眾心理、攀比心理。堅持從個人實際需要出發,理性消費。
也要儘量避免情緒化消費,保證自己個人消費不受到情緒的影響,儘量避免心血來潮、一時頭腦不冷靜,事後又發現這種消費選擇並不適合自己的需要。
03
在綜藝節目《我們是真正的朋友》裡面有一期,小S的大女兒艾莉想要買一件價值1000元的衣服。
小s當即表示,才13歲的女兒,正在生長期、利用率並不高,不需要買這麼貴的衣服,不能養成從小就養成花大錢的壞習慣。
但是,大S看過照片以後,很是贊同艾莉的審美,認為衣服雖然貴些,但很好看。
小S則強調女兒才13歲,消費超過1000塊錢的衣服不合理,還希望女兒"不要再隨便逛網絡"。
雖然最後這件衣服被大S作為舞蹈比賽拿到冠軍的獎勵送給了艾莉。但是小s依然很理性地抓住了這個機會,教育女兒說:"這是姨媽作為冠軍禮物獎勵給你的。你要知道姨媽給你買東西這件事情,不是任何時候都會發生的,所以不要養成大手大腳花錢的壞習慣"。
小s的這一做法得到了很多網友的支持和認可,因為大家都知道,不是小s買不起這件衣服,而是確定了這一消費行為的不合理。
父母愛孩子,總想把最好的給孩子,這是每個家長的本能,問題是什麼是:好,是經濟價值昂貴、高端的物質消費品,還是精神層面的富足、優質?
因此,家長先正確引導孩子的物質消費觀,再讓孩子的精神世界""富"起來。如果孩子形成了正確的消費觀,自然也會懂事明理,不會盲目的索取、攀比,而且也會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學習上。
當然,在這方面的習慣養成,就需要家長以身作則,因為父母的身教,永遠是孩子最佳的學習途徑。只要家長時刻提倡節儉,引導理性消費,那麼,一定會為孩子做好榜樣,向孩子傳遞正確的消費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