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案例連載之四:父母別問孩子能做到什麼,看自己做了什麼

父母們別總問孩子能做到什麼,看看自己做了什麼?

我的來訪者李女士,一位高三男孩的媽媽。李女士在孩子高二的時候來找我諮詢。李女士在一年前已經聽了我的網絡課程,道理都懂了,但是離做到好像還差一些,孩子的狀況變化不大,有不少困惑,所以決定找我諮詢。

第一次諮詢印象很深刻,李女士說話速度比較快,一邊說,一邊哭,說了很多關於父母、關於丈夫和兒子的事情,就像受了委屈的孩子終於找到撐腰的了。

心理諮詢案例連載之四:父母別問孩子能做到什麼,看自己做了什麼

“我兒子高二了,一回家就回到自己房間,基本不和我說話,我跟他說什麼,都不理我,每晚打遊戲到十一二點,睡覺大概一、兩點。我看到他沒睡覺,著急死了,有時實在忍不住提醒一下,兒子要麼不理,要麼很兇地說,不用你管。我真不知道怎麼辦了,老師,我好無助啊。”

“我丈夫就會關心他自己,對我、對孩子都不怎麼關心,我做手術都沒陪我,我很傷心……”

“我學了課程,知道原生家庭很重要,我的原生家庭並不好。我媽媽就是課上講的自戀型媽媽,而爸爸就是圍著媽媽轉的,什麼都聽媽媽的。我在家裡是老二,數我乾的活最多,我才十一歲,就要帶一歲多的妹妹,每天照顧妹妹的吃喝拉撒睡,所以我不喜歡小孩子的,看到小孩子就覺得煩。儘管我這麼努力幹活,媽媽對姐姐和妹妹都比我好,我好傷心,好難過……..”

心理諮詢案例連載之四:父母別問孩子能做到什麼,看自己做了什麼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個不喜歡小孩的媽媽,對孩子怎麼樣?李女士是怎麼變成這樣的媽媽的,是她的錯嗎?很顯然不是,是她在她該玩耍、該被父母呵護的年齡,去做一個媽媽該做的事,這不是懂事,而是生命的透支。

從2018年的8月,到現在的2019年10月,一週一次到兩週一次,我們的諮詢進行了一年零兩個月,探討、分析、修通,一點一點地成長。

李女士說,上小學時兒子摔斷了胳膊,我也沒接送他上下學,就讓他自己走著上學,走了兩個月,很奇怪,那時候我一點都沒有心疼孩子的感覺。現在李女士每天接送兒子,儘管學校離家很近,走路大概十五分到二十分鐘的路程。有一次,李女士有事不能接送兒子,就有了下面的對話:

李女士:“兒子,今天中午沒送你去上學,你怎麼去上學的啊?”

兒子:“我打車啊。”

李女士:“嗯嗯,可得打車,天多熱啊,不打車走路多曬啊。”

李女士說,這樣的事如果發生在之前,我一定會教訓他浪費錢,這麼近還打車,甚至還會教訓他嬌生慣養。可是現在,我發自內心地理解他、心疼他,願意讓他打車。

心理諮詢案例連載之四:父母別問孩子能做到什麼,看自己做了什麼

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滿滿的母愛啊!

李女士說,兒子學習的事情,自己早就不管了,因為管不了啊。自己最焦慮的是兒子睡覺的事情。以前,李女士總是去催促兒子睡覺,也總碰釘子。慢慢地,李女士終於想通了,這樣的做法真的不合適,由對兒子的不信任改為信任,不催促兒子,自己安心地睡自己的。媽媽變了,兒子就變了。兒子居然越睡越早,大多數時間十一點多就睡了。

一個高二的孩子,真的不知道睡的晚對身體不好嗎?如果連這個都不知道,就是智商的問題了。能上高中,說明智商沒問題,顯然是父母覺得孩子不懂,認為孩子管不好自己。父母將無能投射給了孩子。孩子怎麼想的呢?孩子想的是:爸媽煩死了,總想管我,你越管我,我越不聽,看看誰能戰勝誰。

孩子不服輸的性格在和父母對抗中充分體現了。

李女士只負責愛孩子,孩子負責管理自己學習和睡覺的問題,各盡其職。

李女士的愛,體現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做孩子喜歡的飯菜,給孩子送飯到學校;接送孩子上學放學;給孩子買他喜歡的T恤;給孩子請假讓他去看他喜歡的電影;孩子遲到了,給老師請假說孩子身體不舒服,被老師責備;孩子考試要遲到了,會耐心等在一旁,不催促孩子…….

2019年10月2號諮詢時,李女士開心地對我說:“老師,我太高興啦,我向您彙報一個好消息,我兒子考試全班第四,全年級210名了,進步二百多名。兒子這幾次考試都在進步,老師說211大學已經再朝孩子招手了。兒子對自己的成績似乎無所謂的樣子,對我說‘還會繼續進步的,這是我的事,我當然會努力做好,你操什麼心。’”

心理諮詢案例連載之四:父母別問孩子能做到什麼,看自己做了什麼

這是教育的成功,成功地讓孩子明白:自己的事自己負責。

父母能夠不把自己的焦慮和恐懼傳遞給孩子,就是對孩子最大的幫助了。父母不停地嘮叨,無休止地講道理,無節制地和孩子大發脾氣,忍不住監督孩子,不都是父母內心的焦慮和恐懼在作怪嗎?

父母成長自己,就是把孩子還給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