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外觀缺陷的產生原因及預防措施

焊接缺陷嚴重影響產品質量,也成為危害焊工及其他現場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今天小編就專門蒐集了一些關於焊接外觀缺陷的產生及預防資料,供大家學習交流。

外觀缺陷

外觀缺陷(表面缺陷)是指不用藉助於儀器,從工件表面可以發現的缺陷。常見的外觀缺陷有咬邊、焊瘤、凹陷及焊接變形等,有時還有表面氣孔和表面裂紋。單面焊的根部未焊透等。

A、咬邊


是指沿著焊趾,在母材部分形成的凹陷或溝槽, 它是由於電弧將焊縫邊緣的母材熔化後沒有得到熔敷金屬的充分補充所留下的缺口。


產生咬邊的主要原因是電弧熱量太高,即電流太大,運條速度太小所造成的。焊條與工件間角度不正確,擺動不合理,電弧過長,焊接次序不合理等都會造成咬邊。直流焊時電弧的磁偏吹也是產生咬邊的一個原因。某些焊接位置(立、橫、仰)會加劇咬邊。


咬邊減小了母材的有效截面積,降低結構的承載能力,同時還會造成應力集中,發展為裂紋源。

矯正操作姿勢,選用合理的規範,採用良好的運條方式都會有利於消除咬邊。


焊角焊縫時,用交流焊代替直流焊也能有效地防止咬邊。


B、焊瘤


焊縫中的液態金屬流到加熱不足未熔化的母材上或從焊縫根部溢出,冷卻後形成的未與母材熔合的金屬瘤即為焊瘤。焊接規範過強、焊條熔化過快、焊條質量欠佳(如偏芯),焊接電源特性不穩定及操作姿勢不當等都容易帶來焊瘤。在橫、立、仰位置更易形成焊瘤。


焊瘤常伴有未熔合、夾渣缺陷,易導致裂紋。同時,焊瘤改變了焊縫的實際尺寸,會帶來應力集中。管子內部的焊瘤減小了它的內徑,可能造成流動物堵塞。


防止焊瘤的措施:使焊縫處於平焊位置,正確選用規範,選用無偏芯焊條,合理操作。


C、凹坑

凹坑指焊縫表面或背面局部的低於母材的部分。

凹坑多是由於收弧時焊條(焊絲)未作短時間停留造成的(此時的凹坑稱為弧坑),仰立、橫焊時,常在焊縫背面根部產生內凹。


凹坑減小了焊縫的有效截面積,弧坑常帶有弧坑裂紋和弧坑縮孔。


防止凹坑的措施:選用有電流衰減系統的焊機,儘量選用平焊位置,選用合適的焊接規範,收弧時讓焊條在熔池內短時間停留或環形擺動,填滿弧坑。


D、未焊滿

未焊滿是指焊縫表面上連續的或斷續的溝槽。填充金屬不足是產生未焊滿的根本原因。規範太弱,焊條過細,運條不當等會導致未焊滿。


未焊滿同樣削弱了焊縫,容易產生應力集中,同時,由於規範太弱使冷卻速度增大,容易帶來氣孔、裂紋等。


防止未焊滿的措施:加大焊接電流,加焊蓋面焊縫。


E、燒穿

燒穿是指焊接過程中,熔深超過工件厚度,熔化金屬自焊縫背面流出,形成穿孔性缺。

焊接電流過大,速度太慢,電弧在焊縫處停留過久,都會產生燒穿缺陷。工件間隙太大,鈍邊太小也容易出現燒穿現象。


燒穿是鍋爐壓力容器產品上不允許存在的缺陷,它完全破壞了焊縫,使接頭喪失其聯接飛及承載能力。


選用較小電流並配合合適的焊接速度,減小裝配間隙,在焊縫背面加設墊板或藥墊,使用脈衝焊,能有效地防止燒穿。


F、其他表面缺陷:


(1)成形不良 指焊縫的外觀幾何尺寸不符合要求。有焊縫超高,表面不光滑,以及焊縫過寬,焊縫向母材過渡不圓滑等。

(2)錯邊 指兩個工件在厚度方向上錯開一定位置,它既可視作焊縫表面缺陷,又可視作裝配成形缺陷。


(3)塌陷 單面焊時由於輸入熱量過大,熔化金屬過多而使液態金屬向焊縫背面塌落, 成形後焊縫背面突起,正面下塌。


(4)表面氣孔及弧坑縮孔。

(5)各種焊接變形如角變形、扭曲、波浪變形等都屬於焊接缺陷O角變形也屬於裝配成形缺陷。


再來看看簡單的示意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