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寶寶驚人之舉創百萬點擊量,家庭溫度決定孩子未來的高度

一歲寶寶驚人之舉創百萬點擊量,家庭溫度決定孩子未來的高度

中國一歲寶寶一個驚人之舉火到國外,獲油管百萬點擊量,引老外紛紛點贊。

小寶寶揹著小黃鴨包包,搖搖擺擺開心的走著。

突然,前方小轎車窗口伸出一隻手,朝路邊扔下一個空礦泉水瓶。

他看到後啪嗒啪嗒搖晃著跑上去,彎腰撿起瓶子,並努力使勁地把瓶子往司機手上遞。直到司機伸手接過才開心離開。

事後,媽媽說寶寶有為他人撿拾玩具的習慣。

寶寶的一個好習慣,卻無意打臉一個成年人的不文明行為。

一歲寶寶驚人之舉創百萬點擊量,家庭溫度決定孩子未來的高度

哈佛大學研究學院的發展心理學家Nancy在長期的調研實驗中發現:父母對孩子的管教方式會影響其表現,這是毋庸置疑的。

好習慣源於良好的原生家庭。好的原生家庭傳遞愛與溫暖,差的原生家庭傳遞恨與傷害。

董卿在接受《面對面》採訪時,談及初為人母、繼續成長時說過這樣一句話:

“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很簡單,你自己先成為什麼樣的人。”

怎樣的原生家庭父母才是孩子幸福人生的頂配?

1、父母恩愛的家庭

一歲寶寶驚人之舉創百萬點擊量,家庭溫度決定孩子未來的高度


知乎上有一個很火的話題,叫“生活在一個父母經常吵架的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其中有個網友的例子看了令人心疼:

“從我記事兒起,他們就一直在打架,有時候陣勢大得把鄰居都引來圍觀。你也知道。”

“所以我現在甚至聽不了別人大聲說話,我害怕。 人家音量一上來,我就下意識地想要躲,腦子裡全是當年我父母吵架的情景。”

父母經常吵架,對孩子而言那不是平常的對話,而是循環往復的折磨。

心理學家薩提亞說過: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父母相處的模式就是孩子學習的模式。

在爭吵與冷戰中長大的孩子,會缺乏安全感,變得自卑和暴躁,並將這種相處方式完美復刻到以後的人生當中,導致無法獲得幸福。

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說,夫妻是家庭的建築師。

父母恩愛的家庭,就像構築一個溫暖的巢,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一歲寶寶驚人之舉創百萬點擊量,家庭溫度決定孩子未來的高度

電影《奇蹟男孩》,講述的就是這樣的故事。

伊莎貝爾和內特是大學同學,兩人非常相愛。

婚後兒女雙全,本該幸福美滿,卻因兒子奧吉天生面部畸形一家人陷入陰霾。

兒子做了27次整形手術後,模樣還是會嚇到別的孩子。

但夫妻倆並未放棄他,整整八年,都在用自己最溫柔的愛呵護他。

讓孩子擁有足夠的勇氣正視自己的特殊性,去包容不完美的自己。

脆弱自卑的奧吉之所以能充滿自信,健康成長,是因為有一個幸福美滿、相親相愛的家給他依靠。

一歲寶寶驚人之舉創百萬點擊量,家庭溫度決定孩子未來的高度


心理學家諾費奧說:父母恩愛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父母恩愛的家庭,在給予孩子安全感的同時,父母對待愛情和婚姻的積極態度,也會滲透進孩子的內心,讓孩子面對生活的挑戰勇敢、積極、樂觀。


父母恩愛就是最甜蜜的家!


2、父母內心充滿儀式感的家庭

一歲寶寶驚人之舉創百萬點擊量,家庭溫度決定孩子未來的高度

電影《何以為家》12歲小男孩扎因的控訴振聾發聵:


我要控告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下了我。“


影片中,扎因生長在一個難民家庭,沒有身份,沒有基本的安全感。


父母為了有個安穩的住處,可以毫不留情把他11歲的妹妹嫁給房東的兒子。


他卻無力阻攔保護妹妹,為了掙扎求存,為了逃離這一切,甚至不惜去販毒。


而他的父母,還在繼續生孩子。


父親在法庭上說:

“你的孩子將是你的脊樑”,他把孩子視作希望,可是他本身卻無視孩子,不願為孩子創造任何希望。


心理學家畢淑敏說:“情感與歸屬的需要,是人類最基本的需要。”


父母的無視,讓孩子失去存在感,看不到未來,這樣的家只能帶來絕望和傷痛。


儀式感能給予孩子存在感,確認自己在父母心中佔據重要地位。敞開他們的心靈感受生活的美好,給他們帶去自信和希望。

一歲寶寶驚人之舉創百萬點擊量,家庭溫度決定孩子未來的高度

一個住在美國聖路易斯的小姑娘奧黛麗有一天突發奇想,要求辦一個“屎粑粑”主題的生日聚會。


面對這個奇葩的想法,沒想到的是,父母竟然高高興興地答應了。


奧黛麗的爸媽專門準備了粑粑氣球和粑粑蛋糕。


每個邀請到來的客人,都可以享受包裹在粑粑蛋糕裡的蛋卷和巧克力,還有特製的粑粑坐墊。


媽媽瑞貝卡還特意穿上了粑粑裝,出現在大家面前。


大家都非常喜歡這個粑粑主題的生日聚會,最重要的是小姑娘特別開心。


媽媽說:“奧黛麗絕對是一個忠於自己的人,我希望她總能擁有現在的信心。”


一場特別的生日派對,一份精心準備的儀式,讓她獲得了幸福的滿足感,臉色流露著令人倍感幸福的笑容。

一歲寶寶驚人之舉創百萬點擊量,家庭溫度決定孩子未來的高度


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曾提出過一個正強化理論:


當孩子的某種行為,從別人那裡得到愉快結果時,會推動他們前行的力量。


給孩子一定的儀式感,它會對孩子催生多種強烈的自我暗示,它會成為孩子人生最大的鞭策力。


儀式感是一個家最特別禮物!


3、父母懂得尊重孩子的家庭

一歲寶寶驚人之舉創百萬點擊量,家庭溫度決定孩子未來的高度

前段時間,田亮在微博上曬出了兒子小亮仔的日記:

“在學校表演了幾首古詩,累得夠嗆,可惜的是爸爸媽媽沒來看,真是的。”


這失望的語氣,真是隔著屏幕都感受到了委屈。


心疼亮仔的同時,不少網友也把關注點放在了“日記”兩個字上。


為啥偷看人家的小秘密,經過人家同意了嗎?


這句話雖是調侃,卻也提醒了很多父母:


日記藏著孩子內心深處的小秘密,再小的孩子,也需要受到尊重和保護。


英國專家認為:從嬰幼兒時期開始,孩子就有了自己的隱私,但此時,他們還比較依賴父母;少年時期的孩子可能還是將自己的父母當作學習和模仿的榜樣;進入青春期以後,孩子便有了成人意識,接觸社會和人生的範圍變得更廣,自主意識也逐漸增強。


尊重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內心,與孩子平等對話。

一歲寶寶驚人之舉創百萬點擊量,家庭溫度決定孩子未來的高度


近日,吳尊在一檔節目中展現出來的換位思考教育方式再次贏得好評。


他與老婆林麗吟計劃單獨去澳大利亞旅行結婚,特意去徵求孩子的意見。


先是用手繪的童話書,以講故事的方式,徵求孩子的意見。


兩個孩子卻異口同聲、斬釘截鐵地回答:不可以。


接下來,迂迴表示爸爸媽媽沒有辦過婚禮有多遺憾,並承諾拍了結婚照會帶回來給他們看,孩子們還是滿口拒絕。

最後吳尊突然想出了“殺手鐧”,在家裡藏好多份禮物,讓他們每天找出一個,玩“尋寶遊戲”。

他繪聲繪色地講起遊戲的玩法,孩子們瞬間來了興趣,立刻被說服。

他沒有強硬粗暴地告訴孩子,必須留在家裡。而是尊重孩子,努力征求孩子意見。

考慮到孩子愛玩的心理,把漫長的等待變成了一場期待的遊戲,讓孩子興致勃勃的接受。

心理學家德華•桑代克說:

父母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才能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不武斷地下結論,減少與孩子的衝突,贏得孩子的信任。

尊重孩子才能讓孩子感到被愛、被信任,在自由選擇中變得更加獨立,以後走得更穩當。

德國教育家卡爾.雅斯貝爾斯說過,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父母總是展現良好的行為給孩子看,潛移默化下,孩子也會繼承這份美好的品質。

尊重是一個家最好的愛!

原生家庭是最深的“愛”

一歲寶寶驚人之舉創百萬點擊量,家庭溫度決定孩子未來的高度

一個家父母恩愛,構築愛的甜蜜蜂巢,每天一滴甜美的花蜜,讓孩子自由徜徉在充滿自由幸福氣息的蜜巢裡。


這樣裹在蜜裡成長的孩子:

自信,無懼風雨;

獨立,掌控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