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必備的中醫“外治”法,值得學習收藏

家家必備的中醫“外治”法

黃宗勖 肖相如頻道


中草藥的外治法,是利用藥物和人體接觸,直達病所,並且借冷熱溫度的刺激、摩擦燻熨的幫助等發揮藥物的作用,達到治療的目的。


由於本法內容極為豐富,在此僅舉例說明一些有代表性的外治藥物與方法於下。


01


敷 法


敷法,是外治最常用的方法,是把鮮藥搗爛,或用幹藥研末,加酒、蜜、醋、麻油(其他植物油亦可)、豬油、雞蛋清、凡士林等調和,敷在肌膚局部,隔一定時間換一次,使藥物在較長時間內發揮作用,以達到解毒、消炎、止痛、止血等作用的治療方法。


例如:


高血壓,用吳茱萸研末,每次18~30克,用醋調成糊狀敷足心湧泉穴,最好在睡前敷,用布包裹敷藥,12~24小時後血壓下降,病人自覺症狀減輕。


急性痢疾,用苦參粉8克,將藥粉用溫開水調成糊狀,製成餅敷臍部,蓋以玻璃紙固定,日1次,有效率可達90%,治癒率為85%。


脾胃虛寒胃痛,用生薑90克,麵粉30克,雞蛋白3個,將生薑搗爛和麵粉拌勻,加蛋白炒熱,敷胃痛處。


婦科乳腺炎,用鮮蒲公英90克,鮮野菊花30克,鮮蔥白頭10個,加蜂蜜或紅糖少許搗爛敷患處;或用紫花地丁、金銀花、蒲公英、野菊花、芙蓉葉各等量,共搗爛敷患處,

對未化膿乳腺炎有效


乳頭破碎,用爐甘石、熟石膏、赤石脂各等份,共研為末,麻油調敷患處。


小兒腮腺炎,用連翹粉60克,大黃粉60克,黃酒4兩,共調勻敷患處;或用赤小豆50~70粒搗末,和溫水或蜜調如糊狀敷患部,一般1~2次可愈。


陰囊腫大,用雄黃、枯礬各等量,用茶油敷患處。


小兒急驚風,用代赭石30克研末用醋調敷足心湧泉穴,有鎮驚之效。


外科疥瘡,用野蜂房1個,三黃(黃連、黃芩、黃柏各等量)末5克,將野蜂房燒存性研末(燒至外面褐色為度,切不可燒成灰燼),與三黃末混勻,調茶油敷患處。


若敷上藥能持續保存,則不必換藥,一般敷藥後2天內出膿,至第3天就可結痂痊癒。


溼疹,用穿心蓮3份,川連粉1份,枯礬2份,雄黃1份,冰片0.5份,調適量凡士林軟膏敷患處;


或用青黛6克,黃柏6克,煅石膏12克,滑石12克,共研為末,麻油調勻,外敷患處;又馬齒莧30克,黃柏30克,水煎,溫敷患處,每日3次。


適用於急性溼疹紅腫、瘙癢、滲水多者。


慢性溼疹,用寒水石、石膏、冰片、赤石脂、爐甘石各等份,共研末用蜜調勻外敷,每日2~3次。


傷科扭挫傷的關節筋肉腫痛,用梔乳散外敷:生梔子、明乳香、生大黃各等份研為細末,用時選用雞蛋清、蜂蜜、熱酒、熱開水等其中的一種,製成糊狀外敷患處,範圍略大於腫痛面積,藥厚約1.5釐米,再用紗布包好,每日或隔日換藥1次。


本方適用於新鮮的扭挫傷或急性未化膿或初起化膿者。


陳舊扭挫傷或宿傷,用熱酒調敷。本方具有活血、化瘀、清熱解毒之效,但患處有破傷者禁用。


據報道在治療1012例扭挫傷病人中,療程最長2周,最短兩天,均達到疼痛消失、腫脹消散、血腫吸收及功能恢復。


或用木瓜60克,梔子30克,大黃150克,蒲公英60克,地鱉蟲30克,乳香30克,沒藥30克,共為細末,調凡士林敷患處。


一般不破皮之局部損傷,初起多用本藥膏敷患處。


跌打傷,用整塊大黃以生薑汁磨濃敷患部,每日一換,用於青腫;或生梔子120克,雞蛋清2個,麵粉1兩,將梔子研末調蛋白、麵粉敷患部,適用於紫塊硬結。


破傷出血

,用側柏葉入鍋內煅炒,不斷地拌攪,待其焦黑為止,研為細末,再加入10%磺胺粉,混合均勻備用,用時敷傷口,可作為止血和敷料藥物。


燙傷,用大黃、黃連、地榆各15克,共研為末,調麻油敷患部,適用於湯火燙傷。


口腔炎,用細辛10克研為細末,和醋或開水適量,調成糊狀,取適量敷臍部,外用膠布固定,至少3天,尤其對兒童口腔發炎有良效。


02


熨 法


熨法,是用藥末或藥物炒熱後,用布包裹,熨體表一定部位,燙時加以移動,用於治療風寒溼痺、脘腹冷痛等症,以達到散寒、止痛、理氣等作用的治療方法。


例如:


風溼痛,用麥麩子1斤,蒼朮粉30克,廣木香30克,乳香15克,沒藥1.5克,先將麥麩子炒熱,再將上4種藥粉加入,炒4~5分鐘,布包熨患處半小時,不熱再炒再熨,1劑藥可連用3~5天。


肩關節周圍炎,用獨活、桑寄生、秦艽、防風、桂枝、細辛、川芎、當歸、雞血藤、絡石藤各等量,共炒熱,布包熨患部半小時。


婦科痛經,用烏藥、砂仁、木香、延胡、香附、甘草各等量,炒熱布包熨患部半小時。本方適用於虛寒經痛。


小兒腹痛,用淡豆豉、生薑、蔥白各等量切碎,加食鹽半斤,炒熱布包熨腹部半小時。


外傷腰扭傷,用梔子、大黃、沒藥、乳香、川斷、牛膝、威靈仙、當歸、川芎各等量,加食鹽半斤,炒熱布包熨患部半小時,不熱再炒再熨,藥可連用3~5天。


03


塗 法


塗法,是用搗爛的鮮藥或研細的藥末,以水類或油類、雞蛋清等調潤塗於患處皮膚上,以達到解毒、消炎、止痛等作用的治療方法。


例如:


內科顏面神經麻痺,用活鱔魚1尾,將尾端剪斷,取血塗患側,每日5~6次。


哮喘,用白芥子30克,甘遂、細辛各15克,共研為末,入麝香少許,用薑汁調塗肺俞、膏肓、百勞等穴,塗後有麻木疼痛感,切勿除下,俟兩小時後取下,10日後再塗1次,共塗3次。


滴蟲性陰道炎,用仙鶴草(莖葉)120克,加水1000毫升,煎成100毫升,用棉球蘸藥液塗陰道,每日1~2次。


小兒鵝口瘡,用冰硼散少許調蜂蜜塗口舌上,每日4~5次。


尿布性皮炎,用青黛粉10克,兒茶末10克,黃柏10克,馬齒莧10克,五倍子3克,冰片10克,共研細末混合,再入冰片,用凡士林120克調勻為油膏。


每次換藥前用稀薄的生白礬水洗淨揩乾,將藥膏外塗患處,2~3小時塗1次。如因大小便潮溼,需更換1次。


帶狀皰疹,用蛇蛻1條,雄黃1.5克。將蛇蛻煅末和雄黃調醋塗患處,每日數次。


神經性皮炎,用肉桂研末,和酒精調成糊狀,用膠布保護健康皮膚,取藥塗患處。塗藥後局部有灼熱感,1~2小時後將藥膏去掉,去藥後患處皮膚髮黑,幾天後脫痂而愈。


燒燙傷,用寒水石150克,爐甘石150克,赤石脂150克,生石膏150克,冰片6克,上藥各研為末,用時加適量香油調塗傷處,每日早晚換藥,直到傷面癒合為止。


用前先將傷處作清潔消毒處理,再塗藥糊。


據報道曾治療10%~39%面積燒傷病人100餘例,效果良好,燒燙程度在二度以內者,癒合一般不留瘢痕。可同時內服牛黃解毒丸或結合應用抗生素等。


或用大黃粉30克,生石膏30克,香油120克,共調勻塗患處,適用於湯火燙傷


用雞蛋清5個,香油5兩,攪和如糊狀,用雞毛塗患處,適用於

粥燙傷


蜈蚣咬傷,可用雄雞唾液塗傷處,將公雞倒置唾液即流出。


慢性鼻竇炎,用鵝不食草幹全草50克,穿心蓮15克,麻黃5克,苯海拉明1.5克,冰糖5克,羊毛脂、凡士林各適量。共製成1000克,每次挑取藥膏如黃豆大,塗於鼻腔內,每天兩次。


本方適用於慢性鼻竇炎、慢性鼻炎、鼻前庭炎。


慢性萎縮性鼻炎,用黃連3克,爐甘石(煅存性)1.5克,冰片0.6克,研末調麻油,將藥膏塗入鼻孔內,早晚各1次。


注:

具體治療與用藥請遵醫囑!本文選摘自《黃宗勖——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俞昌德、林慧光整理,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2004年8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