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時,光緒為何不趁慈禧西逃,奪回自己的權利?

無敵通史


清朝末年,由於清政府統治階級腐敗無能,加上社會矛盾尖銳,經濟水平、軍事力量、政治文明遠遠落後於西方列強,面對外來的侵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首先來看,(一)從政治手段方面

慈禧的政治手段:一、1861年咸豐帝駕崩,聯合慈安太后,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誅殺顧命八大臣,實現“垂簾聽政、親王議政”格局。二、1864年慈禧下旨,罷免恭親王奕訢等軍機大臣,徹底掌握所有權力,史稱“甲申易樞”。三、1898年,發動戊戌政變,囚禁光緒帝,誅殺戊戌六君子,變法失敗。

(二)用人方面

慈禧,能夠重用漢臣,依靠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同時又重用洋務派,比較深得漢族官員支持。

(三)改革方面

領導洋務運動和清末新政,推動社會經濟的一定進步。

而光緒皇帝,從一開始就是慈禧選拔的傀儡皇帝,聽命行事。

一、掀起維新變法,觸動統治階級內部利益。

二、沒有得到統治階級內部權力的支持,無法駕馭權臣。

三、對內對外,都不是國家最高權力的代表,政令難以實行。

四、即便奪回權力,也必然會面臨更加複雜的局面,可能引起更加不利的結果。

總之對於光緒來說,想要奪回權力跟奪回後面臨的風險是一樣大。





i閒庭信步


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時,慈禧是帶著光緒一起出逃的,美其名曰“西狩”。光緒本就是傀儡,無權無勢、性格軟弱,既無心、也無力反抗慈禧對他的控制,內無良臣輔佐,外無重臣倚靠,註定了他的悲劇命運。

光緒帝的悲劇一生

光緒帝,名愛新覺羅•載湉,出生於1871年,父親是道光皇帝之子、咸豐皇帝之弟、醇親王愛新覺羅•奕譞。原本,光緒並沒有繼承皇位的資格,同治皇帝去世後,慈禧為了繼續掌控大權,安排愛新覺羅•載湉入繼大統,這樣慈禧就繼續名正言順的以皇太后的身份垂簾聽政。

光緒帝一生受到慈禧太后的挾制,未曾掌握實權。直到18歲才親政,但幾乎沒有觸摸到真正的核心權力。1898年,光緒帝實行“戊戌變法”,但卻遭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保守派的牴觸,光緒帝被慈禧幽禁在中南海瀛臺,此後一直病病懨懨,在囚禁中苟延殘喘。1908年,光緒帝駕崩於慈禧太后死亡前一天,享年38歲。

終其一生,光緒帝都只是一個子虛烏有的傀儡皇帝。


光緒皇帝根本無力反抗慈禧

慈禧太后是中國歷史上,少數長期當政的女性,與呂后、武則天一起並稱為中國歷史最有權勢的三大女人。

自同治年間,慈禧一直在臺前幕後操縱政權,政治手腕堪稱幹練,尤其擅長操弄親貴朝臣之間的權力平衡,以維繫自身的絕對權威。慈禧皇太后對於政敵之整肅絕少留情,即使對親生兒子同治皇帝,亦相當高壓嚴峻。

通過多年垂簾聽政,慈禧在朝廷內外建立起了絕對權威,也培樹了一幫如榮祿這樣的心腹親信,就連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這樣的封疆大吏,也聽命於慈禧。在戊戌變法期間,慈禧要求所有新任命的官員都要去太后處謝恩,以達到掌控官員的權利。

相比之下,光緒皇帝一直未有實權,未曾施恩於眾臣,唯一可以親近的帝師翁同龢也被革職處分,遠離中樞。大臣們仍然在表面上尊敬光緒帝,但實際上誰都知道,眼下這個大清是聽誰的。

光緒皇帝的身旁,皇后是慈禧的侄女,太監、宮女是慈禧派來的,都是監視光緒的人,可見光緒時時刻刻都在慈禧營建的這張監視網中苦苦掙扎。


光緒皇帝無心反對慈禧

清代以仁孝治國,儒家思想深入人心,孝是綱常之首也是最基本的。長輩對晚輩永遠具有威嚴,並且晚輩還不能怠慢,忤逆長輩。

從血緣關係上講,慈禧是光緒的親姨,在自己的親生兒子暴斃之後,光緒是與慈禧血緣最近的人。從朝廷禮制上來看,光緒是以同治皇帝弟弟的身份繼位,承襲的是咸豐皇帝的大統,慈禧是光緒的“母后”,名分上相當於親媽。

無論是血緣還是禮制,自幼生長在慈禧身邊的光緒,都未曾想過反抗過慈禧。在戊戌變法失敗後,慈禧重新訓政,準備囚禁光緒並當面斥責他,光緒也沒有解釋,只是默不作聲,暗自嘆氣,可見其對慈禧的軟弱已深到骨子裡。


光緒皇帝缺少與慈禧掰手腕的硬實力

慈禧雖然帶著光緒倉皇出逃,但是他們其實是性命無憂的。八國聯軍未曾想推翻清政府,攻進北京只是對慈禧提出的警告。

此時的皇帝,一是沒有親信心腹在身邊相隨,而且他也沒有什麼親信心腹;二是沒有錢糧財物,想拉攏別人也沒有東西可以賞賜。三沒有外臣可以倚靠,自己無權無勢,也無法進行震撼朝局變動的人事任命,沒有任何一個封疆大吏“興義師”前來保皇,孤孤伶仃,除了洋人在道義上反對“廢立”以外,再沒有任何資本。

他珍愛的女人珍妃被慈禧派人溺死在井中,他所信賴的維新派、保皇派在海外惶惶如喪家之犬,面對革命派日漸興起的筆誅口伐,自身尚且朝不保夕,光緒皇帝的處境已經是“四面楚歌”了,能拖著病體保下一條命已經不錯了。


總之,慈禧安排光緒成為皇帝的目的,就是希望她成為自己的手下的傀儡,一旦傀儡反抗那必定會有危險。只不過這些事情光緒皇帝都沒有意識到!可見光緒皇帝從心理上和政治上來看,都是極其幼稚的。


任微言卿


光緒皇帝在戊戌變法失敗,被慈禧囚禁以後,其實此後他是有一個機會翻身的。如果光緒能抓住這個機會翻身,打倒慈禧,可能中國的走向,會發生另外的改變。可惜光緒並沒有抓住這個機會。那麼,這個機會是什麼呢?

(光緒皇帝)

這個機會就是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的時候。

我們之所以說這是光緒的一個機會,至少有三點非常重要的理由。

一是外國列強希望慈禧下臺光緒執政。

一直以來,慈禧對外國列強就是妥協投降,然而在庚子事變中,慈禧卻變得異乎尋常的強硬,敢於向十一國宣戰。

是慈禧醒悟過來,有了血性麼?當然不是。是慈禧真的認為義和團刀槍不入,可以依靠義和團打敗強大的外國列強麼?當然也不是。根本的原因,是慈禧聽說外國列強不滿她的統治,想把她拿下來,並扶持光緒執政。

有人認為,這是空穴來風,是載漪等人故意這樣說給慈禧聽,等慈禧冒火的。不過很顯然,這並不是空穴來風,由於價值觀的認同,外國列強是很肯定光緒皇帝上位的。如果光緒上位,那麼,外國列強和中國做生意,就容易得多了。所以他們想讓慈禧垮臺,意願是非常強烈的。

而當時慈禧確實已經和列強鬧翻了,光緒正好利用這個機會,強行讓慈禧下臺,讓自己上位,打開歷史的新紀元。

(扶清滅洋義和團)

二是全國各地督撫都不聽慈禧的招呼。

慈禧向十一國宣戰的時候,曾向各地督撫下達命令,讓大家立刻支持義和團,和列強作戰。但是各地督撫們,基本上都不聽她的命令。尤其以李鴻章、張之洞、袁世凱、劉坤一、盛懷宣為代表的東南督撫們,更是直接抗旨不遵。這在整個清朝歷史上,都是少見的。要知道,這幾個人可以說代表了當時朝野最重要的官僚集團。如果他們都不支持慈禧,也就意味著,整個清朝官場都不支持慈禧了。

後來,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慈禧向各地下達命令,讓各地督撫們進京勤王的時候,真正進京來的督撫們也相當少。

慈禧已經得不到各地官僚集團的支持,是因為他們想造反麼?其實並不是的,僅僅是因為他們不滿慈禧。而不滿慈禧又不造反,也就意味著他們必然要擁戴別的人。這時候,如果光緒能夠站出來,振臂一呼,肯定是能夠得到朝野上下的官員的擁戴的。

(慈禧畫像)

三是全國知識分子都同情支持光緒。

戊戌變法在當時所產生的影響是很大的。雖然可能那些普通的民眾並不知情,但是知識分子都是明白的,都是支持光緒的。都認為光緒可以通過變法,實現清朝走向自強。

而慈禧用武力鎮壓戊戌變法後,全國知識分子都很同情光緒,很憤恨慈禧。可以說,光緒皇帝有強大的群眾基礎。一旦他反抗慈禧,他幾乎不用動員,各種輿論都會站到光緒一邊。那樣一來,光緒得到的支持當然是極大的。

有人可能會說,問題是慈禧挾裹著光緒,光緒完全沒有機會啊。

也並不是這樣。事實上,歷史上是有過相關的例子和做法的,光緒完全可以借鑑。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帶著太子李亨往四川逃跑。可是在馬嵬坡的時候,發生了兵變。這場兵變,實際上就是陳玄禮、李輔國、張良娣等人推動李亨的一次奪權行動。李亨其實也和光緒一樣的處境,唐玄宗對李亨其實也是相當提防。但是最終兵變發生了。而兵變發生後,李亨以北上組織軍隊對抗安祿山為由,離開了唐玄宗。而他一旦離開了唐玄宗,立刻就稱帝,遙尊唐玄宗為太上皇,唐玄宗毫無還手之力。

光緒皇帝未嘗不可以採用這樣的辦法!他同樣可以製造相關的事件,並且以出去號召全國各地的督撫們對抗八國聯軍為由,離開慈禧。一開始的時候,慈禧還沒有想到投降。只是後來實在沒辦法了,她才向列強投降的。如果光緒提出這樣的想法,慈禧未必不答應。甚至什麼也不提,直接就跑掉了,慈禧也把光緒沒有辦法。要知道,當時護衛對光緒的看管,其實是很鬆散的。他們甚至都不怎麼給光緒吃飽,光緒還需要找人外出買燒餅吃。可見,光緒要跑,也是容易的。

而光緒最終沒有跑。這隻能說,光緒這個人,性格太過軟弱。而他軟弱的性格,也使得轟轟烈烈的戊戌變法,輕易地就被慈禧給破滅了。這也是因為光緒從小就被慈禧放在身邊,被慈禧磨得沒有任何心性的緣故。這樣的光緒,其實也就是一具行屍走肉,他有什麼魄力反抗慈禧,衝出去幹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