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文《理想》作者流沙河去世,成都淚流,他留給我們哪些財富

語文課文《理想》作者流沙河去世,成都淚流,他留給我們哪些財富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流沙河

這是詩人流沙河在初中語文課文《理想》中的句子,相信很多人都背誦過。余光中的《鄉愁》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作品,他也是流沙河第一個介紹到大陸的詩人,沒有流沙河的推薦,我們就無法瞭解余光中,更無法讀到那麼多的優秀現代詩。詩人流沙河於11月23日下午去世,享年88歲。縱觀他的一生,我讀出了這些啟示。

語文課文《理想》作者流沙河去世,成都淚流,他留給我們哪些財富

一、人生就是困境中的堅守

流沙河原名餘勳坦,四川人,生於1931年。他是一個追求光明、酷愛文學的少年。新中國成立時他17歲,正在四川大學農化系讀書。他痛恨自己的地主家庭,決計脫離它而獨立生活,毅然輟學前往山區當了小學教員。1957年1月,流沙河、白航等四位年青詩人在成都創辦《星星》詩刊。在全國一枝獨秀,深受讀者歡迎。"反右"開始,《星星》被指控為"反黨刊物",《草木篇》則是最毒的"大毒草"。因《草木篇》被毛主席親自點名,"假百花齊放之名,行死鼠亂拋之實"。流沙河在全國上下被批倒批臭,接著被戴上"大右派"帽子,留文聯機關監督勞動,當"反面教員"。後連續接受多種"勞動改造"(白天修路、鋸木頭,傍晚遭批鬥),時年25歲。從他被打倒到文革平反,還差6個小時就是20年。

一個25歲的小夥子,一個不諳世事的文學青年。竟然成了最大的右派,忍受著各種屈辱。白天在地裡幹活,晚上回來讀書。新書不讓讀,新詩不讓寫,他就讀古書,他利用晚上的時間鑽研《詩經》、《楚辭》、《說文解字》等,在機關勞動了九年,他每晚守在書庫,勤讀各類古書。

我想:在這艱難的二十年中,是誰給了他活下去的勇氣,是誰讓他能夠忍受常人無法忍受的痛苦?是內心的堅守,是知識的力量,是知識分子的使命,是理想和信念。

語文課文《理想》作者流沙河去世,成都淚流,他留給我們哪些財富

二、愛讀書的孩子學習好

流沙河曾說:興趣就是你的老師,沒有興趣就沒有老師,是因為這個興趣引導你去研究某一個問題。我只有做我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我才會覺得非常之快活。詩人喜歡閱讀,他稱自己是職業的讀書家。他說:我更多時間是在閱讀,閱讀也是出於一種需要和興趣,因為讀這個書的時候沒有想到要用到哪兒,只是我自己覺得好有味道,要鑽研這些。我鑽研這些東西,是我本身有這個愛好,所以就不是功利主義,是從興趣出發。

他還說:我讀書認真得很,也沒有要父母親來督促,做什麼作業都是自己努力做,全家都睡了,我一箇中學生娃娃還在那兒做,各種課程的作業做得非常好,後來我到成都讀高中,又是進的成都最好的中學——就是省級成都中學,叫省中。高中沒有畢業就直接考了川大,而且考我那個系的第一名。

退休後,這位“職業讀書人”每天必須讀書,至少兩小時。他讀古讀今,讀中文也讀英文。他的閱讀內容是與時俱進的。他有國內外寄贈的書刊供他了解最新的時事和最新的觀點,他對國內外時局從來不陌生。

我想:詩人的人生經歷再次告訴我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愛讀書的孩子學習好。正是有了興趣,他才會不知疲倦地鑽研,正是有了興趣,他才能門門考高分。可見,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是多麼重要啊!

語文課文《理想》作者流沙河去世,成都淚流,他留給我們哪些財富

三、日積月累成就大學問

流沙河曾寫過一本書叫《莊子現代版》。他說:為了寫這本書,我花了三年時間鑽研莊子,做了好多比較性研究,我在莊子書上有了很多新的發現。這本書,銷得很不錯,是由於我花了心思和時間去努力研究它,有新觀念的發現,有新的東西才能夠吸引人。讀者也好,聽眾也好,如果你都是老一套,人家都曉得那一套,那麼你就吸引不到他了。

他說:文革期間,他守這個書庫九年,那不是等於讀了三個大學嗎?這裡有各種學科的書,包括天文學、物理學、植物學、動物學……各種學科當然也包括文學,我都讀,英文我自己補充。

從沒有政治權利的社會底層,突然重新獲得寫作的權利和讀書人的尊嚴,流沙河48歲的身體裡,迸發出了巨大的熱情和能量。80年代的頭5年,他的新作不斷問世。1982年,出版《流沙河詩集》,獲第一屆中國詩集獎;同一年,翻譯出版了中篇小說《混血兒》;1983年出版詩集《遊蹤》、詩集《故園別》、《臺灣詩人十二家》;1984年出版《隔海說詩》;1985年出版《寫詩十二課》。

流沙河再一次成為全國知名的詩人和作家,獲得了巨大的榮譽。90年代,是流沙河的另一個新時期。他進入了徹底“拒載”的境界。1992年出版的《莊子現代版》,是90年代開始寫作的,但它凝聚著流沙河全部的心血和智慧。1999年,流沙河又增訂出版了《莊子現代版》。

我想: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天下沒有一步登天的事。正是詩人用了幾年的時間讀書,研究,感悟,他才有一本本傳世經典之作。我們各行各業的人,如果能沉下心來,認真鑽研,充滿熱情地把我們眼前的工作幹好。不急不躁,一步步一個腳印,我們的時代將會湧現出更多的楷模。

語文課文《理想》作者流沙河去世,成都淚流,他留給我們哪些財富

四、親近百姓的人受愛戴

在成都市圖書館,有一位年齡最長的主講人,他就是流沙河。流沙河成圖講座一講就是9年,從《莊子》《詩經》,到六朝詩歌,從唐詩,到宋詞,每個月的第一個週六下午,流沙河會準時出現在成都圖書館,為大家講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這一講就是9年。

流沙河曾說自己“像一條老豇豆懸搖在風裡”。即使嗓子破了,眼睛壞了,也擋不住他傳授經典,傳承文化的熱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流沙河感慨道:“9年了,一是感謝成都圖書館的信任。二是感謝我們成都的聽眾,他們理解我。因為我在講的時候能意識到他們在和我互動,我看他們臉上的表情就知道他們理解我講的。”他認為,只有像圖書館裡的這類講座才能很隨性,課堂上不免照本宣科,很枯燥,而成都讀者聽眾又這樣好,“實際上是他們幫助了我,他們的理解使我心情愉快,這樣對我的健康也有好處。”

從2009年開始,他在成都圖書館共開講120次,線下到場的觀眾達6萬餘人次。流沙河曾說,他希望能把自己熱愛的傳統文化多傳播一些,讓大家的生活多一些詩意。

我想:一為真正的大師,一定熱愛百姓,一定親近百姓。流沙河他從百姓中來,他又用自己的學識,哺育人民。他是成都文化名人的佼佼者,他用知識滋養了人民,滋養的這座城市,因此百姓永遠記住他。他走了,他的精神卻永遠留在成都圖書館,留在了這座城市。

語文課文《理想》作者流沙河去世,成都淚流,他留給我們哪些財富

五、講真話才是一心為國

在語文教學方面,流沙河說:原來國文課本中間大量的白話文必須刪除,因為那些白話文根本就用不著拿到課堂上去講。而且那些白話文在課堂上被語文老師分成段,分得那樣複雜,講得那樣細,其實寫那個文字的人有時候只是草草率率地寫,哪裡有你分析得那麼複雜。我一看知道這是花架子,花拳繡腿,還分析得頭頭是道。

他們在分析白話文時可以把最簡單的一篇文章說得複雜得不得了,把A、B、C、D這些常識說成是主題思想怎樣怎樣。可我沒有想那麼多,詩就是詩,你要當成詩來講。所以幾十年來他們教語文,把白話文這樣神秘化、瑣碎化、技術化……導致所有的學生厭惡!還有一些學生愛語文的,但一看他們寫的文字,我說完了!完了!寫的文字完全是老師給的標準化模式,一個個模子澆出來的,沒有什麼深度。都說魯迅的文章究竟好,好在哪裡你們知不知道?就好在他不落套,全部是他自己的套路,而且用的很多詞都是他自己想的,有他自己鮮明的個性。

結果任何好的文章,被那樣一分析就失去了個性。學生被標準的句子、篇目教出來,今後全部一個腔調,怪不得我看他們寫的那些文字毫無特色,包括小學生都學會了那一套,中學生學得更熟,這樣已經失去了對語言文字的訓練了。他還說:學國語、國文,無非就是訓練我們一點起碼的文字功夫。選一些範文,我們讀了以後在心裡有所借鑑,可以模擬。如果再求甚解,反而就把一個東西弄得很糊塗了,越看就越複雜了。文字是非常感性的,這樣才使人愛,如果沒有了這種功能,學生怎麼會喜歡呢?

在當下全民國學熱的時候,他也有自己讀到的見解:現在的國學,學的是好多已經被歷史檢驗過的、不足以救中國的東西,也沒有特別大的害處,只是放在這兒不合適,礙事,沒有什麼用。不要去迷信,說靠那個就可以振興中華,世界天下一家。我們必須要認同人家的價值觀,而且要和國外多文化交流。就像余光中說的要有兩個結合:一個做文章、學文化,古今結合,既要學現代的文,也要學古代的文;第二個結合,中外結合,中國的、外國的。這兩個結合都非常需要。所以真正的出路是往前面走,不是往後面看。

我想:在語文教學方法和如果看待國學傳承問題,流沙河鮮明地表明瞭自己的立場。語文課本不應簡單的被老師大卸八塊,大家都是一樣的想法,語文的樂趣何在。大量的閱讀,大量的積累,大量的寫作才是語文的出路。在如何繼承國學知識上,他直接了當的指出《弟子規》《孝經》這些書,已和時代脫軌,他並不適合當下的孩子。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我們要往前看,我們不僅要了解古人的思想,更要了各民族的思想,全人類的思想,只有包容、豁達、開放的心態去接受一切好的文化,我們的文化才能長盛長青。

語文課文《理想》作者流沙河去世,成都淚流,他留給我們哪些財富

我是喜歡研究語文應試方法的一儒老師,自稱閱讀達人,考試達人。我的高效課堂,最少的課時,助你拿高分。我會定期分享教育及語文學習方法的文章,我會帶你一起成長,覺得好,記得轉發或點贊留言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