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城市內澇,我們剩下的手段只有段子?

7月2號成都突降大暴雨,號稱天府之國的成都盆地似乎一夜之間變成了“洗腳盆”,浦江告急、金堂告急、綿陽告急、樂山告急,告急也沒用,成都市區包括雙流、華陽、天府廣場也無一倖免。成都人民紛紛發揮樂天精神,一時之間,朋友圈中段子與暴雨齊飛,雨水共長天一色。

應對城市內澇,我們剩下的手段只有段子?

“曾經我以為,在成都這個發達的新一線城市,有車有房就是成功,現在才發現,還得有船!”

應對城市內澇,我們剩下的手段只有段子?

“川師東區新景點:暴雨瀑布,瞭解一下!”

應對城市內澇,我們剩下的手段只有段子?

“有滴滴打船業務嗎?或者順風船?專船也可以,自行車蹬起太費勁了!”

應對城市內澇,我們剩下的手段只有段子?

“只有10艘,順豐包郵,欲購從速!”

曾幾何時我們看待城市內澇也會驚奇與畏懼,也會質疑和反問,而現在,除了無可奈何的苦中作樂,就只有一篇篇的自救與注意事項了。我們的神情從憤怒到麻木,從嚴肅到苦笑,城市內澇,已經從多年不見的新鮮事變成了現在幾乎每年夏季都會輪番在各大城市盛大出演的固定節目,問題沒有解決,提問題的人卻越來越少了。

突如其來的特大暴雨確實是天災,年復一年的城市內澇卻是人禍。

我們習慣於國家日益強大的經濟實力,我們驕傲於國家越來越大的國際影響力,我們沉迷在“厲害了我的國”“中國製造2025”中,卻忽視了腳下的排水系統,猶如阿喀琉斯之踵。

來看看我們國外的“前輩”是怎麼做的。

眾所周知日本是個颱風多發國家,暴雨天氣更勝。東京地區的地下排水系統就是為了避免受到颱風雨水災害的侵襲而建的。這一系統於1992年開工,2006年竣工,堪稱世界上最先進的下水道排水系統,其排水標準是"五至十年一遇",由一連串混凝土立坑構成,地下河深達60米。靠近河渠地域的雨水一般會通過各種建築的排水管,以及路邊的排水口直接流入雨水蓄積排放管道,最終通過大支流排入大海;其餘地域的雨水,會隨著每棟建築的排水系統進入公共排雨管,再隨下水道系統的淨水排放管道流入公共水域。

為了保證排水道的暢通,東京下水道局從汙水排放階段就開始介入。他們規定,一些不溶於水的洗手間垃圾不允許直接排到下水道,而要先通過垃圾分類系統進行處理。此外,烹飪產生的油汙也不允許直接導入下水道中,因為油汙除了會造成鄰近的下水道口惡臭外,還會腐蝕排水管道。

東京設有降雨信息系統來預測和統計各種降雨數據,並進行各地的排水調度。利用統計結果,可以在一些容易浸水的地區採取特殊的處理措施。比如,東京江東區南沙地區就建立了雨水調整池,其中最大的一個池一次可以最多存儲2.5萬立方米的雨水。

應對城市內澇,我們剩下的手段只有段子?

巴黎下水道總長2300多公里,規模超過了巴黎地鐵,是世界上最負盛名的下水道,也是世界上唯一可供參觀的地下排水系統。從1867年世博會開始,陸續有外國元首前來參觀,現在每年有十多萬人來參觀學習。

巴黎的下水道處於地面以下50米,水道縱橫交錯,密如蛛網。下水道四壁整潔,管道通暢,地上沒有一點髒物,乾淨程度可與巴黎街道相媲美,不會聞到一丁點兒腥臭味。而且,下水道寬敞得出人意料:中間是寬約3米的排水道,兩旁是寬約1米的供檢修人員通行的便道。

還有一連串數字可以說明這一排水體系的發達:約2.6萬個下水道蓋、6000多個地下蓄水池、1300多名專業維護工……

隨著城市人口的增長,巴黎的工程師們還修建了4條直徑為4米、總長為34公里的排水渠,以便通過淨化站對雨水和廢水進行處理,處理過的水一部分排到郊外或者流入塞納河,另一部分則通過非飲用水管道循環使用。

應對城市內澇,我們剩下的手段只有段子?

新加坡屬於熱帶海洋性氣候,每年11月到次年1月都是雨季,幾乎天天下雨。但是新加坡很少出現被水淹的情況,這主要歸功於其先進的排水系統。在城市建設之初,每蓋起一座樓,每建成一個街區,最大容量的排水系統一定是提前規劃好的。行走在新加坡的人行道上,會發現有很多溝溝蓋蓋,這些都是用來排水的。這些大大小小的明渠、溝壑星羅棋佈,形成了城市排水、蓄水的網絡,將雨水分別排入新加坡的17個大蓄水池,成為新加坡水資源的源頭。這樣的排水渠遍佈新加坡,不僅解決了城市排水的問題,還為新加坡稀缺的水資源提供了新的思路。

我們的地鐵高鐵享譽全球,希望我們的地下排水系統也能跟上,創造更好的城市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