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 我國核安全形勢不受疫情影響

我國是核能核技術利用大國,正處在向核強國轉型邁進的關鍵時期,核與輻射安全總體保持穩定。最近,世界核電運營者協會公佈了全球核電機組2019年綜合指數排名,全球411臺運行機組參評、65臺滿分,我國45臺機組參評、23臺滿分,在全球處於較高水平。

生態環境部: 我國核安全形勢不受疫情影響

但是,當前國際核安全形勢複雜多變,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多。仍在持續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多國、各行各業都帶來了衝擊,對於作為國家安全重要組成部分的核安全,又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4月15日也即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生態環境部(國家核安全局)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對相關問題作了權威解讀。


沒有核電廠因疫情而停堆或關閉


核電的整個產業鏈較長,包括核電廠、施工建設單位、設備供貨商及其他一些服務商。從核電廠角度而言,運行核電廠本身就擔負著春節期間保障電力供應的重要任務。所以實際上在春節前一段時間,各核電廠就在制定發電保障計劃,“從目前情況來看,發電保障計劃為疫情期間保證運行核電廠的安全穩定運行也發揮了很好的作用”,生態環境部核電安全監管司司長湯搏表示。


“可以明確地說,我們沒有核電廠因為疫情影響而導致暫時的停堆或者關閉。”湯搏說,“在此期間,大家可能注意到了陽江核電廠的停堆,但它不是因為疫情,而是因為暴發的毛蝦等海生物堵塞了循環水的過濾器,為了保證反應堆安全,採取了停堆保護的措施。”


對於在建核電廠,部分員工春節返鄉探親後返回施工地點時,由於疫情防控的一些管制要求,可能存在不能及時到崗的情況,但“現在已經基本恢復了正常的建設”。


對於核電設備的供貨商等,目前生態環境部(國家核安全局)正在採取各種措施,包括優化疫情期間許可審查程序,全面摸排修復核電裝備製造供應鏈、市場鏈、配套鏈,為企業打通“堵點”、補上“斷點”、消除“卡點”等,推動這些企業有序復工復產。


核電的建設週期非常長。從拿到國家核安全局頒發的建造許可證到正式併網發電,作為一個成熟的核電堆型而言一般要五六年時間,作為一些新堆型而言耗時可能更長。前期施工準備和一些長線設備的採購通常也要五六年時間。所以一個核電機組建設的總體週期大概在10年左右。湯搏判斷,“短期的一些影響,應該不會對核電的整體建設進度造成太大影響。”


生態環境部: 我國核安全形勢不受疫情影響


關鍵人員的數量與質量應特別關注


核安全是核事業發展的生命線,生產中本來需要注意的安全方面在疫情期間仍然需要注意。與此同時,疫情也製造了新的問題,對人員的交接班、交通等方面都會產生一些影響。


疫情期間,國際上一些國家的核安全監管機構專門對核電企業提出了新的管理要求,例如英國核安全監管當局在其官網發佈了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背景下的監管立場。“與之對照,我國中央政府和各級政府的管控措施是非常嚴格的,很多方面都已超出國外提出的要求。”湯搏說,“實際上除了遵守各級政府的要求以外,我國很多核電企業還採取了一些更加嚴格或者特殊的措施。”


對於核電行業來說,在這種時候最重要的是確保什麼?


湯搏認為,“要維持核電廠運行、維護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關鍵人員以及相應需求,以保證核電廠的安全穩定運行並保持處理突發的異常狀況的能力。這些人員的數量和能力在此期間一定要得到有效的保障,這是我們在疫情期間對核電廠安全特別關注的方面。”


湯搏將我國核電企業應對疫情的舉措總結為三個方面。一是各個核電企業普遍建立了疫情防控和信息報送機制,嚴格掌握整個核電廠受疫情影響的情況。二是核電廠對控制區和核心區採取了更加嚴格的保護措施,疫情期間減少非必要人員的進入,與安全運行不直接相關的工作就調整到其他合適的時間再做。三是對前述關鍵崗位的人員採取嚴格的保護措施,儘量採用視頻會議等方式來組織工作安排,如果這些關鍵崗位的工作具有替代性,那麼替代人員和被替代人員不同時同地出現以免一起被感染,為他們提供服務的餐飲人員、司機等也要採取嚴格的防控措施。


此外,核電廠有一個優勢是在日常運行時就儲備有大量的防護裝置,如口罩、防護服等,不僅能滿足自身所需,還能為醫院或者其他有需要的行業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


“總體來說,核電行業對這次疫情的應對非常平穩有序,沒有影響核電廠的安全運行或換料。”湯搏說。


生態環境部: 我國核安全形勢不受疫情影響


經驗反饋使核越來越安全

雖然與疫情並無關聯,但也是在此期間,國家核安全局發佈了關於海陽核電站2號機組兩起運行事件有關情況的一個說明,引起了一定社會反響,這兩起事件是怎麼回事?

生態環境部: 我國核安全形勢不受疫情影響


“國家核安全局公佈包括海陽核電廠這兩起事件在內的事件,是按照國家有關政府信息公開的要求,保持核安全監管信息的透明。”湯搏說,“核電廠主動報告運行事件,是出於經驗反饋的制度要求。”


世界上的核電國家包括中國,普遍都建立了運行經驗反饋制度。自秦山核電和大亞灣核電時期,國家核安全局就推動了核電廠的事件報告制度。1995年國家核安全局正式發佈了核電廠營運單位報告制度文件。


“海陽核電廠的這兩起事件,就是按照運行事件報告制度報告國家核安全局的。”湯搏指出,業外人士有的在理解上存在一點誤區,以為“事件”比“事故”大,“我想強調,運行事件或建造事件都是我們認為安全影響比較小的一些偏差性的情況,如果出現重大的危機情況,核專業術語是叫‘事故’。”


運行事件的報告方式是,運行事件一旦發現或者發生,營運單位要在24小時內向國家核安全局口頭通告,使現場監督人員能夠快速反應和調查,3天以內要提供書面通告,1個月以內要提供一個正式的事件報告。“國家核安全局如果認為這些事件的糾正措施帶有普遍意義,還會通過不同的方式反饋到核電行業的相關單位。”


這次海陽核電廠的兩起事件,主要是主泵變頻器發生故障引起主泵停運,在主泵停運情況下,按照設計為了保證反應堆堆芯的安全而停堆保護,就達到了事件報告的準則。在後續處理過程中,因為現場的工作人員操作不當,誤操作了一個閥門,構成了另外一起事件。


湯搏表示,這兩起事件現在都已處理完畢,變頻器恢復供電後已經正常,而閥門開錯當時就已經採取了糾正措施,“我們現在正對它在1個月內提交的書面的事件報告進行審評,吸取其中的經驗和教訓”。


按照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核事件分級手冊分級,這兩起事件屬於0級事件。“0級按照國際核事件分級手冊定義為叫nonsignificance,就是沒有安全意義的事件,設這個事件級別主要是為了進行反饋,這次海陽核電廠的事件沒有任何場外、場內的放射性後果。”


“核電廠是一個高度複雜的工業裝置,完全靠理論分析可能無法窮盡所有問題。所以非常強調經驗反饋,從已經發生的事件來總結經驗,不斷提升安全水平。”湯搏說。


生態環境部: 我國核安全形勢不受疫情影響


放射性廢物處置能力正在提升


放射性廢物能否安全處置,是直接影響核事業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關鍵問題。對於放射性廢物,黨中央、國務院相關領導一直以來非常重視,近年來也多次作出批示。我國核安全法的第四十二條中規定,“放射性廢物處置場所的建設應當與核能發展的要求相適應”。


“一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每年運行產生50立方米左右的放射性廢物,截至去年年底,所有在運核電站一共產生了整備好的廢物總體積大約1.6萬立方米。”生態環境部輻射源安全監管司司長江光說,“我國目前有三個放射性廢物處置場正在運行,建成的處置能力為7.6萬立方米,目前已經接收處置廢物4.5萬立方米。總體來講,我國現在的放射性廢物處置能力還是比較緊缺的。”


核電廠的廢物只是放射性廢物的來源之一,還有大量的歷史遺留放射性廢物和老舊核設施退役過程中產生的廢物也需處置。“在這種情況下,我們3個運行的處置場正在進行擴建。其中1個處置場已經完成了安全審批,另外2個現在正在設計階段,同時相關部門也積極開展新的處置場選址工作,準備在核電集中的省份新選址幾個處置場。”


目前我國與放射性廢物相關的法規標準基本與國際接軌。近年來,一些院士和人大代表也紛紛呼籲,要對放射性廢物處置和管理問題專門立法,從法律層面規定地方政府以及企業在處置場建設過程中的責任。


從技術上講,建立一個處置場並沒有太大的困難,主要還是公眾的可接受性。“作為政府部門,我們的主要職責是保護廢物在管理上的安全,並及時公開處置場周圍的監測情況,做到信息透明,讓大家心裡有底。”江光表示。


放射性廢物按放射性分為低、中、高三類,處置場主要用於處置低放和中放廢物,對於高放廢物,2006年我國出臺了《高放廢物地質處置研究開發規劃指南》。按照該指南,對於高放廢物中國分三個階段走:一是2006~2020年,選址階段;二是2020~2040年,實驗室建設階段;三是2040年到本世紀中葉要建成該實驗室。


“我們已經從9個候選場址選出了1個推薦場址,去年國家已經批覆了高放廢物實驗室的項目建議書,相關的股東團隊、技術團隊也已經成立,目前各項工作正在繼續開展。”江光說。


生態環境部: 我國核安全形勢不受疫情影響

來源:中國核工業雜誌 記者:李春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