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愛一個人越多,他愛你就越少? 真正的原因在這裡!

本文屬於 頭條號/小娜聊情感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來源於 頭條號/小娜聊情感

真誠純潔的愛情是人生最美妙的體驗,也是每個女人一生的渴望。

然而,經濟學中的“平等交換”原則對愛情來說是不一樣的。相反,過於沉重和強烈的愛與付出只會讓對方更加“自信”,甚至想逃避,最終只會讓自己更加被動。

我的一個讀者阿玲,最近最近給我留言說她陷入了這樣的情感危機。兩年前,他和男友結束了愛情長跑,步入婚姻殿堂。

因此,她對甜蜜和激情的渴望還沒有消退。她仍然像當初剛結婚時那樣愛她丈夫,並試圖也能完全得到她丈夫的愛。

為什麼你愛一個人越多,他愛你就越少? 真正的原因在這裡!

她希望自己的婚姻能像愛情一樣純潔、浪漫、無私。

然而,這並沒有給她帶來丈夫同樣愛的回應,但她越來越感到丈夫的“退卻”和“逃避”。

當兩個人聊天時,她喜歡問她丈夫他們今天和誰聯繫,他們做了什麼。一開始,丈夫很樂意回答,慢慢地從“無聊”變成了沉默。

所有這些都使她感到害怕和不安。為什麼她的關心成為兩個人的障礙?他擔心她丈夫會在工作中與其他女性接觸。她擔心她丈夫的心不再在他自己的心裡。

她很苦惱,為什麼她越來越愛這樣的男人,卻感覺不到對方的反應?

事實上,正如張愛玲所說,“你可以用任何方法來獲得愛,但你需要智慧來保持愛”。也許找不到心動的時刻,但對愛的管理是有章可循的。”

為什麼你愛一個人越多,他愛你就越少? 真正的原因在這裡!

愛既是給予又是擁有。

對於男女之間的關係,我們經常說這更多是關於給予而不是佔有。 實際上,擁有意味著給彼此足夠的愛空間。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付出越多,被愛越少”背後的心理機制。

為什麼你愛一個人越多,他愛你就越少? 真正的原因在這裡!

1、 範布倫效應:受惠者無所畏懼

範布倫效應在早期被用來解釋這樣一種消費現象:人們對商品的需求不會隨著價格的上漲而減少,相反,商品越貴,就越能得到消費者的青睞和購買。

此外,陳奕迅歌詞中唱出的“被愛的都有恃無恐”也可以用“奢侈消費”的心理來解釋。

戀愛中,如果你一開始就用一隻飛蛾撲滅大火,絕望的態度,為彼此的心肺,一絲不苟付出一切。

當對方沒有付出與你同等的愛時,對方會下意識地把你的愛歸為“便宜易得”的東西,那麼他怎麼知道如何去珍惜和愛這份愛呢?

社會學中有一個有趣的實驗表明,男人往往把一直在追逐的女人當作自己的“女神”。

不僅如此,對於男人來說,追求的代價越高,越想得到,得到之後越珍惜這種感覺。

所以那些聰明的女人,會偷偷抬高自己的“身價”,懂得付出感情的應該學會吝嗇,而不是讓自己的愛情變得廉價。

為什麼你愛一個人越多,他愛你就越少? 真正的原因在這裡!

2、 刺蝟法則:過度親密是一種傷害

在親密關係中,特別是在性關係中,我們很容易陷入這樣一種誤解:我們越親密,我們越接近對方,我們的關係就越穩定。

心理學中的“刺蝟原理”告訴我們事實並非如此。相反,心理距離過近會對雙方造成傷害。

冬天,一群刺蝟為了取暖,一開始會相互靠近,但很快就會因為無法忍受對方的刺而分開。

但距離太遠,無法保暖,只能再靠近。就這樣,刺蝟們終於找到了一段距離,可以在不被刺傷的情況下互相取暖。

愛情也是如此。為了得到儘可能多的溫暖,我們往往過於親近,給對方過多的愛和關懷。

然而,沒有安全距離的保護,愛情就成了一種殘酷的“傷害”。我們怎能指望對方回報更多的愛?

美學中的“空白效應”也是如此。一幅畫需要留白之美,一首歌需要“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昇華。同樣,要愛一個人,你需要知道如何給他自由的空間。只有這樣,他才能長時間地可愛。

為什麼你愛一個人越多,他愛你就越少? 真正的原因在這裡!

3、 墨菲定律:越怕自己不被愛,你就越不被愛

“墨菲定律”是上世紀中葉產生的一種有趣的心理效應。簡而言之,它的意思是“害怕發生什麼就會發生什麼”。

延伸到愛情,就是你越想通過付出得到一個人的好感,就越容易“表現”不好;你越害怕得不到對方的愛,就越容易最終失去愛情。

深愛、放棄一切戀愛的女性背後的心理往往渴望得到對方的認可,從而獲得儘可能多的愛。

然而,當他們發現自己的努力並沒有換來同樣的愛時,他們會擔心得失,懷疑對方不愛自己。

越是這樣,他們就越有可能在伴侶面前過於情緒化,甚至“神經質”。從長遠來看,他們真的會“隨心所欲”,慢慢地讓男人失去對自己的好感。

這似乎進入了一個“怪圈”,最終只能將自己的愛情推向無法挽回的深淵。

為什麼你愛一個人越多,他愛你就越少? 真正的原因在這裡!

但同時,它也提醒我們,我們應該學會始終保持獨立和完整的戀愛。在任何時候,我們都不應將生活聚焦於自己以外的人。我們永遠不要忘記在愛別人之前就愛自己,以擺脫“墨菲法則”循環。

如何解決-巴別爾定律告訴我們,愛應該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流動,而不是在短時間內流動

巴別爾定律顯示出一種社會心理效應,即當一個人受到強烈的刺激時,後來給予的刺激對他來說就變得微不足道了。

這也是送玫瑰的行為。僅在情人節接受鮮花的女人比每個週末接受鮮花的女人更有可能表現出興奮,幸福和滿足感。每天收到玫瑰的女人甚至抱怨說,男友寄來的玫瑰不是新鮮的。

為什麼你愛一個人越多,他愛你就越少? 真正的原因在這裡!

這足以表明人類敏銳的情感有時會被“慣性”所矇蔽。你付出的愛太多會使男人“沉悶”並習慣它。他們認為您所需要支付的一切都是對的,並且自然地,他們會失去想要珍惜的驚喜。

因此,我們應該記住,我們不應該在任何時候都愛得太多,一味的去付出。真正的愛情是溫和而長期的。


作者簡介:小娜,多平臺專欄作者,一個眼中有光,心中有夢的人。(喜歡我別忘了關注我哦,小娜聊情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