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996,馬雲變成了一位“真正”的老闆

再談996,馬雲變成了一位“真正”的老闆

馬雲老師一席話,說996是為了個人成長。

好,今天就來說說個人成長。

1988年,馬雲在杭州電子工業學院當老師,1995年辭職創業。

當老師的七年間,馬老師發起了西湖邊的英語角,開始建立自己的名氣;成立了海博翻譯社,為了生存,翻譯社賣過鮮花和醫藥用品,馬老師親自揹著麻袋到義烏進貨;因為翻譯社的工作結識了一名西雅圖的外教,有機會參觀了國外的公司,瞭解到互聯網未來的可能性,於是開始尋找機會創業。

再談996,馬雲變成了一位“真正”的老闆

在此強調:付出這些努力的時候,他的身份,是一名在職老師。

兩個問題:

1、馬老師的個人成長,是因為那份英語老師的教學工作,還是因為本職工作以外的個人事務?

2、如果馬老師在杭州電子工業學院的工作是996,每天回家只想攤在床上,那麼他有沒有時間和精力來獨立思考,又有沒有時間和精力完成以上所有讓他成長的事情?

馬老師說,“我不要說996,到今天為止,我肯定是12×12以上。”

他說的不錯,他從沒有放棄過努力。

但是,請注意,他並沒有把努力的方向放在本職工作上。

他用自己作為努力的樣本,但他炫耀的12×12,只投入在屬於自己個人的事業裡。他只為自己努力。

努力很重要,但找錯了方向的努力,只是白白給老闆做嫁衣。

當年馬老師很聰明,他沒有給電子工業學校的校長做嫁衣。他努力做的每一件衣服,都只收到自己的衣櫃裡。

今天他還是很聰明,用996佔滿所有員工的時間。因為他深知如果員工都騰出時間提升自己,那麼作為老闆的他,就掙不到錢了。

成長是什麼?

成長是擺脫已知的重複,吸收新的知識,新的閱歷,擴展新的視野。只有新的信息裡,才藏著和現狀不同的可能性。

而996是什麼?是用已知的重複佔滿所有的時間,讓人沒有精力吸收新的信息,啟發新的思考,從而斷絕所有新的可能。

成長是一種改變,改變只能發生在重複的循環之外。

說工作可以讓人成長,首先這份工作必須具有創造性。可如今,有多少人是做著創造性的工作?

大多數人每天的工作,只不過是機械的重複勞動。擰一千遍螺絲,難道能學會管理工廠?

如果這位擰螺絲的工人想要快樂,下班回家可以看看電視打打遊戲,收穫快樂的心情。

如果他想要奮鬥,想要成功,就得在八小時外多讀些專業的書籍,參加相關的課程,收穫能力的提升;或者像馬老師一樣結交一些創業的人脈,做一些創業的嘗試。

如果他想要既不快樂又沒有前途的人生,那就聽老闆的996,毀掉自己的生活的同時,相信每天重複的勞動,可以莫名其妙地讓自己脫胎換骨。

再談996,馬雲變成了一位“真正”的老闆

馬老師自己是第二種人,但如今,他教育大家要做第三種人,為身為老闆的他犧牲自己的人生。

倒是不遮不掩,冠冕堂皇。

“如果8小時工作都不快樂,你做的這個事情就沒有意義。你幹嘛呢,八小時不知道幹嘛,即使你不996,你也不知道幹嘛。”

我真的是要氣笑了。馬老闆高坐雲端,怕是不知道對普通人來說,必須工作這件事是沒得選擇的。

煩躁也好,厭惡也罷,工作都是我們必須承受的煎熬,沒那麼多意義理由之類的東西,更不敢奢望快樂。

而人生大多數的意義,在八小時之外的生活裡。

上班的時候,我們只是螺絲釘,是流水線上的工具。

下班的時候,我們才是自己,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無論是用來喘息,用來提升自己,還是用來陪伴家人,在那個時候,我們才是自己。

而今天,有個老闆說,這一切都沒有價值。

呵呵,對他來說,當然沒有價值。

古龍寫過一個畫面,一對廚子在飯店打烊後的深夜,在後廚喝點小酒,舒服一兩個時辰。

“他們還活著,就是因為一天還有那麼一兩個時辰。”

“即使你不996,你也不知道幹嘛。”

在為生存奔忙的間隙裡,我們還能做什麼?

我們想活著。

活得像一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