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塘這家經濟園昨天開工 邁出“老企業”就地轉型第一步

不設廠房,沒有生產線,也沒有煙囪、工業廢水……

清水塘這家經濟園昨天開工邁出“老企業”就地轉型第一步

株洲晚報首席記者 李卉 通訊員 朱暉 譚洪汀

清水塘這家經濟園昨天開工 邁出“老企業”就地轉型第一步

▲恆和工貿總部經濟園昨日舉行開工儀式,這是清水塘老工業區就地轉型第一個動工開建的項目 通訊員 房昭旭 攝

按下“轉型升級”鍵的清水塘正朝著生態科技產業新城蝶變。作為原有261家企業之一,何子芒的恆和公司選擇了“就地轉型”。

昨日上午,恆和工貿總部經濟園培下了第一抔土,這是清水塘老工業區就地轉型第一個動工開建的項目,也是一個被寄望為區域留住民族工業之魂的項目。

市領導馮建湘出席開工儀式。

就地轉型後

這個項目為區域留住更多企業

魂在根基就在,歷史的念想就在。

石峰區委副書記、區長鄧元連介紹,依託恆和工貿總部經濟園,老工業區多家化工商貿企業或是生產企業的總部依然留在了清水塘。所以,這不僅僅是清水塘老工業區原有企業就地蝶變的開始,從某種意義上說,也為清水塘留住了株洲乃至湖南化工民族工業的魂,“為區域內的民營經濟的發展探了路,也給國有經濟一枝獨秀的石峰區增添一筆不同的色彩。”鄧元連說。

恆和工貿總部經濟園位於清水塘生態科技新城,清霞路與清港路交匯處的西北角,佔地50畝,一期開發20畝,總建築面積45000平方米,既有高端寫字樓,也有酒店、商超等配套,將吸引化工工貿、服務貿易、大宗商品貿易、電子商務、金融保險、法律諮詢、健康教育等行業龍頭企業入駐。

這裡不設廠房、沒有生產線,也不會有煙囪、工業廢水廢渣,而是依託互聯網,提供總部辦公、產品展示、商貿交易服務,也就是平時大家所說的輕資產模式。

目前已有50餘家企業進駐

2008年,在石峰區某國企工作近20年的何子芒決定“下海”,他創辦了一家集化工貿易、倉儲與物流為一體的民營企業。彼時,清水塘的冶煉化工類企業有近300家,株洲化工企業協會,成員單位有100多家,正是一派大幹快上、欣欣向榮的景象。

從2017年開始,隨著清水塘老工業區企業關停搬遷工作的開展,企業或是關停或是搬遷,已經陸續離開,但協會中還有不少以貿易、倉儲物流為主營業務的企業,有經驗、有資源,更加難能可貴的是,企業家心中還有著一份“故土”情懷。

何子芒成立恆和產業園區發展有限公司,完全通過社會資本市場運作,依託株洲化工行業協會,整合各方資源,目前已有50餘家企業入駐,其中30餘家是協會成員單位,也有不少慕名而來者。在石峰區政府、清水塘投資集團的支持下,在項目建成之前,這些企業可先在園區其他辦公場所開工。

園區企業

可“共享”財務、法務資源

“先聚人氣。大家一起努力,打造一個共同發展的平臺、一個溫馨的家。”在何子芒的藍圖中,這個園區並非單純物理意義上的整合。

例如最近前來考察的一家花木企業,是被“互聯網+”的概念所吸引,“花木交易一直都以實物交易為主,買進賣出大多靠人脈關係、熟人介紹,我想通過平臺打開局面,吸引更多優質客戶。”

一家貿易企業看中的是“抱團取暖”“共享式發展”,“我們企業規模不大,就拿財務、法務來說,工作量不是很大,專門請個人,工資一年要好幾萬。”企業負責人介紹,經濟園統籌各種資源,大家可以“共享”財務、法務、餐飲等資源,還能享受“代辦服務”,為經營者節省了時間精力,也降低企業運營成本。

據悉,恆和工貿總部經濟園預計將在兩年內建成並投入使用。

【記者手記】

“老企業”全新亮相是轉型升級的生動寫照

清水塘老工業區在歷史上支撐了全市、乃至全省化工業框架,可以說是全省化工工業的根基所在。隨著一個時代漸行漸遠,原有模式已不再適應如今經濟社會的發展,轉型升級成了必然趨勢。我們欣喜地看到,“老企業”不但就地完成自我轉型,在新城全新亮相,還承擔起了新使命,作為載體讓更多企業總部、銷售貿易企業留了下來,繼續為故鄉作貢獻。

轉型是為了更好地發展,在每個懷有工業情結的人心中,清水塘的明天,天要更藍、水要更清,企業也要更興旺,人氣、財氣更聚集,老百姓的日子才會越來越有奔頭,越過越有滋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