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塘这家经济园昨天开工 迈出“老企业”就地转型第一步

不设厂房,没有生产线,也没有烟囱、工业废水……

清水塘这家经济园昨天开工迈出“老企业”就地转型第一步

株洲晚报首席记者 李卉 通讯员 朱晖 谭洪汀

清水塘这家经济园昨天开工 迈出“老企业”就地转型第一步

▲恒和工贸总部经济园昨日举行开工仪式,这是清水塘老工业区就地转型第一个动工开建的项目 通讯员 房昭旭 摄

按下“转型升级”键的清水塘正朝着生态科技产业新城蝶变。作为原有261家企业之一,何子芒的恒和公司选择了“就地转型”。

昨日上午,恒和工贸总部经济园培下了第一抔土,这是清水塘老工业区就地转型第一个动工开建的项目,也是一个被寄望为区域留住民族工业之魂的项目。

市领导冯建湘出席开工仪式。

就地转型后

这个项目为区域留住更多企业

魂在根基就在,历史的念想就在。

石峰区委副书记、区长邓元连介绍,依托恒和工贸总部经济园,老工业区多家化工商贸企业或是生产企业的总部依然留在了清水塘。所以,这不仅仅是清水塘老工业区原有企业就地蝶变的开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为清水塘留住了株洲乃至湖南化工民族工业的魂,“为区域内的民营经济的发展探了路,也给国有经济一枝独秀的石峰区增添一笔不同的色彩。”邓元连说。

恒和工贸总部经济园位于清水塘生态科技新城,清霞路与清港路交汇处的西北角,占地50亩,一期开发20亩,总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既有高端写字楼,也有酒店、商超等配套,将吸引化工工贸、服务贸易、大宗商品贸易、电子商务、金融保险、法律咨询、健康教育等行业龙头企业入驻。

这里不设厂房、没有生产线,也不会有烟囱、工业废水废渣,而是依托互联网,提供总部办公、产品展示、商贸交易服务,也就是平时大家所说的轻资产模式。

目前已有50余家企业进驻

2008年,在石峰区某国企工作近20年的何子芒决定“下海”,他创办了一家集化工贸易、仓储与物流为一体的民营企业。彼时,清水塘的冶炼化工类企业有近300家,株洲化工企业协会,成员单位有100多家,正是一派大干快上、欣欣向荣的景象。

从2017年开始,随着清水塘老工业区企业关停搬迁工作的开展,企业或是关停或是搬迁,已经陆续离开,但协会中还有不少以贸易、仓储物流为主营业务的企业,有经验、有资源,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企业家心中还有着一份“故土”情怀。

何子芒成立恒和产业园区发展有限公司,完全通过社会资本市场运作,依托株洲化工行业协会,整合各方资源,目前已有50余家企业入驻,其中30余家是协会成员单位,也有不少慕名而来者。在石峰区政府、清水塘投资集团的支持下,在项目建成之前,这些企业可先在园区其他办公场所开工。

园区企业

可“共享”财务、法务资源

“先聚人气。大家一起努力,打造一个共同发展的平台、一个温馨的家。”在何子芒的蓝图中,这个园区并非单纯物理意义上的整合。

例如最近前来考察的一家花木企业,是被“互联网+”的概念所吸引,“花木交易一直都以实物交易为主,买进卖出大多靠人脉关系、熟人介绍,我想通过平台打开局面,吸引更多优质客户。”

一家贸易企业看中的是“抱团取暖”“共享式发展”,“我们企业规模不大,就拿财务、法务来说,工作量不是很大,专门请个人,工资一年要好几万。”企业负责人介绍,经济园统筹各种资源,大家可以“共享”财务、法务、餐饮等资源,还能享受“代办服务”,为经营者节省了时间精力,也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据悉,恒和工贸总部经济园预计将在两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

【记者手记】

“老企业”全新亮相是转型升级的生动写照

清水塘老工业区在历史上支撑了全市、乃至全省化工业框架,可以说是全省化工工业的根基所在。随着一个时代渐行渐远,原有模式已不再适应如今经济社会的发展,转型升级成了必然趋势。我们欣喜地看到,“老企业”不但就地完成自我转型,在新城全新亮相,还承担起了新使命,作为载体让更多企业总部、销售贸易企业留了下来,继续为故乡作贡献。

转型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在每个怀有工业情结的人心中,清水塘的明天,天要更蓝、水要更清,企业也要更兴旺,人气、财气更聚集,老百姓的日子才会越来越有奔头,越过越有滋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