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硬幣造幣材質彙總及發行量

我國從1955年開始發行硬幣以來,發行過多種材質的流通硬幣,在發行的過程中,從耐磨、能源節約、製作設計等方面,也在不斷優化,早期使用鋁合金材質,用於硬分幣的鑄造,其中1955年至1996年前半年為

鋁銅合金,銅佔0.5%,其餘為鋁,流通後發現耐磨損、耐腐性能差,之後鋁鎂錳合金,配合比變更了三次,於1981年選用含鋁98.1%、含鎂1.5%、含錳0.4%。極大的提高了硬度、光澤及能源節約等。

流通硬幣造幣材質彙總及發行量

圖1 第一套流通硬幣正面

硬幣直徑依次為18mm 21mm 24mm

發行量依次為339.79億枚 319.54億枚 156.60億枚

流通硬幣造幣材質彙總及發行量

圖2 第一套流通硬幣背面

流通硬幣造幣材質彙總及發行量

圖3 第二套流通硬幣正面

直徑依次為20mm 23mm 26mm 30mm

發行量依次約為7790萬枚 827萬枚 3735萬枚 9642萬枚

流通硬幣造幣材質彙總及發行量

圖4 第二套流通硬幣背面

第二套硬幣為增加硬幣品種,使之系列化,以適應國內外集幣愛好者的需要而確定鑄造,4個幣種的角幣選用銅鋅合金,鋅佔32%,餘項為純銅,一元幣銅鎳合金(白銅),其鎳佔19%,餘項為純銅。

流通硬幣造幣材質彙總及發行量

圖5 第三套流通硬幣正面

直徑依次為22.5mm 20.5mm 25mm

發行量依次為209.01億枚 51.3億枚 89.06億枚

流通硬幣造幣材質彙總及發行量

圖6 第三套流通硬幣背面

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開始設計鑄造第三套流通硬幣,與已經出臺的四版紙幣匹配,其中一角幣使用量大,仍採用鋁基合金,五角幣面值略高,採用新配比銅合金

,在設計時本應大於一角硬幣,但因我國銅資源稀少,設計時對其直徑、厚度均比一角幣小,一元硬幣採用鋼芯鍍鎳材質,因鋼材和鎳較重,其直徑比第二套流通硬幣中的一元幣縮小六分之一。

流通硬幣造幣材質彙總及發行量

圖7 第四套流通硬幣正面

直徑依次為19mm 20.5mm 25mm

發行量未知

流通硬幣造幣材質彙總及發行量

圖8 第四套流通硬幣背面

90年代中後期,為提高科技含量,防避偽造,與第五套人民幣配套,發行了第三套流通硬幣,其中一角幣使用鋁鎂錳合金、五角幣改為鋼芯鍍銅坯幣、一元幣使用鋼芯鍍鎳坯幣,坯幣單面中心鍍鎳層厚度0.024毫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