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那麼多人寧願月薪五六千,上下班擠地鐵,除去雜七雜八的不剩幾個錢,也要留在大城市生活?

用戶66243619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一下,經過這次疫情,相信很多人在家裡呆的時間都比往年要長。

首先說一下,在家裡呆的這麼長時間,人都快憋瘋了,天天都在想上班。

在大城市裡,上班,雖然有些人說一個月才5-6000,但是生活節奏快,不是老家可以比的,在這裡可以感覺到,我還在生活,我還在行動,有壓力,我要努力才能跟上社會的節奏,有段時間我天天想回去,想著不管怎樣,落葉歸根,遲早的事,還不如乘早,現在想通了,在這邊上班,雖然工資沒那麼高,但是接受社會信息比家裡快,而且不用爸媽擔心。在大城市,努力的機會比較多,離實現夢想更近一步。

如果說想創業,或者小方面創業,可以考慮回家裡做,畢竟大城市的發展節奏太快了,跟的上還好,一不留神就粉身碎骨,血本無歸!!


煮酒品寂寞


月薪五六千,日子過的緊巴巴也要留在大城市生活的人,確實有很多。他們寧願過著沒錢的生活也要留在大城市,各有各的原因,在我看來,主要有四種:

01,大城市有更多的機遇。

很多人在大城市生活,忍受著目前有些艱難的生活,是因為大城市,有著小地方無法比擬的發展機遇和空間。

在就業上,大城市有著更多的就業機會,在滿足就業機會的前提下,個人在職場上的發展機遇就會更大、更多;在自主創業上,由於大城市擁有更豐富、更完整的產業鏈,以及更便利的交通,巨大的人流量,使得在大城市創業,有著更多的便利。

02,大城市有著更優的資源。

經濟越發達的城市,資源就更有優勢。這些資源包括醫療資源、教育資源、人力資源等等,這些資源是得天獨厚的。

留在大城市裡生活的人,他們都想著有一天能在這裡安家落戶、生根發芽。

不為別的,只為讓自己的下一代,能夠享有更好的生活資源和教育資源,不必再向自己現在一樣,背井離鄉在一個陌生的城市裡打拼,甚至是苟延殘喘;自己的家人、親人生病,也可以便利的獲得醫療救治,而不是帶著危重的病人,顛簸著滿世界的找名醫。

如果小城市小縣城擁有同樣的醫療、教育資源,我相信很多人是願意回老家的。

再有,大城市因為資源豐富,生活非常的便捷。

四通八達地鐵、公交、高鐵、機場、高速,讓大城市裡生活的人,可以隨時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四處林立的購物商場、圖書館、娛樂休閒,讓大城市生活的人,可以隨時放鬆自己。

大城市之所以吸引人,正是因為這些資源。工資低的人勉強留在大城市,因為他們對未來都有著美好的憧憬,他們想靠著是自己的努力,提升自己的收入,努力讓自己和家人能夠真正享受到大城市的資源福利。

03,大城市混不好,回小地方就未必能混得好。

大城市裡,一個月五六千的月薪,說實話,很低。說明在當前,他們個人的競爭力或者能力,在大城市裡是不具備競爭力的。

在沒有足夠競爭力的情況下,即便是回到小城市,也不見得自己的競爭力就會變強。在資源和機遇不足的情況下,甚至會出現自己的競爭力倒退的情況。

所以,在沒有足夠競爭力的時候,無論在大城市和小地方,都是舉步維艱。倒不如留在機遇、平臺更多更大的大城市,錘鍊一番,說不定可以有更多的選擇。

04,虛榮心不允許自己離開大城市。

這種情況不多,但是是有的。有些人來自偏遠的地區,因為貧窮,導致自己產生了自卑的心理。而自己的能力有不足以讓自己過上富足的生活,加上自己又不太勤於提升自己的競爭力,於是就出現了在大城市得過且過的心態。

他們在大城市無法光鮮亮麗,但回到自己的不發達的老家,他們則可以抬起胸膛告訴老鄉,自己的北京、上海混的,沒見過世面的老鄉向他們投來一束豔羨的目光,他們就更驕傲了。

如果他們離開了大城市,這種“優越感”就會蕩然無存,這是他們不願意接受的。

所以他們寧願吃苦頭,也不願意離開大城市。

總結來說,留在大城市過苦日子的人,原因多種多樣,但我們不得不感謝他們,為城市建設作出了他們的貢獻,也希望他們能夠憑著自己的努力,把自己的生活過得越來越好。


公門爬山虎


這就是固守思維和進取思維的區別所在,衡量一個東西的價值時候,我們應該是兩個思維結合所用,不能單看某一個方面,就像題中所說,為什麼很多人在大城市拿幾千的工資也不願意離開,這說明很多人在思維模式上傾向於在小城市拿工資,沒必要那麼折騰。


“固守思維”反映的其實是理智

小時候,經常聽到老一輩的人教育年輕人,瞎折騰什麼,就在家把地種好夠你吃夠你喝的,一天盡到處折騰,到頭來什麼都沒有。

這樣的“固守思維”在老一輩人身上顯的比較明顯,因為他們經歷了太多苦難,以至於不敢有一點點的冒進。

總想著只要能吃飽,就沒必要去做一些其他的事情,在這其中,他們很少衡量未來收益的概念。

要理解這樣的思想,很簡單,我們看一看目前農村老一輩的生活模式就可以清楚的看到固守思維的影子。

1 :某些老年人在農村待了一輩子,別說出國了,連省都沒有出過,他們不是怕苦,而是以前苦過,苦的都不願意再動了,在鬧饑荒的時候,有人從河南一路逃到陝西、湖北,這都是生活所逼,他們害怕那種在路上的苦。

2 :目前的穩定,讓他們感到幸福,覺得一輩子就夠了,在我們看來他們是落伍了,但是在他們看來,他們一直在前進。以前吃口熱飯都難,現在可以餐餐吃魚吃肉了,這是本質區別給他們的影響。

“進取思維”反應的其實是冒險

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講,沒經歷過舊社會的苦,我們出生的社會已經不許我們那麼安逸,如果我們選擇了安逸,我們的生活可能在現代社會看起來跟老一輩的人過災年一樣。

理解這樣的行為也很簡單,試想以下幾個場景:

1 : 中老年人眼光的變遷,你現在很難看到一箇中老年人對一個80後90後說:“你就在家種種地,娶個媳婦,生個娃”。

這跟老一輩教導中老年人的觀念就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這種變化來源於社會的進步,環境的變遷。

2 :如果一個年輕人在家待久一點,必定會遭受周圍人的議論,大家會覺得這家的孩子只知道在家,一點上進心都沒有。這種無形的社會壓力,是很多人逃避自身小城市的隱形因素。

這樣的背景下,可以說是逼著部分年輕人不得不去冒險,不得不堅持在大一點的城市默默奮鬥。

不管是“理智”還是“冒險”,生活讓你前進

當世人的眼界都在變的時候,假如你還一味的保持自己的理智,而沒有絲毫的冒險精神,你一定會被淘汰。

在大城市,我們面對的幾率不一樣,我們的希望不一樣,我們的選擇也不一樣。

1 :可能同樣是5000的工資,我能做的事情不一樣。

在大城市你可以用5000去結交更多你覺得優秀的人,但是在小城市可能沒這個機會。

2 :可能同樣是一個性質的工作,能接受的教育不一樣。

在大城市你做一個行業,無論是從行業經驗還是任職培訓上都要比小城市好的多。

如果說大城市是個圈子,圈子裡就是行形形色色的人,有些人即使不具備在這安家置業的能力,但總想著能認識一些有安家置業能力的人,這是新時代的關係社交。

在我讀高中的時候,就遇到過一個家長,花十萬把孩子送進重點高中,並明說我沒指望他進去成績有多優秀,但是起碼有幾個優秀的同學,這些同學可能就是以後的父母官,上市公司的老闆,這都是一種社交因素在使然。

用反思眼光看自己,用學習的眼光看別人

在大城市能生存的好,是一種不可否認的能力,無論是從做人還是做事上,所以對於那些下班擠地鐵,一個月就拿幾千工資的大城市夢想人來說,肯定是有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的,同樣,我們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員,但是我們需要告訴自己以下2點不能做:


1 : 不逃避,不拿大城市當成我們龜縮的囚籠

如果你只是為了少聽一些別人的議論,而選擇在城市中龜縮起來,那麼你還不如回家種地。

2 :懂堅持也要懂方法,只有不斷有小成功,才會有大成功

有時候堅持很多人能做到,但是要做到有方法的堅持,不是人人可以做的好的,在大城市中的我們一定要用“小成功”要求自己,不斷的獲得小成功,我們才有可能真的改變命運。

總的來說,現象都具有兩面性,有好也有壞,自己選擇生活,同時自己負責生活,只有你真的積極向上了才會獲得好生活,並不是在一處人看不到的地方假裝出很努力的樣子,以此來寬慰自己的內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