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被俘,卻有天壤之別,高順比張遼差在哪,三個理由,條條戳心

《三國演義》中,曹操在下邳城擒住呂布,面對呂布手下的兩員大將,態度截然不同,一邊將高順推出斬首,一邊將張遼招降,待為上賓。為何?

同樣被俘,卻有天壤之別,高順比張遼差在哪,三個理由,條條戳心

當高順被抓,推到曹操面前時,一語不發。

操問曰:“汝有何言?”順不答。操怒命斬之。

高順此時的表現,概括起來就是“三不”:即不說話、不求饒、不理睬。

這下可激怒了曹操。

本來嘛,高順已經成為了階下囚,對勝利者曹丞相卻來了個“三不”政策,這分明就是藐視曹操,所以曹操帶著怒氣就把高順斬了。

反觀張遼,被刀斧手推過來。

同樣被俘,卻有天壤之別,高順比張遼差在哪,三個理由,條條戳心大叫曰:“呂布匹夫!死則死耳,何懼之有!”眾視之,乃刀斧手擁張遼至。

這一嗓子可以說讓曹操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倒像演員上臺前,剛一亮相,就贏得滿堂彩。這英雄氣概首先在曹操心裡留下了一個好印象。

接下來的情景對話更是讓人眼花繚亂。

操指遼曰:“這人好生面善。”遼曰:“濮陽城中曾相遇,如何忘卻?”操笑曰:“你原來也記得!”遼曰:“只是可惜!”操曰:“可惜甚的?”遼曰:“可惜當日火不大,不曾燒死你這國賊!”操大怒曰:“敗將安敢辱吾!”拔劍在手,親自來殺張遼。

遼全無懼色,引頸待殺。這時,劉備攀住了曹操臂膊,關羽跪在曹操面前,說道:“丞相且莫動手!”

同樣被俘,卻有天壤之別,高順比張遼差在哪,三個理由,條條戳心

曹操愛才如命,他根本沒想殺張遼,這時又有劉備關羽求情,順水推舟,做個人情。

通過對比高順與張遼的表現,至少有三點值得我們借鑑:

1、自己能力要行。

翻遍中國歷史,可以得出結論,成大事者,基本有三點共性:愛才如命、揮金如土、殺人如麻。

曹操素有大志,一心想統一天下,也最愛惜人才。僅舉一例,曹操兵敗淯水,被張繡殺得大敗,兒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以及大將典韋皆命喪淯水。曹操大哭,首先祭奠大將典韋,然後才哭兒子侄子。可見,曹操是多麼愛才。所以帳下謀士雲集,戰將千員。

論本領,張遼比高順強的多。正因為張遼本身能力行、指數高,曹操才會格外愛惜,即使一時不降,也不會一殺了之。相比之下,高順就顯得普通了,放在曹操武將之中,也是“泯然眾人矣”。可謂得之不足喜,失之不足惜。

所以,當高順一語不發,藐視曹操之時,曹操毫不猶豫地就把他殺了。

2、要有人說你行。

高順被殺時,曹操身邊沒有一個人為之求情。而張遼被殺時,劉備扯胳膊,關羽直接就跪下了。這就好比領導正在訓斥下屬,忽然有兩個人過來勸架,又是拉胳膊,又是抱大腿,還不住說好話,又拿自己性命擔保,

雲長曰:“關某素知文遠忠義之士,願以性命保之。”

這樣一來,領導的氣能不消麼。

同樣被俘,卻有天壤之別,高順比張遼差在哪,三個理由,條條戳心

所以,當你犯了錯誤,遇到挫折,要有人說你行才行。

3、說你行的人本身要行。

張遼眼看被殺,這時劉備和關羽站出來,為他求情。要知道,劉備那可是大漢皇叔,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還把劉備排在自己前面。關羽後來成為五虎大將之首,史料記載:威震華夏,直接被後人奉為“武聖”。

這兩個特殊身份的勸架人同時開口說情,分量多重。曹操不論是出於私心收張遼,還是賣給劉關兩位人情,他都不能再殺張遼,順坡下驢,受降了這員大將。

所以,一個人不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不管是在機關工作,還是自己創業,首先,自己要行,這是基礎;其次,要有“伯樂”,要有人說你行,這是保障;最後,你的“伯樂”本身實力要強,最好是重量級領導,或者是業內大咖,這是關鍵。

有此三點,你離成功的距離也只差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