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劍的正劇:沒有宮鬥戲的《清平樂》


十年磨一劍的正劇:沒有宮鬥戲的《清平樂》

正在大眾被各路宮鬥戲“轟炸”至審美疲勞時,《清平樂》橫空出世。它的誕生彷彿一股清流注入影視劇市場,向世人證明用心的正劇永遠不過時。許多觀眾會拿《清平樂》與過往的“於媽劇”“瓊瑤劇”做對比,細細品味二者之間的不同。從分類上講,雙方都可以劃入“歷史劇”。就歷史而言,近十年的宮鬥劇與《清平樂》這樣的正劇有著諸多差異。筆者將歸納雙方主要的不同之處,讓你瞭解為何一個屬於正劇,一個屬於古裝言情。


《清平樂》與宮鬥劇的不同之處——對於官員、外戚的態度


在大部分宮鬥劇中,妃子們為了爭奪皇帝的寵愛或者構陷對手,往往會和官員們勾結。對象往往是妃子們的孃家或者朝中有權有勢的大臣。這些後宮妃子入宮爭寵的重要目的,就是為各自的孃家爭奪皇帝的目光,讓孃家人可以藉助宮廷勢力平步青雲。


十年磨一劍的正劇:沒有宮鬥戲的《清平樂》

【華妃和年家互為犄角,這其實很犯忌諱】

然而在正史上,後宮嬪妃勾結外臣,依仗自己孃家的勢力固寵極為犯忌。宋代開始,朝廷吸取前朝外戚專權的教訓,對於後宮與外臣的交往十分警惕。作為首個正式確立“強幹弱枝”政策的王朝,趙宋竭力打壓權臣現象。因此,宋以後的王朝極為關注前朝士大夫與後宮的交往,一旦出現後宮干政的現象,輕則言官清流口誅筆伐,重則帝皇下旨貶黜與前朝大臣過從甚密的後宮嬪妃。

十年磨一劍的正劇:沒有宮鬥戲的《清平樂》

【《清平樂》中本頗為得寵的二位嬪妃因結交外臣,直接打入冷宮】

宋仁宗時期的曹皇后,本身為開國元勳曹彬的後人。按宋以前的政治規則,曹家可以藉此機會平步青雲,成為漢之王莽,唐之長孫一般的強勢外戚。但是,無論是正史還是《清平樂》,曹家都沒有藉助皇后的上位之意,相反在劇中皇后還反覆強調自己的女官不得用舊時禮節面對自己,盡全力消除過往的印記。這點無疑更符合當時的政治規則。


《清平樂》與宮鬥劇的不同之處——墮胎與殺嬰


無論是《清平樂》這樣的正劇亦或者《延禧攻略》這樣的古裝言情劇,都深知一個道理——嬪妃的地位來源於她們的子宮。“母憑子貴”這個道理一直到今天依舊被港澳等地的豪門所信奉。在女子地位低下的封建王朝,這個道理無疑更加深入人心。


十年磨一劍的正劇:沒有宮鬥戲的《清平樂》

於是,在各路宮鬥劇中,“墮胎”與“殺嬰”成為了家常便飯。無論是女主角還是各路女配,一旦懷孕便彷彿置身於《三體》中的黑暗森林,時時刻刻提防身邊的宮女、太監是否會被收買;時時刻刻擔心某個人送來的食物是否被下了墮胎藥;時時刻刻警惕周圍的傢俱是否在自己沒注意時,被人放了可以導致流產的“香囊”。在《如懿傳》的原著小說中,還有用臍帶勒死剛出生不久的嬰兒,甚至手撕子宮的劇情。


十年磨一劍的正劇:沒有宮鬥戲的《清平樂》

【《延禧攻略》中的富察皇后要麼被人暗算流產,要麼嬰兒被人放火燻死】

然而稍微瞭解下古代宮闈制度的人,都知道這些劇情完全不可能出現在正史中。無論一個王朝多麼強盛,無論一個君主多麼英明能幹,都需要一個健康、合格的繼承人保證傳承。所有朝代都會極為關注皇室子弟的健康與成長。每一個懷孕的嬪妃,都會有專門的女官或者內侍照顧。當皇子或者皇女出生後,會有事先挑選好的奶媽負責照料,如果不小心出了差錯導致皇家子嗣夭折,所有負責照料子嗣的宮女、太監、侍衛都要跟著倒黴,嚴重時可以讓他們的腦袋集體搬家。某些宮鬥劇中,通過收買內侍謀殺皇子的劇情根本不可能出現。試問多大的好處能讓人不惜前途,乃至是生命呢?


十年磨一劍的正劇:沒有宮鬥戲的《清平樂》

【宮廷是全國防衛最嚴密的地方】

況且皇帝也不是傻瓜,你能從外部運送墮胎藥給其他嬪妃打胎,那麼運送毒藥進入宮闈暗殺皇帝,便也不是什麼難事。歷朝歷代的皇室對此極為警惕,清朝的皇室甚至要求妃子侍奉時,必須一絲不掛,以防止嬪妃身上攜帶武器。嬪妃們一旦被查出帶有違禁品,輕則“被出家”,重則被斬首,甚至會禍及家人。因此,真實歷史上,嬪妃們不但不能像宮鬥劇那樣為所欲為,反而活得像《清平樂》中那般如履薄冰。須知,無論在劇中還是在正史上,宋仁宗都是以寬厚、仁慈聞名於世,他的後宮尚且如此,那些以霸道出名的君主的後宮更應該小心翼翼,深怕犯了錯遭到懲罰。


十年磨一劍的正劇:沒有宮鬥戲的《清平樂》

【作為皇后僅僅因劃傷仁宗,便“被出家”了】

《清平樂》與宮鬥劇的不同之處——禮儀與等級


許多人想起“正劇”往往會想起它們考究至極的服、化、道。其實,隨著近幾年的信息爆炸,不少古裝言情劇已經能夠做到考究。宮鬥劇密集的清宮更是如此,畢竟清朝是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距今不過100多年,又有大量實物與舊照片存世,不說細緻入微,大致到位還是不難。雙方真正的差距在於“位置”,即對古代宮廷地位的瞭解。宮鬥劇無論在服化道上考究多麼嚴謹,一到說臺詞時便暴露出問題。須知宋朝開始,儒家禮法已經深入人心,皇帝作為天下表率,更是時時刻刻需要注意自己是否“失儀”。後宮乃是皇帝的家,更是最為強調等級制度的地方。


十年磨一劍的正劇:沒有宮鬥戲的《清平樂》

【真傳回古代,這樣一記巴掌足以讓你“青史留名”】

在《清平樂》中,郭皇后不滿二位嬪妃,不僅僅是因為她們奪走了宋仁宗的寵愛,還因為她們仰仗官家的寵愛故意不對她行禮。禮節在現代人看來是一種禮貌,可在等級森嚴的古代,卻是地位的體現。因為禮儀出了問題,導致得罪人或者被治罪的情況史不絕書。以對士大夫最寬鬆的宋朝為例,文官可以任意進諫不用擔心殺頭,但是一旦被認為在禮節上“大不敬”,依舊可以被下獄問罪,甚至處斬。


同樣在這套禮法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帝皇也不會喜歡那些“不知禮數”的嬪妃。在《清平樂》中,郭皇后之所以被宋仁宗嫌棄,就是因為她“像莽漢”一樣。可真的拿郭皇后去比宮鬥劇中的嬪妃們,我們會發現她簡直是傻白甜,行為比起動輒挖苦諷刺他人,乃至滿嘴汙言碎語的嬪妃們,絕對能算大家閨秀。相比敢於直接和作為“正妻”的皇后叫板的妃子們,郭皇后至少對儒家的等級制度還有敬畏之心。


十年磨一劍的正劇:沒有宮鬥戲的《清平樂》

【曾經是個“假小子”的曹丹姝,入宮後成為一個只知禮儀的“皇后”】

另一方面,出於同樣的禮法約束,一個嬪妃無論多麼受寵都不能飛揚跋扈,否則就會被指責“恃寵而驕”。固然也會有張貴妃這樣的“另類”,但大部分的後宮妃子知道“人言可畏”這個道理。因為,嬪妃本質是皇帝的“妾”,在禮法上不能和作為正妻的皇后相提並論。古代司法裡,妾侍不過是男人的奴隸(宋朝除外,妾侍可以被僱傭),奴隸受主家的寵愛那是福氣,但若敢於依仗這份寵愛欺壓主家的親戚或者下屬,那麼史官大筆一揮一個“惡名”是逃不掉的。有些以愛惜臣下出名的皇帝還會因此將其貶斥,讓她明白這一切來源於誰。


十年磨一劍的正劇:沒有宮鬥戲的《清平樂》

【作為鐵帽子王弘曉向侄子的妾下跪,這簡直可笑】

結語


作為正劇《清平樂》能獲得現在的成績殊為不易。因為,人們永遠會用現在的思維,去解析以前發生的事情。所以,無論古裝言情劇的服化道多麼精美,都無法與正劇相提並論,因為它們缺乏對古代等級制度與社會背景的瞭解。偏偏是同樣的理由,讓它們每每能霸佔流量榜單的前幾位——無他接地氣。好在《清平樂》作為正劇,目前也獲得了不錯的收視率,可見市場對真正用心的好劇,依舊是青睞的態度,也證明現在已經不是純粹的快餐時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