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掌權數十年,無人敢反抗其權威,皆因她的身份與手段

在晚清的歷史當中,慈禧太后是一位具有爭議性的人物。有人認為她未能安守本分,明明是後宮太后卻偏要掌權;也有人認為,正是因為慈禧太后的"垂簾聽政",才使得內憂外患的大清朝得以延續。

慈禧太后執政時手腕幹練、擅長玩弄權術,平衡他人權力的同時還穩定了自己的地位。其實,慈禧太后之所以干涉政務,除了她本身的權力野心之外,還與當時的社會現狀有關。

皇統繼承人皆幼年即位,中央權力不能集中

慈禧太后原本是咸豐帝的後宮嬪妃,當時最盛行的觀念乃是"母憑子貴",再加上慈禧的美麗聰慧,很快就得到了皇帝的寵愛。與其他皇帝相比,同治帝載淳的繼位格外順利,因為咸豐帝只育有二子且次子早夭,除了載淳以外沒有其他選擇。出於孝道的考慮,慈禧與慈安順理成章地開始垂簾聽政。

慈禧太后掌權數十年,無人敢反抗其權威,皆因她的身份與手段

咸豐皇帝,清廷第九位皇帝

按照個人功績來說,載淳並不是合格的皇位繼承人,但咸豐帝子嗣太少,他們只能將年幼的載淳推上皇位。待同治皇帝駕崩以後,朝臣們需要面對的境地更加尷尬,因為他根本就沒有後嗣,這才給了光緒"上位"的時機。所以,慈禧太后之所以能順利掌權數十年,就是因為清朝晚期繼承人缺乏且年歲較小,垂簾聽政乃順勢而為。

皇帝子嗣不旺,除了身體原因之外,後宮爭鬥也是重要因素。咸豐帝雖然喜歡慈禧,但並不耽誤他寵幸其他人,可後宮嬪妃卻無一人有孕。後來慈禧順利生子,便更加防備其他人生下皇子,激烈的後宮鬥爭差點兒讓咸豐帝絕後。至於那個早夭的皇次子,據說也是慈禧太后從中作梗,所以才沒有順利活到成年。同治帝繼承皇位以後,前朝後宮皆由慈禧太后把持,她不希望有其他人與自己奪權,所以便乾脆斷了同治帝的後路。當然,同治帝的身體也是原因之一。有人說他死於天花,也有人猜測他的死因有損皇家顏面,同時也是沒有後嗣的根本因素。

《國聞備乘》中記載:"國統再絕,而家無令子,識者早知其必有亂矣。"

除了繼位時年紀小不能親政以外,清朝的最後幾位皇帝皆壽命短促,進一步加深了繼承人危機。首先來看之前的幾位皇帝,除了順治帝以外,其他人大都活到了五十歲以上,尤其是長壽的乾隆皇帝,更是臨近90歲時才駕崩。登基稱帝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才能培養出合格的繼承人,所以,上一任皇帝的壽命長短直接關係到下一任皇帝的"質量",被匆匆推上皇位的人大多沒有好結果。在沒有真正親政之前,小皇帝能信任的只有朝中重臣與自己的母后,這才是垂簾聽政的根本原因。

慈禧太后掌權數十年,無人敢反抗其權威,皆因她的身份與手段

慈禧太后與年幼的小皇帝

慈禧身份特殊,平衡各家族之間的政治聯繫

慈禧太后的手段不輸旁人,不管是同治皇帝還是光緒,都沒有成功撼動她的地位。這些事實都證明,她除了本身的政治手段以外,還有很多的支持者,否則絕對不可能得到朝臣權貴們的擁護。咸豐皇帝駕崩之時新帝年幼,除了垂簾聽政的兩宮太后以外,還設立了"顧命八大臣",希望藉由這種方式達到權力平衡。從表面上來看這兩方勢力旗鼓相當,而且顧命大臣浸淫官場許久人脈較廣,理應比後宮太后更能把持朝政。但實際上,慈禧作為皇帝的生母,比其他任何人的地位都要高。

慈禧太后掌權數十年,無人敢反抗其權威,皆因她的身份與手段

晚清時期街邊擺攤的小販

在辛酉政變的過程中,慈禧太后不但拉攏了恭親王奕訢,還將慈安太后變成了自己的盟友,沒過多久便順利除掉了幾位顧命大臣。當然,奕訢也有自己的私心,他仗著辛酉政變中的種種功績與朝中地位,開始不遵慈禧太后的調遣。自古以來,皇室中都要奉行君臣尊卑,即便奕訢是頗有權勢的親王,也抵不過太后的權威。慈禧先是罷免了奕訢的官職,後來又"賞還"爵位,使得奕訢不得不放下架子徹底臣服於太后。一邊是年幼體弱的小皇帝,一邊是不敢與太后爭鋒的皇室權貴,朝臣和民間百姓只能認可慈禧太后執政。

慈禧太后掌權數十年,無人敢反抗其權威,皆因她的身份與手段

垂簾聽政的慈禧太后畫像

慈禧太后雖然干政,但並沒有過分助長外戚勢力,這一點得到了朝臣們的認可。說起歷史上比較有名的幾位女性政治家,一旦她們手中握有權力,就會給自家人加官進爵。當然,這也是人之常情,只有家族地位穩固,才能保證自己長久的利益。比如說女皇武則天,她登基稱帝后追封祖上眾人,還給自己的兄弟子侄安排官位,因為行為太過放肆,這才引起了李氏後人的強烈反抗。慈禧隸屬於葉赫那拉氏,這是一個非常有名望的家族,可慈禧太后並沒有過分"照顧"自家人。

《清實錄宣統朝政紀》中記載:"攝政王及內外諸臣,尚其協力翊贊,固我邦基。"

慈禧太后只按例恩封,沒有讓族人過分把持朝政。辛酉政變成功以後,慈禧太后的兄弟被封賞,除此以外被追封的還有她的父親、祖父、曾祖父,這些爵位都有舊例可循,並沒有違背清廷禮法。慈禧太后非常重視自己的名聲,比如說她的胞弟雖然身份貴重卻缺少才幹,慈禧拒絕對他委以重任。再來就是隆裕太后,她既是光緒的皇后還是慈禧的親侄女,可慈禧並沒有給她垂簾聽政的資格。之所以做這些安排,說明慈禧有意將權力還給愛新覺羅氏。

慈禧太后所選的皇帝,皆是愛新覺羅家族近支血脈。慈禧這個人確實看重權力與地位,但她並沒有取而代之的做法,這也是朝臣顯貴沒有不滿的原因。如果她像武則天那樣登基稱帝的話,估計會引起強烈的反彈。

慈禧太后掌權數十年,無人敢反抗其權威,皆因她的身份與手段

慈禧太后和後宮中的嬪妃

總結

作為晚清時期的統治者,慈禧太后或許有過登基稱帝的念頭,但她並沒有付諸行動,這份"忠誠"是非常可貴的。而且總體來說,慈禧太后忠於愛新覺羅皇室,所有的權力鬥爭都只限於家族內部,沒有讓外姓人牽扯其中。在清朝滅亡這件事上,慈禧太后確實負有一定的責任,但她並不是根本原因。從乾隆閉關鎖國開始,大清朝慢慢走向衰敗,最後的結局早已註定。封建王朝的沒落是歷史必然,不能將國家滅亡歸責於某一個人身上。

參考文獻:《國聞備乘》、《清實錄宣統朝政紀》

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本文系漁經獵史小仙女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侵權必究!歡迎評論分享轉發關注,您的支持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