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李莊 遊“九宮十八廟” 憶抗戰風雲歲月

位於宜賓市東郊19公里處的長江南岸,有一座蘊含文化和歷史沉澱的古老小鎮,她素有“萬里長江第一古鎮”的美譽,古樸而優雅地折射出中國傳統文化,安靜而莊嚴地訴說著抗戰風雲和滄桑,她這就是被稱為四大抗戰文化中心之一的“中國·李莊”。

李莊鎮


再讀李莊 遊“九宮十八廟” 憶抗戰風雲歲月

再讀李莊 遊“九宮十八廟” 憶抗戰風雲歲月


原號稱有"九宮十八廟"的古建築群,現較完好地保存的有明代的慧光寺、東嶽廟、旋螺殿,清代的禹王宮、文昌宮、南華宮、天上宮、張家祠等10餘處。古建築群規模宏大,佈局嚴謹,比較完整地體現了明、清時期川南民居、廟宇、殿堂等建築的特點。鎮上酒肆茶樓,商店林立,繁華熱鬧。現仍保存明、清古鎮的格局和風貌,石板街道,兩旁多為清代建築,風火山牆高聳,雕花門窗,古色古香。院落間有幽深的小巷,如羊街、席子巷等,風格古樸,反映了明、清時代川南鄉鎮的民風民俗。古建築群中的木雕石刻做工精細,栩栩如生,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


慧光寺


再讀李莊 遊“九宮十八廟” 憶抗戰風雲歲月

建於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為湖廣籍入川的尹氏家族所建,興建之初兼有宗祠祭拜和會館聯誼性質,佔地2200平方米,由山門、戲樓、前後殿、廂房等,組成兩個四合院式木結構建築。

再讀李莊 遊“九宮十八廟” 憶抗戰風雲歲月

李莊“四絕”的九龍石碑就在慧光寺內。九龍碑長2.7米,高1.3米,是慧光寺內石雕精品的代表之作。九龍石碑畫面為深度浮雕,有九條穿梭遨遊於雲海之中的神龍,在石碑上除了正中一龍為正面,龍頭口中含有一顆可以轉動但不脫出之石寶珠之外,其餘八條都呈對稱狀側頭分列左右兩邊。


東嶽廟


再讀李莊 遊“九宮十八廟” 憶抗戰風雲歲月

東嶽廟是李莊古鎮的“九宮十八廟”之一,由岱宗殿、玉皇樓、炳靈殿、關聖殿和十殿閻羅組成。抗戰時期,遷駐李莊的同濟大學工學院便設立在此,現東嶽廟布展為同濟大學工學院舊址陳列館。


旋螺殿


再讀李莊 遊“九宮十八廟” 憶抗戰風雲歲月

位於李莊鎮南2.5公里,梁思成先生在李莊時,把它列為“李莊四絕”之一,並寫入了他的扛鼎之作《中國建築史》,稱讚旋螺殿“其樑柱結構之優,頗足傲於當世之作”。

再讀李莊 遊“九宮十八廟” 憶抗戰風雲歲月

再讀李莊 遊“九宮十八廟” 憶抗戰風雲歲月

旋螺殿外形是一個三重簷八角攢尖頂,高25米,進深、面闊均為8米,而每一個角上有一個走獸,即代表道家八個方位。外面看是有三層,裡面看只有兩層!


文昌宮


再讀李莊 遊“九宮十八廟” 憶抗戰風雲歲月


建於清代乾隆年間,用於供奉“文曲星”。文昌宮是典型的徽派建築,大部份都採用的是深度浮雕。


南華宮


再讀李莊 遊“九宮十八廟” 憶抗戰風雲歲月

南華宮坐南朝北,與大桂輪山隔江相望,佔地面積2250平方米,由戲樓、正殿、後殿、廂房等組成複合式四合院佈局。正殿左右各有一小亭,亭為四角重簷,尖頂,其中有一亭已拆除一層。大山門為磚、石結構,四柱三間。


天上宮


座南向北,由山門、戲樓、大雄寶殿、觀音殿等組成複合式四合院。建築以磚木結構和木雕為主,主要供奉天上聖母即海神“媽祖”。山門匾額正中“天上宮”也因天上聖母而得名,後來因為供奉的大部分佛像都是從緬甸運回的玉佛,所以更名為玉佛寺。

再讀李莊 遊“九宮十八廟” 憶抗戰風雲歲月

再讀李莊 遊“九宮十八廟” 憶抗戰風雲歲月

天上宮戲樓


張家祠


在抗戰時期,為了內遷而來的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以及隨行的3000多箱文物,張氏族人義無反顧將其供奉的祖先排位取走騰出了宗祠,體現了李莊人的開放、大氣、包容的精神,古老的張家祠在中國現代史上為國家、為民族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再讀李莊 遊“九宮十八廟” 憶抗戰風雲歲月


張家祠內的“中國李莊抗戰文化陳列館”是由梁思成先生的學生羅哲文題寫的。羅哲文先生是全國文物專家組組長,梁思成的關門弟子,在建築界相當於其先師梁思成,也是屬於泰山北斗地位的人物。

再讀李莊 遊“九宮十八廟” 憶抗戰風雲歲月


祠內有用整塊上等楠木雕刻的50扇窗頁(現存24扇),每頁窗面上都雕刻著形態不一的兩隻仙鶴,四周以鏤空雕刻出線條流暢、動感十足的祥雲襯托,共有100只栩栩如生的仙鶴,所以稱它為“百鶴祥雲窗”,張家祠的百鶴祥雲窗被古建築專家梁思成先生譽為“李莊四絕”之一,歷經百餘年的風雨和“文革”劫難,現僅餘下了24扇,彌足珍貴。


羊街


再讀李莊 遊“九宮十八廟” 憶抗戰風雲歲月


羊街建於明末清初,歷史悠久。為什麼叫羊街呢?目前有兩個流傳的版本,一個是街道彎彎曲曲並且很窄,是一條上山下山趕羊的路,有羊腸小道的意思;另外一說是舊時這裡是賣羊的集市。


席子巷


古鎮李莊保存最為完好的一條古巷——席子巷,曾被評為四川省十大最美古街巷。建於清朝初年的老街,長59米,寬2.5米,因過去為前店後廠加工和銷售草蓆之處而得名。席子巷雖建於清代初期,但還保留有線條簡潔明快的明代建築風格,現保存完好,為李莊古街巷代表作。


再讀李莊 遊“九宮十八廟” 憶抗戰風雲歲月


整條街都是一樓一底的木建築,穿逗結構,二樓清一色的木挑吊腳樓,上有屋簷,這一來就把不寬的街覆蓋了,街兩旁的簷口僅40釐米的距離,站在街市往上眺望,僅看見一絲天空,故而席子巷又被稱作一線天。加之與長江平行修建,巷之兩端另有街房阻隔,冬日寒風不易進巷,形成了冬暖夏涼的特點,非常適宜居住。


再讀李莊 遊“九宮十八廟” 憶抗戰風雲歲月

李莊鎮作為中國抗戰大後方的四大文化中心之一,堅持文化抗戰的四川李莊,被譽為“中國文化的折射點、民族精神的涵養地”。1940年10月,國立同濟大學、國立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中國營造學社、北大文科研究所、中國地理研究所大地測量組等知名度很高的高等學府、科研機構等陸續從北平、南京、上海等地輾轉內遷李莊,直到抗戰勝利後的1946年10月才陸續遷回原處。這對中國的社會、經濟、文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再讀李莊 遊“九宮十八廟” 憶抗戰風雲歲月

中央研究院成立13週年李莊合影


再讀李莊 遊“九宮十八廟” 憶抗戰風雲歲月

李約瑟用德語在李莊做演講


再讀李莊 遊“九宮十八廟” 憶抗戰風雲歲月

中國營造學社辦公室李莊舊址


再讀李莊 遊“九宮十八廟” 憶抗戰風雲歲月

中國營造學社梁思成辦公室李莊舊址


再讀李莊 遊“九宮十八廟” 憶抗戰風雲歲月

再讀李莊 遊“九宮十八廟” 憶抗戰風雲歲月

再讀李莊 遊“九宮十八廟” 憶抗戰風雲歲月


李莊美食


李莊飲食文化源遠流長

有著厚重的文化內涵

其中白肉、白酒和白糕稱為

李莊“三白”


李莊白肉


再讀李莊 遊“九宮十八廟” 憶抗戰風雲歲月

再讀李莊 遊“九宮十八廟” 憶抗戰風雲歲月


經過歷代廚師的探索、總結和提高,使之達到爐火純青,成為李莊一個遠近馳名的金字招牌。因此才有“到了李莊不品嚐李莊白肉等於沒到李莊”一種說法。製作李莊白肉,主要集中在選料精、火候準、刀工絕、調料香四個要素上,缺一不可。


李莊白酒


再讀李莊 遊“九宮十八廟” 憶抗戰風雲歲月

李莊古為僰人聚居地,他們早就會用一種野果釀製可作調料和飲料的“蒟醬”,開了釀造的先河。李莊白酒歷史悠久,以本地優質高粱為主料,採用傳統工藝和多道工序釀製,產出白酒可用作泡製各種藥酒和直接飲用,飲後無上頭感覺,屬綠色食品。特別是傳統的生產流程,也是旅遊者們非常感興趣的好去處。


李莊白糕


再讀李莊 遊“九宮十八廟” 憶抗戰風雲歲月

一種糕點甜食,遠近有名。它採用上等糯米為主料。輔以白糖、芝麻等多道工序加工後,用模具壓制成型,具有香甜軟糯、入口化渣、極易消化等特點,深受老人兒童的喜愛,可作便於攜帶的饋贈食品。買上一提禮品盒包裝的李莊白糕走親訪友,那真是極具特色又拿得出手的上佳禮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