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格局》:用正確的方法做實事,會看到一個不枉此生的自己

導讀:去年,繼《見識》《態度》之後,吳軍推出了吳軍三部曲的最後一部——《格局》。

再讀《格局》:用正確的方法做實事,會看到一個不枉此生的自己

作者介紹——

吳軍,著名學者,人工智能、語音識別和互聯網搜索專家。他的《數學之美》《浪潮之巔》《大學之路》《文明之光》《硅谷之謎》和《智能時代》《見識》《態度》《具體生活》等多部圖書,經常會列在圖書排行榜的前幾位。

再讀《格局》:用正確的方法做實事,會看到一個不枉此生的自己

前言——

《格局》這本書上市後一個月,我入手了一本,當時僅僅是為了參加一個共讀活動,因為就我自己而言,不太會買這類書籍,不過看完之後,我想說,這本書顛覆了我對勵志類書籍的看法,全書並不是空中樓閣,沒有華而不實的論調,沒有告訴我們人為什麼要有格局,有格局的人應該什麼樣等等。

書的開篇用十個字概括了獲得格局的方法——位置、方向、方法、步伐、節奏。書中說:“認清位置,找準方向,用正確的方法做事,提高進步的速度,把握好節奏,會看到一個不枉此生的自己。” 同時,書中還依據開篇的這段話介紹了不少接地氣的實操乾貨。例如書中介紹了“有效溝通”的技巧、“成就量級”的觀點、“文明對撞”的需求等等內容。

今天我只就書中三個對我影響比較深刻的觀點進行思考解讀,或許我的思考是膚淺的,但也許在某一點上能夠給大家帶來一瞬間的感悟。

再讀《格局》:用正確的方法做實事,會看到一個不枉此生的自己

書中內頁:成就量級之差

書中觀點:上帝只垂青主動的人——

我在上一篇關於《知識恐慌症|假性自驅力,還要害你多久?》的文章中提到,主動學習是反人性的。其實,不光是學習,做任何一件事,對於人類來說,主動都挺難的。我們可以回顧一下過去,有哪一件事是我們自覺自願主動進行的呢?

當然,書中並沒有過多的論述主動的重要性,和我們該如何主動,它反而提出了兩個我們平時會忽略掉的關於“主動”的觀點:

① 管理上級

書中說: “主動工作的人,不僅要做好本職工作,管理好自己和下屬,還要善於‘管理’上級。”“讓上級瞭解我們做了什麼工作,並且在必要時及時尋求上級的幫助。”

在這段話的旁邊,我寫了一行批註——這麼多年吃的虧都因為不會管理上級,以為拼命幹活就一定會被看到,其實並不。

在職場主動“管理上級”可能是最重要的事。我們很多人都把高效工作、業績突出當成了職場第一要務,即便工作已經完成,也不著急上繳,一定等領導問的時候才丟過去,以顯示自己能力的強大。如果上司是個明事理的人,他大可把放手讓你大幹一場,但若上司是個多疑之人,我們這種被動的工作方式,很容易引起上司的不滿。換位思考,如果我們的下屬也不主動彙報、溝通工作,只是等我們問的時候,直接把成品遞給我們,我們也會覺得不舒服吧。

再讀《格局》:用正確的方法做實事,會看到一個不枉此生的自己

2009年,我就面對了這樣一件事,總經理一度想把我開除了,原因是他認為我是全公司的“危險”人物。因為我可以跟辦公司每一個人有說有笑,跟各個部門打成一片,唯獨不把他放在眼裡,但我業績好,副總又不能讓我走,因此為了我二人僵持了半年。

直到前兩年,我才明白過來,當初副總為什麼總給我製造當面給總經理彙報工作的機會,他是在給我製造“主動管理上級”的機會,讓上級知道我每天在做什麼,有什麼需要他幫助的地方,但09年的我完全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甚至因為不願意跟總經理說話,而推掉各種直接會面、有效“管理”的機會。

再讀《格局》:用正確的方法做實事,會看到一個不枉此生的自己

② 勿因人之短護己之短

這句話的意思是,不能因為別人犯了錯誤,我們就找到了犯錯誤的理由。我記得上學時,考試沒考好被家長責罵時,我經常會說,xxx也沒考好啊!但是我從來沒主動考慮過我該如何改變成績不好這件事。我媽經常說我,“不知道跟好的比,就盯著不如你的人。”

其實,我們在生活中隨處都是“因人之短護己之短”的事情,書中舉例說,最典型的就是“中國式過馬路”,綠燈沒亮,你一直等著,但凡這時候有一個人闖紅燈了,後面等著的人就烏央烏央的跟著過去,彷彿闖紅燈這事一成群結隊就變成了順口成章似的。

人可以在法律面前約束自己,卻很很難在道德面前約束自己。事實上,當我們闖紅燈的時候,心理未必坦然,但我們能給這份不安找一個藉口,那就是——別人也闖了。我們並不能因為別人有了過錯,就變成了我們犯錯的藉口,只看著別人的短處活著,自己是不是就越活越短了呢?

再讀《格局》:用正確的方法做實事,會看到一個不枉此生的自己

書中觀點:認命是每個人都應該有的生活態度——

當我看到這個觀點時,我第一個反應是,憑什麼!

認命不就是向命運低頭了嗎?若如此,像我們這樣的底層人士,怎麼還能有出頭之日!

書中說:“不能接受天命的存在,就難以正確地審視自己,審視形式,”“知道自己的長處,知道自己的能力邊界,在這個邊界內最大化自己的利益,”“知道自己不擅長什麼事情,也不會因為那些事情誘惑大而勉強承受,這是智慧的表現。”

書中這三句話,應該是點醒我的一劑良藥。就拿我上面聊得那件09年發生的事來說,我就犯了不知道自己能力邊界的錯誤,經常忘記了“誰是主子”這四個字,認為自己在公司平步青雲完全是因為自己能力強,並沒有意識到在職場生殺大權掌握在上司手裡。

跳槽,說起來很容易,但哪個公司也不願意接受一個頻繁跳槽,並且離職原因是跟上司搞不好關係而跳槽的員工。如果給當年一個理由,我可以說自己年少無知,但事實上,是我並不甘心只做下臣。

再讀《格局》:用正確的方法做實事,會看到一個不枉此生的自己

對於像我這樣暴脾氣,不服管的人,書中也給出了“認命”的解決方案,那就是——捨得止損。

“遇到任何倒黴的事,一定要認命,不要想著挽回損失,” 這樣挽損很容易被掣肘。比如我們買海鮮,缺斤短兩了,別琢磨我要不要回去找他算賬,你回去大吵一架,最多也就是把缺少的斤兩給你補上,可你卻損失了更多的時間,傷身傷力。有效策略應該是保留證據,直接到監管部門備案,讓缺斤短兩從此在這家海鮮店消失。

反觀自己,09年,我之所以跟總經理關係緊張,也是因為他幾次質疑過我的能力,而我為了自尊極力駁回,現在想想完全沒有必要,如果明白“認命”的道理,低頭說一句:“您說得對!”難道會少了我一塊肉嗎?

再讀《格局》:用正確的方法做實事,會看到一個不枉此生的自己

書中觀點:人最重要的是生活著,快樂著——

這是書中,我認為最應該被我們記住的觀點。書中說:“不介意孤獨,堅持自己的主張,不隨大流。”

簡簡單單三個短句,卻道出了現代人的生活恐慌,你是不是喜歡聚會,害怕獨處?你是不是不敢以少勝多?你是不是追求時尚,隨波逐流?我周圍的朋友一直很好奇我為什麼不喜歡聚會,我為什麼可以在家宅到好像人間蒸發?我的解釋通常是懶得出門。而事實是,我覺得應酬太耽誤時間,每天僅有的工作時間裡,我恨不得多寫點東西、備點課、錄點有價值的視頻,給需要的人多輸出一些分享,因為這樣做我是快樂的。

很慶幸,我找到了一個跟我有一樣想法的人,這個人是馬雲。

馬雲說:“我從1999年創業一直到現在,我從不來參加應酬。如果我出去喝酒,一定是因為我覺得這次聚會是開心的,我是為了開心而去的。”

再讀《格局》:用正確的方法做實事,會看到一個不枉此生的自己

我們人活著,不就是這樣嗎?自己快樂才是最重要的。書中說:“對物質看中的程度只要稍微輕一點點,幸福感就會增強。”試問自己,我們有多長時間沒有獲得過幸福感了?每天不停腳步的蹭熱度,追流量,參加聚會,鏈接人脈,除了能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之外,什麼也獲得不了。雖然我們每個人都不甘心平庸,卻又不得不接受平庸的結果。

結尾——

最後,我想說,格局其實就是我們認知範圍獲得的深淺程度和範圍內所做事情最終結果。認知廣了,結果自然就不一樣。或許,當我們跳出自己看自己的時候,就會明白格局的意義。

讀一本書,不會真的改變我們的格局,但讀一輩子書,也許可以。這是我第二次翻看這本,我想還會有第三次、第四次。

再讀《格局》:用正確的方法做實事,會看到一個不枉此生的自己

我是正陽先生,80後中年少女,知識成長,邀你一起在路上!

文章原創,版權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本人

再讀《格局》:用正確的方法做實事,會看到一個不枉此生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