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學習上的支撐,避免孩子陷入“孤島效應”,失去學習興趣

文 | 朗姐育兒日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這疫情原因,正在家裡學習的孩子壓力非常大,孩子今年就要中考了,想要考一個理想高中,可是這沒有開學,孩子每天就在焦慮中度過。

給孩子學習上的支撐,避免孩子陷入“孤島效應”,失去學習興趣

孩子寒假在家每天都學習,非常認真,並且非常自律。這到了開學時間,學校組織起來了網課,孩子前半階段還能夠比較自然跟上,可是到後面,孩子跟我說壓力很大。

孩子說平時學習都有很多同學一起,現在只有老師一個人,自己就感覺到了孤獨。所以學習時也會有更大壓力。

後來我特意去諮詢了一下我一個心理學朋友,朋友和我說這種情況就是孩子進入了“孤島效應”在給自己做一種負面暗示。

這種暗示給孩子帶來了一種消極反應,讓孩子面對學習會產生焦慮、恐慌、甚至會有一定壓力。

我們疫情在家,除了讓孩子合理學習、生活之外還要謹防孩子進入這種狀態,對於孩子是一種負面傷害。

給孩子學習上的支撐,避免孩子陷入“孤島效應”,失去學習興趣

一、孤身依一人的環境給了孩子消極暗示

孤島效應就是我們在封閉環境中,每天面對事情和人物都是重複,就是在這種自閉狀態,有一種與世隔絕並且被大眾所拋棄之感。

尤其對於孩子來說,他們認知還不是很成熟,所以面對疫情長期在家,又是一個人學習狀態,這種環境就容易讓孩子感受到消極。

這種負面情緒會導致孩子認識不足,對自己產生否定,一切都保持消極狀態,也就自然而然產生了消極暗示。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內心會更加孤獨,面對學習和生活也會感到厭煩和壓力。

給孩子學習上的支撐,避免孩子陷入“孤島效應”,失去學習興趣

二、學習上的“孤島效應”讓孩子更加焦慮

當孩子長期適應了多人學習狀態,現在突然在封閉環境,每天面對只有自己時,就會有一種不適應感。

這種不適應就是一種孤島效應表現,在不適應中會感到學習疲憊、無趣常常會出現厭惡感,最後對學習有一種焦慮狀。

平時學習都是大家一起學,孩子能夠感知自己學習進度以及別人學習狀態,因此來激勵自己。

可是現在學習只有孩子一個人,能夠保持時間很短,並且有一種被大家拋棄感覺,也會產生一種別人都在用功學習,自己卻不用功的負面態度。

就是這樣焦慮狀態,讓孩子在學習上“孤島效應”更加明顯,然而又引發新焦慮,就是如此循環往復。

給孩子學習上的支撐,避免孩子陷入“孤島效應”,失去學習興趣

三、家長如何幫助孩子破解“孤島效應”

1、保持積極心態

孩子長期在一個封閉環境,本身就產生一種壓抑心理。就是這樣讓孩子在孤獨中感到無力,並且在孤獨中更加消極。

因此讓孩子保持一種積極狀態,在面對一個人獨處時能夠理智應對,在面對自己內心壓力和焦慮同時出現時,能夠正面積極地去化解。

2、轉移注意力

孩子產生孤島效應,大部分是出於自己把關注點都放在了環境和自身上,我們需要讓孩子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其他人和孩子感興趣方面。

通過讓孩子在學習中勞逸結合,能夠通過互聯網得到更多諮詢,讓孩子知道自己不是孤島。

這達到了有效目的,通過轉移孩子注意力,能夠幫助孩子更好迴歸到學習狀態,讓孩子瞭解到如何與自己相處,如何與這個孤獨相處。

給孩子學習上的支撐,避免孩子陷入“孤島效應”,失去學習興趣

3、讓孩子與外界多交流

學習上,平時在學校孩子都有人管,有人陪伴,同學之間會互相起到一定激勵作用,現在孩子在家,孤島效應導致孩子內心孤獨,並且在學習上也深感無力。

我們不妨讓孩子多和同學老師交流,多看看外面新聞報道,讓孩子感知到我們每個人都在為自己而努力,我們每個人都不是孤獨狀態。

通過與外界交流方式,讓孩子能夠明確自己這種負面狀態存在錯誤,通過改變自己來感知正確學習方式。

疫情已經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也快要吹起勝利號角。在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懷著感恩的心,去擁抱生活,而不是把自己單純封閉起來,不是讓自己在面對困難時被打敗。

給孩子學習上的支撐,避免孩子陷入“孤島效應”,失去學習興趣

通過讓孩子擺脫孤島效應,找到屬於自己本應該有的狀態,通過給予孩子無限支持,

多給予孩子正面鼓勵,讓孩子能夠了解到世界美好,能夠學會與孤獨相處,與自己為伴。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朗姐育兒日記,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