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來不相信什麼懶洋洋的自由,我向往的自由是通過勤奮和努力實現的更廣闊的人生
——山本耀司
過去三個月,因為在家辦公,工作短期進入“自由職業”狀態,曾是我夢寐以求的。
本應該過年後一個月就交的提綱,年後整整三個月裡,我都沒敲出一個字來,列過選題,第二天回顧的時候,覺得太平太普通,全盤否定。
為了在家裡也能高效辦公,我甚至做了嚴密的作息表,每天專心撲在寫書提綱上,產出和上班期間沒差多少。但奇怪的是,列出來的選題,毫無亮點,自己都看不上。
時間明明很充裕,該寫也寫了,產出質量卻比平日裡低一大截。這股熟悉的味道,像極了上學時補寒暑假作業的場景:一門心思寫作業,實際卻沒有提高。
終於體會到,home-office面臨的最大挑戰,並不是懶散和時間管理,而是在獨自埋頭做事下“變笨”,無形中降低了創造力。
無論是自由職業,還是SOHO辦公,穩定的高質量產出,其實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具體比如:
- 人際單一,沒有上級,同事,以及面對面接觸客戶的環境。家庭場景和環境,會不自覺替代職業環境。
- 低壓力,沒有監督,上司不會時不時走到你座位上看看。
- 無競爭,自由職業或者在家辦公,會對競爭弱敏感性,少了職場競爭的緊迫。
行為經濟學家理查德·塞勒,在研究出租車司機出車時間和人流量特徵時,得出這麼一個結論:人越多,錢越好掙的時候,出租大哥出車的時間反而越短,不管人多人少,司機只管掙夠當天的目標任務就收工。
這種現象叫做“狹窄框架效應”,簡單說就是隻盯著手裡的事做,忽略了可能實現目標的其他選擇。
在家辦公,之所以覺得思路越來越窄,其實正是“狹窄框架效應”的現象。
為什麼自由職業工作模式,更容易陷入這種狹窄化呢?
自由職業狀態易陷入“孤島”,限制工作產出質量
1 . 信息孤島:獲取信息上極易陷入 “回聲室效應”。
自由職業狀態,或者在家辦公,最突出的弊端,就是社交匱乏,這也直接導致了我們工作上,獲取信息的途徑和內容,變得單一。
朋友惠英是資深獨立畫師,專門給培訓機構、大佬講課做視覺輸出,在自由職業圈子積累起不錯的客戶資源。
前兩天,惠英計劃在自媒體平臺做做宣傳,讓個人品牌立體一些。
於是她在各平臺相繼註冊了賬號,並把自己平日創作過程、作品一股腦貼上去。我翻了翻,不敢相信,一個做視覺工作的人,文面得如此粗糙,且不說文章質量,排版、頁面加工妥妥的直男風。
實在忍不住,就問了問她,是不是沒時間做排版設計。惠英告訴我:啊?這還要設計的啊,我平時不看文章,以為貼上去就好啦。
只專注自己的行業和專業,平日接觸的人群相對固定,於是對新媒體生態的認知這麼樸素,也在常理之中。
心理學家凱斯·桑斯坦(Cass R.Sustein)曾提出一個概念,叫做回聲室效應。
說的是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裡,相似的信息不斷重複,使處於這個環境中的人,認為這些信息就是事實的全部。
翻譯成漢語語境,其實就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朋友的例子,也類似,她所知世界的全部,都在畫裡,對行業外的情況太缺瞭解。
自由職業在人際、專業、信息獲取上,容易限於這種“回聲室”的封閉環境,當所見到的信息、人群相對穩定,就很難啟發新知。
2. 生存孤島:沒有競爭機制。
在企業就職,有績效考核,KPI、晉升制度、獎金獎勵等人力資源手段,總會形成工作的外部鞭策。
而自由職業,或者在家辦公,競爭環境會被極大削弱。
自由職業者沒有所謂的績效考核,也不必和別人競爭;在家辦公的類似自由狀態,即便有績效追著,和自己同臺競爭的同事,他表現如何?他狀態如何?這些完全都是未知,競爭的味道也就減弱了。
再熱血的馬兒,沒有鞭子,也難跑起來。人也一樣,沒有競爭環境,就少了條驅動自己跑起來的鞭子。
美國前總統林肯年少時,在鄉下耕地,他負責攆馬,弟弟扶犁,馬兒一開始很懶,攆不動,但某天忽然跑的很勤快。
林肯很疑惑,馬兒為何忽然變性?
最後,弟弟在馬身上發現一隻碩大的馬蠅,懶馬就這樣被叮疼了跑起來。後世將這種外界動力驅動懶惰的現象,稱為“馬蠅效應”。
在職場,也是同樣的道理。若沒有外界競爭刺激,容易越來越懶散、懈怠。
曾在廣州做燈飾的同學,去年找了個合夥人,兩人一起創業開店。
事業初期,沒有商定KPI,兩人的工作節奏各自安排。同學每天很早就會起床,覆盤客戶信息,當天進行拜訪、回訪。
合夥人心就很大了,睡到很晚起,對訂單很佛系,因為這些同學都會搞定。結果到後來,這種情況越演越烈,合夥人直接不出現了。但到月底,錢照分。
同學很懊惱,這種情況,即便權責分明,恐怕也很難讓懶人短期內就改觀。
沒有競爭的環境,是培養懶漢的溫床。這種生存孤島,弱競爭環境,是自由職業面臨的現實挑戰。
3. 目標孤島:重執行,對未完工作高敏感
欠了客戶的設計圖,明天就要交,於是前一天一定是一心全撲在設計圖;
前文提到的出租車司機也類似,注重當日掙錢的目標值,完成了就放下了一個事,不會延伸 “借勢賺更多”的思考。
這件事必須做完,做不完總會掛在心裡,而且越是沒做完,記憶越深刻。這種現現象,心理學稱之為“澤伊加爾尼克效應”。
正是這種心理,導致了越在乎完成單個任務,完成質量並不見得好的結果。
一位自由配音老師在分享聲音練習時,曾說到自己第一次配音經歷:那時候一門心思想著配出滿分的作品,把臺詞錄了不下20遍,結果卻是越認真,錄的稿子反而不如第一遍飽滿。後來我細細分析,其實是我太在乎聲音“錄得好聽”這個目標,忽略了臺詞背後的人物感情、環境。
自由職業的工作形態,大多是相互獨立的一個個目標,在完成A工作的時候,常常一頭扎進去,就忽略可能與A工作相關的其他影響因素,從而降低質量。
前段時間,接到一篇熱點文寫稿任務,時間只有一個晚上。
拿到任務就急了,立馬開始蒐集素材工作,七七八八找了相關專訪20多個,也進行了梳理,列了任務閃光點、已經被寫過的點。
最後,和老闆對接才發現,自己給的選題光想著避開已有的,但實際並沒有戳到痛點。
只顧著去完成,容易陷入目標孤島,忽略其他重要的結果因素。
引入設計思維,成就自由職業高質量產出
你理解世界的視角或框架越多,適應性越強。
1. 開發信息維度,逃離信息孤島
信息孤島、思考模式的單一,對自由只有狀態的打擊,是實實在在的。
如何克服一個人工作狀態時,帶來的思維狹窄化呢?
《一頁紙:創意思考術》中,提出了一種打破定勢思維的練習模型,可以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的“SQVID想象練習法”,運用其五個比較維度,可以打開信息閉塞:
對於惠英來說,開發想象,逃離專業領域帶來的信息繭房,辦法就是在SQVID兩個極端進行調節。
簡單&精細
惠英簡單的工作方法,可能是畫一幅時間管理作息圖;
精細工作方法,則可以具象化作息表內的目標。
定性&定量
當意識到自己喜歡憑感覺創作時,不妨試試按照客戶課時、知識點數量、畫幅篇幅定量化嘗試,使工作更量化。
執行&願景
惠英的工作按需開展,客戶需要出圖,就畫。在計劃性、願景上較欠缺。因此她轉向從自媒體打造個人影響力,某種程度上,就是建立願景。
個別&比較
惠英很熱愛自己的行業,卻忽略跨界比較帶來的創意衝擊。從接觸了自媒體,她開始感受到不同平臺客戶需求的差異。
維持&變化
走出行業,開始在其他平臺尋找可能性,惠英已經從維持原貌向尋求改變,走出了第一步。
開始一項任務前,在SVQID上下兩端之間,隨時察覺,一旦發現形成某種定式,就往另一端移動,這種調節的動作,就是培養多個維度想象力,衝破信息繭房的嘗試。
2. 為自己搭建競爭擂臺,保持工作活性
自由職業,並非沒有競爭對手。相反,比起辦公室明確的競爭關係,自由職業帶來的競爭,具有信息不完全、不確定性的特點。
因此,自由職業,更要注重蒐集、關注行業競爭信息,給自己“樹立假想敵”。
仍舊是惠英的例子,她所在行業從業者,多數是個體,這些個人的競爭信息從哪來?
可以定期,或者按月制定競品信息收集表:
收集信息的方法,可以多途徑:
第一、加入同行社區、社群、訓練營、品牌營
第二、招聘網站查看應聘信息
第三、線下圈子、活動
與競品的對標,核心可以從輸出產品、單價來比較。
比如惠英現在的單價,是按照畫幅來計算,那麼就可以答題預估自己在市場的價位。
產品對標,可以通過自己的作品,與競品作品比較,尋找優勢與差距。
視覺筆記這塊,惠英的個人風格、高辨識度,可以幫助客戶提升內容辨識度,這是優勢;但是過於個人化的風格,會將常規客戶拒之門外,這是相對競品高可塑性比較的劣勢。
3. 激發創意,跳出埋頭單一目標帶來的低質量輸出
不要只顧埋頭拉車,更要抬頭看路。
一心想著把待辦工作清零,對自由職業來說,不是很明智。因為焦急,會沖淡工作過程中的創造性,只顧奔著“完結”去。
怎樣才能避免或者減輕執行焦慮帶來的弊端?
沒事時,不妨試試為自己設計一套“奔馳工作法”(SCAMPER)。
奔馳法由著名的頭腦風暴專家奧斯本開發,是工作創新的有效工具。
奔馳法,由Substitute(替代)、Combine(結合)、Adapt(適應)、Modify(修改)、Put to other uses(用作他用)、Eliminate(去除)、Rearrange(重組)幾個步驟組成。
認識一位做代運營服務的小姐姐,最近她發現,給客戶的文章,對方越來越愛挑刺,稿子明明改了上10次,客戶依舊覺得“還是那樣”。
當出現了低質量交付,若要為她設計一套奔馳工作法,可以怎麼操作呢?
- Substitute(替代):找出代運營服務中可替代性強的環節,比如排版、抽獎類漲粉活動、同質化選題;
- Combine(結合):代運營工作中,是否應該單個模塊孤立進行,能不能跨界、混搭結合?比如文章選題、結構、素材上的跨界選取。
- Adapt(適應):有沒有其他相似的經驗,可以解決現在的問題。比如客戶對輸出內容審美疲勞,那麼側面也折射了粉絲的疲勞。面對這類問題,其他人會怎麼辦?換文章形式還是更換內容定位?
- Modify(修改):根據以上步驟,列出初步方案,和客戶溝通後,即可著手修改,此時的修改主導型、準確性都會好很多。
- other uses(用作他用):除了滿足客戶喜好,這種修改與調整還有其他作用嗎?把一次性工作的利好儘可能增加。
- Eliminate(去除):之前工作中,不利因素去除,比如醫療養生食譜類文章的互動性、二次傳播越來越差,可以通過有獎調查,找出內容不利因素,並去除。例如以下這樣的簡單問卷:
- Rearrange(重組):重新設計工作流程、定位、方案等,但前提是與客戶協商一致,得到應允。
自由工作狀態下,沒有公司制度管控,也不做懶散的野馬。採用想象力開發、打破信息壁壘,以及工作優化工具,為自己設計一套標準化、習慣性工作流程,高質量交付了,才有高質量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