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散了第94天,我终于开始工作:真正的自由,来自持续性产出

我从来不相信什么懒洋洋的自由,我向往的自由是通过勤奋和努力实现的更广阔的人生

——山本耀司


过去三个月,因为在家办公,工作短期进入“自由职业”状态,曾是我梦寐以求的。

本应该过年后一个月就交的提纲,年后整整三个月里,我都没敲出一个字来,列过选题,第二天回顾的时候,觉得太平太普通,全盘否定。

为了在家里也能高效办公,我甚至做了严密的作息表,每天专心扑在写书提纲上,产出和上班期间没差多少。但奇怪的是,列出来的选题,毫无亮点,自己都看不上。

时间明明很充裕,该写也写了,产出质量却比平日里低一大截。这股熟悉的味道,像极了上学时补寒暑假作业的场景:一门心思写作业,实际却没有提高。

终于体会到,home-office面临的最大挑战,并不是懒散和时间管理,而是在独自埋头做事下“变笨”,无形中降低了创造力。

无论是自由职业,还是SOHO办公,稳定的高质量产出,其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具体比如:

  • 人际单一,没有上级,同事,以及面对面接触客户的环境。家庭场景和环境,会不自觉替代职业环境。
  • 低压力,没有监督,上司不会时不时走到你座位上看看。
  • 无竞争,自由职业或者在家办公,会对竞争弱敏感性,少了职场竞争的紧迫。

行为经济学家理查德·塞勒,在研究出租车司机出车时间和人流量特征时,得出这么一个结论:人越多,钱越好挣的时候,出租大哥出车的时间反而越短,不管人多人少,司机只管挣够当天的目标任务就收工。

这种现象叫做“狭窄框架效应”,简单说就是只盯着手里的事做,忽略了可能实现目标的其他选择。

在家办公,之所以觉得思路越来越窄,其实正是“狭窄框架效应”的现象。

为什么自由职业工作模式,更容易陷入这种狭窄化呢?


懒散了第94天,我终于开始工作:真正的自由,来自持续性产出


自由职业状态易陷入“孤岛”,限制工作产出质量


1 . 信息孤岛:获取信息上极易陷入 “回声室效应”

自由职业状态,或者在家办公,最突出的弊端,就是社交匮乏,这也直接导致了我们工作上,获取信息的途径和内容,变得单一。

朋友惠英是资深独立画师,专门给培训机构、大佬讲课做视觉输出,在自由职业圈子积累起不错的客户资源。

前两天,惠英计划在自媒体平台做做宣传,让个人品牌立体一些。

于是她在各平台相继注册了账号,并把自己平日创作过程、作品一股脑贴上去。我翻了翻,不敢相信,一个做视觉工作的人,文面得如此粗糙,且不说文章质量,排版、页面加工妥妥的直男风。

实在忍不住,就问了问她,是不是没时间做排版设计。惠英告诉我:啊?这还要设计的啊,我平时不看文章,以为贴上去就好啦。

只专注自己的行业和专业,平日接触的人群相对固定,于是对新媒体生态的认知这么朴素,也在常理之中。

心理学家凯斯·桑斯坦(Cass R.Sustein)曾提出一个概念,叫做回声室效应。

说的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相似的信息不断重复,使处于这个环境中的人,认为这些信息就是事实的全部。

翻译成汉语语境,其实就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朋友的例子,也类似,她所知世界的全部,都在画里,对行业外的情况太缺了解。

自由职业在人际、专业、信息获取上,容易限于这种“回声室”的封闭环境,当所见到的信息、人群相对稳定,就很难启发新知。


懒散了第94天,我终于开始工作:真正的自由,来自持续性产出


2. 生存孤岛:没有竞争机制

在企业就职,有绩效考核,KPI、晋升制度、奖金奖励等人力资源手段,总会形成工作的外部鞭策。

而自由职业,或者在家办公,竞争环境会被极大削弱。

自由职业者没有所谓的绩效考核,也不必和别人竞争;在家办公的类似自由状态,即便有绩效追着,和自己同台竞争的同事,他表现如何?他状态如何?这些完全都是未知,竞争的味道也就减弱了。

再热血的马儿,没有鞭子,也难跑起来。人也一样,没有竞争环境,就少了条驱动自己跑起来的鞭子。

美国前总统林肯年少时,在乡下耕地,他负责撵马,弟弟扶犁,马儿一开始很懒,撵不动,但某天忽然跑的很勤快。

林肯很疑惑,马儿为何忽然变性?

最后,弟弟在马身上发现一只硕大的马蝇,懒马就这样被叮疼了跑起来。后世将这种外界动力驱动懒惰的现象,称为“马蝇效应”。

在职场,也是同样的道理。若没有外界竞争刺激,容易越来越懒散、懈怠。

曾在广州做灯饰的同学,去年找了个合伙人,两人一起创业开店。

事业初期,没有商定KPI,两人的工作节奏各自安排。同学每天很早就会起床,复盘客户信息,当天进行拜访、回访。

合伙人心就很大了,睡到很晚起,对订单很佛系,因为这些同学都会搞定。结果到后来,这种情况越演越烈,合伙人直接不出现了。但到月底,钱照分。

同学很懊恼,这种情况,即便权责分明,恐怕也很难让懒人短期内就改观。

没有竞争的环境,是培养懒汉的温床。这种生存孤岛,弱竞争环境,是自由职业面临的现实挑战。


懒散了第94天,我终于开始工作:真正的自由,来自持续性产出


3. 目标孤岛:重执行,对未完工作高敏感

欠了客户的设计图,明天就要交,于是前一天一定是一心全扑在设计图;

前文提到的出租车司机也类似,注重当日挣钱的目标值,完成了就放下了一个事,不会延伸 “借势赚更多”的思考。

这件事必须做完,做不完总会挂在心里,而且越是没做完,记忆越深刻。这种现现象,心理学称之为“泽伊加尔尼克效应”。

正是这种心理,导致了越在乎完成单个任务,完成质量并不见得好的结果。

一位自由配音老师在分享声音练习时,曾说到自己第一次配音经历:那时候一门心思想着配出满分的作品,把台词录了不下20遍,结果却是越认真,录的稿子反而不如第一遍饱满。后来我细细分析,其实是我太在乎声音“录得好听”这个目标,忽略了台词背后的人物感情、环境。

自由职业的工作形态,大多是相互独立的一个个目标,在完成A工作的时候,常常一头扎进去,就忽略可能与A工作相关的其他影响因素,从而降低质量。

前段时间,接到一篇热点文写稿任务,时间只有一个晚上。

拿到任务就急了,立马开始搜集素材工作,七七八八找了相关专访20多个,也进行了梳理,列了任务闪光点、已经被写过的点。

最后,和老板对接才发现,自己给的选题光想着避开已有的,但实际并没有戳到痛点。

只顾着去完成,容易陷入目标孤岛,忽略其他重要的结果因素。


懒散了第94天,我终于开始工作:真正的自由,来自持续性产出


引入设计思维,成就自由职业高质量产出

你理解世界的视角或框架越多,适应性越强。

1. 开发信息维度,逃离信息孤岛

信息孤岛、思考模式的单一,对自由只有状态的打击,是实实在在的。

如何克服一个人工作状态时,带来的思维狭窄化呢?

《一页纸:创意思考术》中,提出了一种打破定势思维的练习模型,可以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的“SQVID想象练习法”,运用其五个比较维度,可以打开信息闭塞:

对于惠英来说,开发想象,逃离专业领域带来的信息茧房,办法就是在SQVID两个极端进行调节。

简单&精细

惠英简单的工作方法,可能是画一幅时间管理作息图;

精细工作方法,则可以具象化作息表内的目标。

定性&定量

当意识到自己喜欢凭感觉创作时,不妨试试按照客户课时、知识点数量、画幅篇幅定量化尝试,使工作更量化。

执行&愿景

惠英的工作按需开展,客户需要出图,就画。在计划性、愿景上较欠缺。因此她转向从自媒体打造个人影响力,某种程度上,就是建立愿景。

个别&比较

惠英很热爱自己的行业,却忽略跨界比较带来的创意冲击。从接触了自媒体,她开始感受到不同平台客户需求的差异。

维持&变化

走出行业,开始在其他平台寻找可能性,惠英已经从维持原貌向寻求改变,走出了第一步。


懒散了第94天,我终于开始工作:真正的自由,来自持续性产出


开始一项任务前,在SVQID上下两端之间,随时察觉,一旦发现形成某种定式,就往另一端移动,这种调节的动作,就是培养多个维度想象力,冲破信息茧房的尝试。


懒散了第94天,我终于开始工作:真正的自由,来自持续性产出


2. 为自己搭建竞争擂台,保持工作活性

自由职业,并非没有竞争对手。相反,比起办公室明确的竞争关系,自由职业带来的竞争,具有信息不完全、不确定性的特点。

因此,自由职业,更要注重搜集、关注行业竞争信息,给自己“树立假想敌”。

仍旧是惠英的例子,她所在行业从业者,多数是个体,这些个人的竞争信息从哪来?

可以定期,或者按月制定竞品信息收集表:


懒散了第94天,我终于开始工作:真正的自由,来自持续性产出

收集信息的方法,可以多途径:

第一、加入同行社区、社群、训练营、品牌营

第二、招聘网站查看应聘信息

第三、线下圈子、活动

与竞品的对标,核心可以从输出产品、单价来比较。

比如惠英现在的单价,是按照画幅来计算,那么就可以答题预估自己在市场的价位。

产品对标,可以通过自己的作品,与竞品作品比较,寻找优势与差距。

视觉笔记这块,惠英的个人风格、高辨识度,可以帮助客户提升内容辨识度,这是优势;但是过于个人化的风格,会将常规客户拒之门外,这是相对竞品高可塑性比较的劣势。


3. 激发创意,跳出埋头单一目标带来的低质量输出

不要只顾埋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

一心想着把待办工作清零,对自由职业来说,不是很明智。因为焦急,会冲淡工作过程中的创造性,只顾奔着“完结”去。

怎样才能避免或者减轻执行焦虑带来的弊端?

没事时,不妨试试为自己设计一套“奔驰工作法”(SCAMPER)。

奔驰法由著名的头脑风暴专家奥斯本开发,是工作创新的有效工具。

奔驰法,由Substitute(替代)、Combine(结合)、Adapt(适应)、Modify(修改)、Put to other uses(用作他用)、Eliminate(去除)、Rearrange(重组)几个步骤组成。


懒散了第94天,我终于开始工作:真正的自由,来自持续性产出

认识一位做代运营服务的小姐姐,最近她发现,给客户的文章,对方越来越爱挑刺,稿子明明改了上10次,客户依旧觉得“还是那样”。

当出现了低质量交付,若要为她设计一套奔驰工作法,可以怎么操作呢?

  • Substitute(替代):找出代运营服务中可替代性强的环节,比如排版、抽奖类涨粉活动、同质化选题;
  • Combine(结合):代运营工作中,是否应该单个模块孤立进行,能不能跨界、混搭结合?比如文章选题、结构、素材上的跨界选取。
  • Adapt(适应):有没有其他相似的经验,可以解决现在的问题。比如客户对输出内容审美疲劳,那么侧面也折射了粉丝的疲劳。面对这类问题,其他人会怎么办?换文章形式还是更换内容定位?
  • Modify(修改):根据以上步骤,列出初步方案,和客户沟通后,即可着手修改,此时的修改主导型、准确性都会好很多。
  • other uses(用作他用):除了满足客户喜好,这种修改与调整还有其他作用吗?把一次性工作的利好尽可能增加。
  • Eliminate(去除):之前工作中,不利因素去除,比如医疗养生食谱类文章的互动性、二次传播越来越差,可以通过有奖调查,找出内容不利因素,并去除。例如以下这样的简单问卷:
懒散了第94天,我终于开始工作:真正的自由,来自持续性产出


  • Rearrange(重组):重新设计工作流程、定位、方案等,但前提是与客户协商一致,得到应允。



自由工作状态下,没有公司制度管控,也不做懒散的野马。采用想象力开发、打破信息壁垒,以及工作优化工具,为自己设计一套标准化、习惯性工作流程,高质量交付了,才有高质量的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