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聯姻,是另闢蹊徑嗎?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可以自全

每個人都是大陸的一片

整體的一部分

--節選自《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英國玄學派詩人約翰·多恩的詩作包含深意,更是給在凜冽寒冬中舉步維艱的車企們指出了一條前進的方向。獨木難支?那麼是不是可以互相擁抱以取得溫暖,甚至是相互扶持走向遠方?筆者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車企合作的那些事兒。

車企聯姻,是另闢蹊徑嗎?


合縱連橫同樣是車企的“妙計”

戰國時期縱橫家們的策略放在現代市場競爭裡,同樣可以玩出一番風雲。

合縱連橫有哪些使用場景呢?筆者粗列出三種常有情況:一是用旗鼓相當的力量,創造出“1+1>2”的互利共贏;二是企業在短時間內遇到了以一己之力難以解決的問題,需要找個人共擔風險;三是合作雙方看中了彼此的特殊“才能”,進而結盟向新的市場進軍。

當然,不論是供應鏈上下游的“合縱”還是統一市場競爭者們的“連橫”,利益才是資本家們最關心的話題。

車企聯姻,是另闢蹊徑嗎?


而作為資本市場的參與者,車企們的現狀可能要糟糕的多。

車市的持續下行,讓車企在2019年交出的答卷都不是很好看,生存的艱難迫使它們抱團取暖。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9年汽車全年銷量同比下滑8.2%,而從財報中也能看到2019年各大車企的淨利潤也在經歷著不同程度的下跌。市場不濟,車企們可謂是舉步維艱。消費者購買力的下降不斷壓縮車企們的生存空間,而新四化的趨勢更是讓車企們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為了“一畝三分地”大打出手的情況更不在少數。

車企聯姻,是另闢蹊徑嗎?


競爭意味著什麼?燒錢。不管是打價格戰,以較大的優惠力度把消費者從別家挖走;或是加大研發投入,用技術優勢提升自己的競爭力,這其中都少不了資本的支持。價格戰帶來的兩敗俱傷與埋頭苦幹卻“顆粒無收”,都不是車企們想看的結果。合作似乎成為了車企們的另一條路徑選擇。那麼車企要如何合作呢?我們先來看看幾個案例。

寶馬和奔馳宣佈不帶奧迪玩

作為一線豪華品牌的三大巨頭,BBA之間的競爭從來沒有消停過,但是冤家也能握手言和。這才是商場,沒有永遠的對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2019年,德國《商報》報道稱,寶馬和梅賽德斯-奔馳打算聯合開發下一代緊湊車型——寶馬1系和奔馳A級。如果合作順利,兩家車企將會做到四大共享:車型研發平臺共享、零部件採購共享、電池技術共享以及自動駕駛技術共享。

車企聯姻,是另闢蹊徑嗎?


具體的細節筆者不想贅述,我們今天只關心兩件事。

第一,合作後寶馬和奔馳能獲得多大的收益?拋開兩大車企相互背書打造的品牌高信譽度不說。據估算,如果二者合作順利,此次合作可能為雙方省下數十億美元的投資成本,這樣一大筆金額就足夠驅使兩大巨頭握手言和。

第二,為什麼不帶奧迪玩?強強聯合為什麼不能變成強強強聯合?最大的原因是奧迪與二者的戰略方向不甚匹配。此前,奔馳母公司戴姆勒發佈了CASE戰略,而寶馬在下一年也推出了ACES戰略,英雄所見略同成為了二者合作的基礎。而奧迪的發展戰略大部分依託於大眾集團。從中我們也得出了一個道理,抱團取暖可能不是想象中的人越多越好,有共同的價值觀和技術水平才是順利合作的前提。

車企聯姻,是另闢蹊徑嗎?


有種自主品牌合作,稱作“上廣合作”

同屬德國的寶馬和奔馳“牽手”成功,我國國內的自主品牌也開始了自己的合作。

去年年底,上汽集團發佈公告稱,基於雙方在技術研發、資源協同、投資佈局、市場拓展、商業模式創新及國際經營等方面的合作共識,公司與廣汽集團於12月23日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車企聯姻,是另闢蹊徑嗎?


與其他自主品牌有所不同的是,上汽集團和廣汽集團都是國企,聯合走向市場化,是二者共同選擇的道路。而與寶馬奔馳合作理由相同的是,兩家車企的管理文化、市場機制、發展理念十分相似,這才是二者的核心紐帶。

除此之外,兩者合作還有兩大優勢:地理位置優勢,坐落於長三角的上汽和位於珠三角的廣汽牢牢地將中國兩大核心經濟帶的地理優勢盡攬懷中;研發優勢,被稱為國內最捨得花錢搞研發的上汽和國內研發投入佔營業額比例排名前幾的廣汽,二者的合作或將形成巨大合力,助力彼此在研發領域深度耕耘。

技術輸出——比亞迪和豐田的故事

對於合作,特別是引入國外資本或者國外技術,國人總是有許多的擔憂,害怕被牽著鼻子走、喪失了主動權等等。那麼豐田和比亞迪的合作可以說是讓大家驕傲了一把——比亞迪做到了技術輸出。

4月2日,豐田汽車公司與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合資的純電動車研發公司——比亞迪豐田電動車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比亞迪的在電動化領域的成就大家是有目共睹的。耗資巨大的e平臺為全球範圍內的純電動汽車提供了成熟、可靠、安全的中國方案。豐田正是因為看到了比亞迪在電動化領域的強勁實力,才會向其伸出橄欖枝。優秀如比亞迪,強大如豐田,二者都不得不聯手共闖新能源市場。

車企聯姻,是另闢蹊徑嗎?


沒有一個人是一座孤島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沒有一個車企能在車市的暴風雪中獨立生存。合作才是現代企業競爭的主旋律。從奔馳和寶馬的強強聯合,到攜手走向市場的上廣合作,再到比亞迪與豐田的技術握手,不論國內國外,國企私企,精誠合作、資源共享成為了一種新的公司運營方式甚至可能成為汽車行業新的生存法則。以他之長補己之短,能為企業帶來更強大的核心競爭力、更低的造車成本和更小的投資風險。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這句話指的不只是車企間抱團合作帶來的更大收益,它更強調資源的有效分配。大家把自身的資源都投入到一件事中,比如新能源汽車研發,比起自己“閉門造車”,優勢互補顯然會產生更多的資源紅利。由此可見,合作更可能推動一個產業的進步和革新。

而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上,花更低的價格買到更好的技術成果,對他們來說就是賺到了,這也可以看成是車企合作分給消費者的一杯羹。

車企聯姻,是另闢蹊徑嗎?


當然,合作並不是簡單的資金疊加或者是人力增長。如果沒有找到合適的合作方式,抱團可能會招致“加速死亡”。一個順利的、深層次的合作首先要立足於企業之間的相互認同,其次需要一個明確、妥善的計劃,最後則是需要企業用細心、誠心、信心不斷鞏固合作。

獨行者快,眾行者遠。車市起風了,車企們找好自己的同伴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