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在位期間,為什麼這麼有錢?

流年未逝已成殤10


明朝的朱棣時期和東漢的光武帝劉秀是漢族生活最幸福的時代,兩朝均重拳反腐吏治清明,公平正義,官場沒有腐敗,所以沒有官紳魚肉百姓的現象。兩朝對外開疆拓土對外保持攻勢,所以沒有蠻族入侵,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安全得以保障。尤其是明朝是科舉武舉的輝煌時期,許多平民子弟得以鯉魚跳龍門改變命運實現人生的理想。東漢經營陸上草原沙漠絲綢之路,明朝開海洋絲綢之路商業發達白銀從國外流入大明和東漢,因此老百姓生活富足。


紅星照耀神州


大明朝是個很有意思的朝代,明朝初期的兩個皇帝都是大老粗,可就是這兩個沒有文化的人奠定了大明三百年基業。朱棣寫的奏章就跟黑老大寫作文差不多,而且比他老子更牛逼,殺人如麻,比如方孝孺那個老混蛋,被幹掉了十族,八百三十多人,估計貓狗雞啥的也不能倖免。還有那個齊泰,黃子橙,都給滅族了,這幾個酸儒提出的消藩活活坑死了朱允炆,同時被幹掉的還有好幾個尚書,可謂是殺人無數。有點跑題了,朱棣為啥有錢呢,除了大量發行寶鈔,就是殺了那麼多大佬,抄了那麼多家,那錢還不得不計其數呀。沒有當皇帝時發動的靖難從南從北搶到南,幹了二十二年皇帝就親自帶隊去蒙古搶劫,動輒幾十萬人,打仗並不是僅僅勞民傷財,是能得到大量財富的。你看現在的美國,估計就是拿朱棣當榜樣的,開著航母四處搶劫。朱棣幾百年前就做到了,命令三寶太監鄭和帶著當時的航母編隊三下西洋,看誰不服就幹誰,連外國的國王都逮回來了,那金銀財寶海了去了。老實講,朱棣除了是暴君但也是個好皇帝,天子守國門,數次親征,有效的打擊了黃金家族的殘餘勢力,保護了咱們大漢的花花江山,六十五歲死在了親征的路上,這才是千古一帝,康熙跟他比,也就算個學生吧!跟我們的大唐李世民有的一拼,兩人就連境遇也居然驚人的一樣,最後都是給逼反的。也可以這樣想,如果朱棣也像方孝孺那樣的糊塗蛋,憑著朱允炆那兩下子,這個大明的天下就不是個靖難了那麼簡單了。南京的風水不好,在那裡做皇帝的只有朱元璋鎮的住,遠的有侯景之亂,把個梁武帝活活餓死宮裡,近的有太平天國,城破死了多少人,洪秀全的屍體被挖出來搞了個炮決,飛灰湮滅,汪精衛的主席在那裡也沒做幾天,蔣介石在南京當總統,二十二年,有八年還是在重慶,也是經歷多多,南京大屠殺啥的,南京是皇帝的墳墓一點不為過,什麼左青龍右白虎,純粹扯淡的地方。一片殺戮腥風血雨。朱棣想必看出來了,所以遷都北京,後世毛主席也看出來了,所以定都北京,英雄所見略同。還有人汙衊朱棣是蒙古妃子生的,說他是個雜種,那就更是胡說了,朱元璋收元順帝破爛的時候,朱棣五歲了,雖不是馬皇后所生,但肯定是漢族血統。嚴重跑題了,但是不吐不快


亞特蘭荻斯


那些背書的材料就不說了,我覺得主要是兩點,一個是朱棣老爹給他留下的遺產並不少。第二個就是下西洋,那並不是完全去找建文或者所謂炫耀國力的行為,其實是真的做了很多外貿的,錢沒少掙啊。

ps:不過這些貿易都由鄭和經手,錢都是進朱棣小金庫的,各省各部都沒油水還得出錢出力配合,而且因為禁海還只能皇帝自己壟斷經營,文官集團對此深惡痛絕啊,朱棣死後文人再次通過仁宗掌權,馬上禁止出海,把這皇家大財源說成了勞民傷財之舉,劉大夏更是燒燬了鄭和留下的航海圖,自毀長城啊。


磚家叫獸1


個人觀點

其實,明朝前期確實是很有錢的,因為永樂皇帝(也就是朱棣當皇帝的時候的年號)時期,編寫永樂大典,五次征伐蒙古,遷都北京(北京的故宮就是永樂皇帝修建的),派遣鄭和下西洋等,至於為什麼這麼有錢,主要是是他的父親朱元璋打下的基礎,個人覺得有以下的原因:

第一,在他的父親朱元璋在位的三十多年的時間裡,國家一直在穩定發展!因為朱元璋的出生就是貧苦的家庭,他一直關心民間疾苦,實行與民休息的策略,而且,重視農業。尤其是元末的災荒、動亂之後,農業作為國家的根本得到足夠的重視。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朱元璋一定可以算得上是好皇帝。

第二,洪武(皇帝朱元璋)時期的官員大部分是比較清廉的,貪官很少。這和洪武皇帝的的管理方式有關,因為洪武皇帝時期的空印案,郭桓案等的案件使得官員知道貪汙是要賠本(賠上性命)的,導致很多人不敢貪汙!當然,朱元璋也規定,貪汙超過六十兩就要殺頭,後來把六十兩的界限也取消了。當時朱元璋的耳目也很多,很多人不敢貪汙。

第三,明朝時期的官員的工資都不高,這點可以去網上搜索一下。而且官員機構比較精簡(是在廢除丞相之後),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

第四,洪武時期的郭桓案,導致中產階級以上家庭的基本破產,他們的錢哪裡去了呢?肯定是落到國庫裡面去了,這樣,國庫就因為這件事情就可以得到大量的收入。

第五,誅殺大量的開國功臣(胡惟庸案、藍玉案),使得大部分本應該給開國功臣的工資卻留在了國庫,為國家節省了一大筆的開支。雖然這種方式有點殘忍!

第六,對蒙古的戰爭的俘獲。雖然洪武皇帝好幾次對蒙古打仗,但是每一次的俘獲都比較多,都是牛羊數十萬以上。

第七,朱允炆(建文帝)繼位之後,對於農業的政策,沒有太大的變化,使得建文時期的國家保持了繁華。

第八,朱棣造反的戰爭並沒有動搖國家的根本,總體只有四年的時間,而且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現在的河北,山東境內進行的。使得當時色生產沒有得到太大的破壞。

第九,朱棣登基之後,繼續實行削藩的策略,使得很多藩王的軍隊被削去,節省了大量的開支!同時,梳理河道,重視漕運,為定都北京,也為北伐蒙古從南方運送糧食節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國家開支)。

所以,綜上所述,永樂時期是比較有錢的!


依稀似夢裡


小編好好讀讀史書再來發表這腦殘的問題吧!明朝政府是有錢嗎?你看看把百姓剝奪到啥程度的結果。你看看普通百姓都活成啥樣了!明朝朱棣讓鄭和把大把的財富帶到海外做散財童子,又是出塞北擊蒙古又遷都大修宮殿的,這難道都不花錢,明初的人口和財富都有限的,國家用的多了人民肯定就少了。國內農民日子活不下去了!唐賽兒起義聽說過沒有?


一葉扁舟遊江南


其實都是下西洋賺的,據明會典 下西洋考 等史書,和當時隨行人員筆錄都有記載,當時一邊倒貿易(現在叫傾銷)幾乎和掠奪差不多,第三次下西洋,鄭和商隊已經完虐阿拉伯人了,貿易壟斷,瓷器 茶葉 絲綢等貨品被源源不斷的傾銷至南洋以及中東,而珠寶 香料 白銀 木料則源源不斷的帶回大明 ,實際下西洋亡於黨爭,亡於皇權與江南士紳的鬥爭。第一,明朝海禁不同於清朝,明朝的海禁是不允許民間貿易,皇家壟斷海洋貿易,所有賺的錢內務府,而不是戶部,這就得罪了自古以來在海洋獲取利益的江南資本和文官集團。第二,艦隊因為是皇帝的私人艦隊,艦隊指揮者為宦官,這就使得宦官在朝堂上壓了宿敵文官集團,朱棣在位時,文官集團能壓住,朱棣死後,文官集團和江南資本勾結成利益共同體,鬥爭以皇權失敗告終,下西洋終結。永樂時期 五徵蒙古 疏大運河 建報恩寺 永樂大典任何一件事都可以耗空國庫,但是國庫卻充盈。你說錢哪裡來的?


周小三郎


明開國之後,朱元璋把天下土地一分為二,一半由戶部管理徵稅,一半由五軍都督府管理承擔全國軍費開支。明初休養生息,百姓歸於田禾,拿國家收入的一半來養占人口總數二十分之一的軍隊,當然很有錢。永樂之後,衛所屯田成了朝廷官員恣意分切的大蛋糕,到後期竟然不足以支撐軍備,只得由戶部撥付。朱元璋的設想很好,軍不擾民,民樂於軍,只可惜軍田這個大蛋糕太大,又沒有一套嚴謹制度,致使最終被群臣蠶食乾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