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的生活中如何持續寫作?掌握兩個要點,實現碎片化寫作

姜昆和李文華老師有個相聲叫《時間與青春》,主題是提醒大家珍惜時間,哪怕5分鐘、10分鐘也要好好利用。其中有個段子說,單位裡的小王對時間從來沒什麼概念——

你問:給你五分鐘,你能幹什麼?
他答: 五分鐘?抽根菸。
你問: 十分鐘吶?
他答:抽兩根。
你問: 那一小時……?
他答:抽一盒。

這個笑話表明,不會利用時間的人只能虛度光陰。

當時表演和收聽相聲的人可能都沒有想到:幾十年之後,由於網絡的發達、信息的爆炸,如今學會利用碎片化時間已經成了我們必備的一項生存技能。很多事,由於時間所迫,我們只能通過碎片化時間來完成,比如寫作。

忙碌的生活中如何持續寫作?掌握兩個要點,實現碎片化寫作

用以往的觀念來看,寫作肯定是應該用一個整塊時間的,所以很多人在持續寫作無法堅持時,給出的原因就是:我實在沒時間。

事實真是這樣嗎?

就拿《寫作7堂課》的作者秋葉老師來說吧。他是大學老師,每天要上課、要處理教務、要批改作業;同時還要應付各種培訓邀請;然後自己開了幾家公司也要管理;在網上開的課程也需要批改作業……事情已經夠多的了。可他在保證這些工作正常進行,甚至出色完成之外,還能保證質量地完成日更。

你敢說自己比他還忙嗎?那麼,秋葉老師是如何做到的呢?

答案就是:利用碎片化時間

如何做到碎片化寫作

下圖是秋葉老師附在《寫作7堂課》裡的一張表。表裡詳細介紹了他是如何用一小時的時間完成一篇文章的。

忙碌的生活中如何持續寫作?掌握兩個要點,實現碎片化寫作

接下來我們把這個過程詳細解說一下:


第1步,記錄靈感要具體、形象

找靈感這件事對於寫作的人不算太難——無論是平時刷手機,還是在生活、工作中,我們總會遇到一些想表達的觀點,這就是所謂的靈感。

大多數人也知道要把靈感記下來作為題材。儘管如此,可到坐下來寫時,還是不知如何下筆。甚至有些人看著自己寫下的靈感關鍵字,連當時想要表達的觀點都忘了。

所以,記錄靈感只寫關鍵字還不算完,一定要定個標題,找張圖片,寫一句詳細說明。

標題不用太過精心地想,表達大概意思就行,因為成文後還要再斟酌;圖片呢也不必非得要和你的靈感密切結合,有點聯繫就行;說明一定要儘量具體一點。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對靈感的具體化、形象化,實際上就是在把它寫入你的潛意識,為你接下來的列大綱和找素材提供必要條件。

忙碌的生活中如何持續寫作?掌握兩個要點,實現碎片化寫作

第2步,利用“視網膜效應”收集素材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以前沒在意,可自從自己買了個名牌包,就發現大街上背這包的人真不少;自從自己懷孕了,就會發現滿大街都是孕婦,這就是所謂的“視網膜效應”,它是指當一個人產生特別的需要時,就會下意識地去關注與之相關的事件或現象。

所以,我們需要多花一點時間把靈感深化一下,讓大腦意識到這是你接下來必做的一件事,那麼從此以後,大腦就會利用“視網膜效應”在潛意識裡幫你搜集相關的資料。就算你無意識地在瀏覽一些信息和資料,大腦也會自動與靈感做聯繫,一旦發現可用資源,就會跳出來提示你。

此時你需要把這些素材作為要點,記錄下來。它們也許可以幫你確定文章大綱,也許是你文章中需要的金句或者案例。


第3步:把素材加工成可直接利用的組成部分

收集好的素材,可以再選擇零碎的時間把它進行修改,使其能更好地為我所用。比如圖片的裁切或加水印,案例隱去真實信息等。


第4步:動筆開寫,一氣呵成

這些事情都做好了,最後利用一個相對大塊點的時間開始寫文。寫一篇主題確定,大綱完整,素材齊全的文章,很容易找到一氣呵成的酣暢感。

忙碌的生活中如何持續寫作?掌握兩個要點,實現碎片化寫作

通過這個具體的過程,你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碎片化寫作原本是被逼無奈下的選擇,但正因為你是通過碎片化時間完成了下筆之前的所有步驟,這無意中拉長了一篇文章在你腦海中發酵的過程,所以反而能使文章的質量更高!


瞭解了這個過程以後,請大家記住三個關鍵點:

第一,靈感要馬上記錄,而且不能只寫關鍵字,要寫出詳細的觀點,最好配上圖片,方便自己的潛意識開始為文章工作;

第二,把此後收集到的素材作為要點記錄下來,它們也許會變成提綱,也許會變成論據。

第三,平時注意多積累文章框架,這樣有了素材以後,可能很快列出大綱。

忙碌的生活中如何持續寫作?掌握兩個要點,實現碎片化寫作


秋葉老師的這套碎片化寫作的流程,其實還是對框架式思維的運用。可見,《寫作7堂課》裡第一堂課中講述的“框架式思維”何其重要,想詳細瞭解的,請看此文——想學好寫作,你有必要先畫一張成長地圖


忙碌的生活中如何持續寫作?掌握兩個要點,實現碎片化寫作

如何提高碎片化時間的產能

不過,就算你掌握了這個框架,可能還是會有一個困惑:每個環節就花那麼點兒的時間?!大咖能行,我可不行。

對此,秋葉老師指出:這很正常。原因是在此以前,你從未有意識地培養過自己對碎片時間的利用能力。我們就像相聲裡的小王一樣,讓諸如1分鐘、3分鐘、5分鐘甚至半小時這樣的短時間在無意之間都白白溜走了。

那麼如何改變呢?

首先,瞭解自己單位時間的產能;

第二,通過記錄培養自己利用碎片化時間的能力。


忙碌的生活中如何持續寫作?掌握兩個要點,實現碎片化寫作

具體地說:就是首先統計一下,看看自己在1分鐘、3分鐘、5分鐘、10分鐘……這樣的短時間內到底能做點什麼,這樣就可以對自己的碎片時間產能有個瞭解。比如:把靈感變成標題,秋葉老師用1分鐘,而你可能需要用5分鐘。

做這個記錄的目的,不是讓你因為看到了自己和牛人的差距感到氣餒,而是為了幫你制定更切合實際的計劃。

明白自己做這件事需要5分鐘,起先就限制在5分鐘內。慢慢做多了,時間就會縮短。這樣,你能體會到自己的成長,會受到鼓勵。

所以,凡事請不要跟別人比,那會讓你因挫敗感而放棄;請跟自己比,今天比昨天進步了就很好。

另外,再送大家一個小工具,這是秋葉老師給出的一張評估表格,需要的朋友可以通過它進行碎片時間產能的訓練:

忙碌的生活中如何持續寫作?掌握兩個要點,實現碎片化寫作

按照這樣的步驟和方式不斷地去實踐,可能開始時你還做到一小時完成一篇文章。但你會不斷進步,實現你自己的最快速度成文,並在不斷超越自己的過程中肯定自我,越寫越開心……


通過第3堂課的內容,老師再次向我們強化了“框架式思維”的重要性,因為它在三堂課中都有體現。想了解“框架式思維”的朋友,請查看我之前的文章——想學好寫作,你有必要先畫一張成長地圖

另外,如果你學習並應用了本堂課里老師講到的提高單位時間產能的方法,那麼不僅是學會了碎片化寫作,同時也學會了時間管理。

所以,截止到第3堂課,《寫作7堂課》中所教授的方法,不僅可以運用在寫作中,更可以運用在個人的生活和工作當中,使我們受益終身。所以,我忍不住推薦:大家一定要來閱讀這本書啊!

書名叫《寫作7堂課》,作者秋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