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內卷”

AMD收購Xilinx案終於塵埃落定,AMD同意以350億美元的全股票交易收購Xilinx。未來整合之後,AMD股東擁有合併公司74%的股權,Xilinx股東擁有剩餘的26%。

對於AMD來說,Xilinx的加入將會增強其數據中心產品的陣容,雖然距離撼動英特爾還相去甚遠,但至少算走在路上了。

半導體“內卷”

截止目前,2020年還未結束,僅美國半導體產業公司就已經參與了四大併購交易,總金額達1050億美元。

  • ADI以210億美元收購Maxim,加強其在電源芯片上的佈局;
  • 英偉達以400億美元收購Arm,對抗英特爾的x86;
  • AMD以350億美元收購Xilinx,佈局數據中心業務;
  • SK海力士以90億美元收購英特爾存儲工廠,與三星一較高下。

從以上多個收購案中不難發現,半導體產業正在進入一個快速整合期,其實這種跡象從前幾年已經有所展現。

01

電源IC變局

進入2020年,全球半導體產業遭遇兩大挑戰,一是疫情對全球半導體造成重大沖擊,不僅打亂了市場節奏,還導致眾多企業一度停工停產;二是美國對中國的科技的打壓愈加強烈,使得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受到影響,很多企業為此遭受重大損失。

雖然全球半導體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但是依然沒有阻擋產業整合的步伐,年後第一樁併購案就是ADI以210億美元收購Maxim。

半導體“內卷”

在模擬芯片領域,TI和ADI是兩座無法撼動的大山,而他們彼此之間的競爭又火藥味十足。

ADI的ADC芯片雖然已經高處不勝寒,但在模擬芯片的規模上還與TI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在電源管理芯片上,TI能提供超過25000種電源管理產品,是當之無愧的王者。ADI在2015年的財報中,電源管理芯片的收入只有1.5~2億美元,與TI相差懸殊。

為了抗衡TI,早在2015年,ADI就嘗試收購Maxim,但是最終因為價格沒談攏而告吹。一年後,ADI宣佈以14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Linear,Linear在電源芯片方面排名一直處於前十,有了Linear加持之後,ADI在電源芯片方面才算有了一些話語權。

半導體“內卷”

圖片來源:ADI官網

時間轉瞬進入2020年,這一次ADI收購Maxim沒有失手,以210億美元的價格拿下這家僅次於TI的電源芯片廠商,實現了質和量的雙重飛躍。

事實上,ADI收購Maxim從側面展現出了,近些年來電源芯片市場的變遷。

  • 2011年,TI以65億美元收購美國國家半導體,TI在模擬半導體的市場份額從此前的14%增長至17%,大大超越了所有競爭對手;
  • 2015年,安森美收購了行業鼻祖仙童半導體,當時仙童在電源芯片領域排名第三,收購後,安森美一舉成為全球第二大電源半導體供應商;
  • 2018年,蘋果以6億美元收購Dialog電源芯片部門,開始自研電源管理芯片。

縱觀這10年來的併購,可以發現,電源管理芯片正在越來越集中化,玩家越來越少,頭部企業的市佔率在越來越大。

02

汽車電子競爭加速

在汽車半導體產業,主要以歐洲玩家和日本玩家為主,近年來也是大動作不斷。

2015年,恩智浦以118億美元收購飛思卡爾,飛思卡爾的前身是摩托羅拉的半導體部門,其在汽車安全、通信處理器、射頻晶體管、微控制器領域的市場佔有率長期排在第一。完成收購後,恩智浦在汽車領域的營收比例提高一倍至40%,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電子半導體提供商。

半導體“內卷”

圖片來源:恩智浦官網

作為恩智浦直接競爭對手的英飛凌也沒閒著。2016年收購了荷蘭MEMS設計公司Innoluce,用以加強其在自動駕駛傳感器市場的領先優勢;2019年更是一鳴驚人,斥資100億美元收購賽普拉斯,這項收購不僅讓英飛凌躋身全球前十大半導體,還一舉取代恩智浦,奪得全球第一大車用半導體供應商的桂冠。

另一家日企,瑞薩電子同樣不甘落後,2016年以32億美元收購Intersil,以擴大在模擬芯片的產品線;2018年,又宣佈以約63億美元收購美國模擬芯片大廠IDT,這兩項收購鞏固了瑞薩電子在汽車、工業/物聯網和數據中心/通信基礎設施等市場中的領先地位,使其有能力與歐洲廠商相抗衡。

半導體“內卷”

圖片來源:瑞薩電子官網

03

FPGA行業被重塑

與電源管理芯片和汽車半導體整合不同的是,隨著這次AMD收購Xilinx的消息被坐實之後,FPGA行業被徹底重塑。

全球曾有近60多家公司先後嘗試搶佔FPGA的高地,這其中就包括英特爾、IBM、TI、摩托羅拉、飛利浦、東芝等一眾半導體巨頭,但最終留下的卻只有Xilinx、Altera、Lattice、Microsemi四家主要參與者。

作為老大的Xilinx,以其超強的產品競爭力,牢牢佔據著50%的市場份額,老二Altera佔據著約40%不到的市場份額,其餘的10%由一眾企業瓜分。

不過,從2015年英特爾以167億收購Altera開始,這個行業已經開始發生改變,直到如今的AMD收購行業老大Xilinx,可以說FPGA已經開始和CPU綁定在一起了。

TrendForce集邦諮詢分析師認為“這項收購目前還無法改變服務器芯片的格局”,不過對於FPGA來說,行業格局已然發生改變。

04

半導體“內卷化”

經過近些年的產業整合,曾經的飛思卡爾、仙童、Maxim、Altera等眾多名字已經成為歷史,行業格局在不斷被重塑,但行業趨勢並未改變,未來半導體產業逐漸趨於存量競爭,無論是市場份額還是盈利能力都慢慢頭部集中化。

套用當下最流行的一句話:半導體產業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內卷化。

這種內卷基於多方面因素形成。首先,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歐美半導體產業已經相當成熟,而這些成熟半導體企業在各自所處的行業和市場份額又相當穩固,所以大規模搶佔彼此市場的概率已經很渺小。

對於企業而言,想要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尋求進一步增長,除非是有新技術的爆發,或者相互兼併,跨時代的新技術不常有,所以最終只能通過收購兼併來實現協同,進一步擴大自身的市場。

由於競爭激烈,那些產品應用比較單一或者市場規模不大的產業,會慢慢的被其他巨頭併購整合,從而實現一個協同發展的態勢,比如Xilinx被AMD收購、Maxim被ADI收購、Arm被英偉達收購。

未來的半導體將會更加的集中化,這意味著像TI這樣的巨頭的護城河會更深更寬,後來的挑戰者想要與其同臺競技難度是地獄級的,除非切換賽道,或者新技術的誕生,能夠與巨頭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

05

下一次鉅變,晶圓廠?

半導體是一個重資產,高技術密度的產業,這一點在半導體制造業尤為明顯。為了研發先進製程,臺積電今年的資本支出增加至160億美元,大致相當於格芯2019年全年營收的2.7倍。

半導體“內卷”

根據TrendForce集邦諮詢的數據顯示,2020年Q2臺積電的營收為101億美元,是第二名三星的約3倍,是第三名格芯營收的約7倍,是第五名中芯國際的約11倍,晶圓代工領域是強者恆強的典型性代表。

作為老大的臺積電拿走了50%的市場份額,賺取了足夠的利潤才能保證更先進製程的研發,而排在後面的企業,已無力研發先進製程。

這也導致先進製程跟不上,只能在成熟的製程上競爭,如此惡性循環,必然產業結構會發生改變,最後行業整合加劇,只剩下少數玩家。

在前十的榜單中,臺積電肯定遙遙領先,三星因為有自家芯片製造的需求,所以不會掉隊,中芯國際和華虹半導體的特殊性,決定其不太可能被整合收購,剩餘的企業要麼橫向併購,在前十內部進行整合,要麼大魚吃小魚,吃掉更小的代工廠,但這條路最終還是會走到盡頭。

根據臺灣經濟日報10月27日最新的報道,聯電為了擴大自己的運營規模,打算斥資35億人民幣,收購東芝的8寸晶圓廠。

目前雙方都沒有對傳言進行回應,但是如果這則消息是真的,是不是意味著新一輪的產業整合已經在晶圓代工領域開始?而且這還沒算上一直處於賣廠輿論漩渦中的格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