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一片新的天空——评李吉华的散文诗集《孤独的微笑》

作者: 著名军旅作家、诗人 柯原

开辟一片新的天空——评李吉华的散文诗集《孤独的微笑》


这是一部拽着凤凰花的艳丽,回荡着鼓浪屿的涛声的散文诗集,显示了作者对散文诗孜孜不倦的追求。

“树有根,人的生命也有根,只要把根深深地扎在泥土,荒凉的旷野也会微笑。”——《走进岁月的旷野》。

这是一段颇富有哲理的诗句。自然,作者在这里是泛指的,但这些话却有容量,使我想到了我国当代散文诗的创作。我觉得,当代散文诗之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于有一批批年轻的探索者与耕耘者,他们继承了散文诗老一辈创作者的精神,在这片新开发的土地上不倦地工作着。而散文诗的生机与活力,则在于来自时代丰富多彩的生活。这也就是说“把根深深地扎在泥土”,才出现了当代散文诗创作繁荣发展的景象。

自然,扎根生活并不意味着简单地复写生活、抽象生活,而是植根生活的同时,对生活进行深刻而独特的思考观察。


开辟一片新的天空——评李吉华的散文诗集《孤独的微笑》


李吉华正是在这方面,努力进行着探索与追求。

清晨与黄昏,人们天天都可以遇到,也有不少作品中写到过。而出现在李吉华散文诗中的清晨与黄昏,却是独特的,有他自己的观察角度和写作的表现手法。

“阳光的笑意,使人迷惘,使人幻想,使人志气向上。我紧紧握住阳光的手,闻着芬芳的气息,徐徐爬上峰峦的山岗。”——《春的早晨》。

“我读着一页页黄昏,也读着人生,有笑的痛苦,也有甜甜咸咸的欢乐。”在他的散文诗中,无论是写清晨还是写黄昏,自然的景色总是和作者对人生的体验和探索交织在一起的,有他自己独特的感受。

再如,在《某年的自己》中写道:“冬天的夜很深,很冷,很静,静得凄凉,静得寒心。夜深得神秘,心却是一盞明亮的灯,照着追寻的路径。”

这可以说是一个探索者的内心独白。探索是艰苦的,有时会感到孤独,甚至感到惶惑或困顿,但真正的追求者是不会停止脚步的。因为他们的心“是一盏明亮的灯”。因此,他将继续前行。其实,诸多的散文诗探索者们,心中也都有着一盏灯。大家都举起心中的灯行进,就会汇成一条灯的河流,灯光如波浪闪耀着奔流。

散文诗是植根于生活的,但又应该高于生活,从生活中提炼最美的感觉,提炼出对人生真谛的思考,提炼出哲理式的警句,才能使读者得到美的享受,得到人生的启示,得到哲理的顿悟,点燃思索而引起美的共鸣,以至于心灵得到纯洁的净化。


开辟一片新的天空——评李吉华的散文诗集《孤独的微笑》


对生活作深沉的思考,可说是李吉华散文诗作的一个特色。

而他的另一个特色,就是善于把普通劳动者的生活诗化,从而给劳动者的平凡工作镀上一层亮色,使人们看到劳动者心灵深处迸射出的美丽的火花。

“你把生命化成一道弧线,将残缺而零碎的日子焊接得结结实实,也将这复杂而古怪的世界纷纷焊接得整整齐齐。”——《致电焊工》。

“你架起补鞋机,像架起生活的骨架,你整日修补一双双破旧的鞋,如修地球一样艰辛,一针针缝着残缺的梦境,一线线拉着生活的希望。”——《补鞋工》 。

这种诗的意境,同样也出现于《国门卫士》、《园林之歌》等诗章中。作者的一支多情的彩笔,在普通劳动者的生活中寻觅,开掘和发现诗情,使得劳动者的生活具有了温馨而浪漫的色调,使我们在这个社会大家庭之间,更增添了理解与友爱。

如果说李吉华的追求,有什么轨迹可寻的话,我觉得下面一段话,可以印证出他在散文诗园地中寻觅的足迹:“我的格言,追逐自己,寻找自己,跑到天涯海角,也要找自己的脚步和影子。”——《心路历程》。


开辟一片新的天空——评李吉华的散文诗集《孤独的微笑》


“追逐自己,寻找自己”,这就是寻找散文诗中自己的个性,自己的发现,自己的声音和色彩。用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姿态,来真正塑造一个完美的自我,从心灵中流出一篇篇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散文诗。这既是实现了人生的自我价值,也是以自己独特的风格而进入散文诗之林。

李吉华正在努力实现这一追逐与寻觅,自然,应该说目前还只是刚刚开始。

他把自己的散文诗集,定名为《孤独的微笑》,说明了他对自己的追求是有信心的。但是,微笑者是不会孤独的,他的根将在泥土中和众多的根拥抱在一起。而他的头顶上,将开辟出一片新的天空一一蔚蓝、宁静而飞翔着幻想的天空。

1993年发表于原《厦门特区工运文学》第四期

备注: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