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 孤独

“当你走进这欢乐场,背上所有的梦与想,各色的脸上各色的妆,没人记得你的模样。”这是今年大火的歌曲《消愁》中的歌词。而提及这首歌的火爆原因就是它提及了“孤独”这个现代人普遍的心理感受。

而提及孤独,一般人认为它是可怕的并且是难以忍受的,但我却有别样的感受。相反,我觉得人要习惯孤独,拥抱孤独。因为总有些路需要自己一个人走,可就算自己一个人走,也要把这路走的四平八稳。

一直很欣赏韩国导演金基德拍的电影,他本人是一个被孤独包围的人,他拍的带有自传性质的纪录片《阿里郎》里有个情节:金基德自己住在荒郊野外,下完雪的早晨老听见有人敲自己的门,开了好几次门,门外什么都没有,可后一个镜头,雪地里一串脚印。这个场景深深震撼了我,有一种“与我心有戚戚焉”的感觉。我由衷的佩服金基德能够忍受孤独的勇气与耐性,这也导致了他在电影艺术上获得的超高成就,给我们带来边缘死亡美学的视觉享受与关于人性的思考。

我一直偏爱一些关于孤独的艺术品,每每欣赏完,总让我获得一些禅思并且开始反省内心、思考人生。我总相信着孤独是每一个通向成功的人必经的一个过程,因为那孤独带与你独特的人生经验与思考是会让我们终身受益的。

似乎每个人心中都害怕孤独,但他们却不知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其实又向往着孤独而不自知。这也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再相爱得两个人在一起生活久了也会厌倦产生矛盾,天天和朋友聚会吃喝玩乐也会觉得无趣,身处名利场许多成功人士地下一帮属下对他们阿谀奉承惟命是从却摆脱不了孤独感。因为孤独在一定意义上又是自由,而人的天性便是向往自由,渴望自己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能够飞出这俗世,不再理会人间这些杂乱而又令人伤心的一些琐事。而正因达不到这种自由程度,我们会觉得孤独,孤独只不过是追求自由而不得的慰藉罢了。

卢梭在《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中写道;“对孤寂生活抱有强烈的兴味,甚而再也不想离开这种生活。”可以说卢梭对孤独二字的体会之深了,这本书写于他的晚年时期,那时的他是非常孤独的,没有兄弟、邻人、朋友,没有任何人可以往来,遭到大家一致的摒弃,而这种孤寂的痛苦让她重新找回了“灵魂的安宁”,使他更为真实更为感人,更为亲切一些。因为他是在试图了解自己而不是为了教育别人,了解自己作为一个基本的人的根本所在。使这本书成为他临终前的善言,启发着我们。

我发现中国许多作家笔下的女主角都带有孤独忧郁的气质,如《红楼梦》中林黛玉,《沙菲女士日记》中的莎菲,《〈蚀〉三部曲》中的章静等。我很喜欢他们身上独有的这种气质,正是这种气质带给她们对生命的无比感受力,让我们感受到有思想、有深度的知识女性独特的人格魅力。

我们是需要孤独的,每天留给自己一些独处的时光,在这段时间里,你会觉得内心是异常平静的,任何事都不足以扰乱你那波澜不惊的心境,在这时你的所有注意力全在自己身上了,去重新审视你自己,思考自己人生下一步方向与计划。这是你做的所有决定都是经过深思熟虑非常理智的,此时的孤独自成世界,自成体系,是一种“圆融”的高贵。

观世音问鲤鱼:“不知你是否愿大隐还是小隐?”鲤鱼回问:“大隐怎的,小隐何来?”观世音回道:“大隐拔鱼鳞三片,打入凡间受苦,小隐随吾南海修炼,五百年后,得道升仙。”我想孤独的人只是小隐于世,他们看似不合群,但并非脱离于世,只是以一种云淡风轻的姿态面对世间万事,以上帝的视角俯瞰众生,以天使的翅膀拥抱孤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