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前沿視角
“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這是古人總結的一句天氣方面的農諺,其完整的句子是:“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初一初七都不怕,就怕四月十二下,四月十二溼了老鴰毛,麥子水裡撈”,估計大家聽了完整的俗語,對其意思也猜到了五六分了。
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在農曆的三月份的時候,最怕的就是初七、十七和二十七這三天不下雨,而到了農曆四月份的時候,就擔心在四月初一的時候下雨。而在三月初七不下雨和四月初一下雨,這些還不算是最糟糕的天氣,如果在農曆四月十二的時候下雨了,那就表示這個四月份的雨水非常充足,在後期都會以陰雨天氣為主,一直將要持續到小麥收割時,這樣顯然對於小麥收割是不利的。對於種植過小麥的農民來說,在後期的時候是最怕雨水的。在農曆的四月份,冬小麥的生長也處於關鍵時候了,正是需要陽光的時候,如果雨水太多了,那小麥的授粉、成熟都會受到影響,而麥子長得不好,那麼百姓自然就不容易吃飽飯了。
在農曆的三月份的時候,是很多的農作物播種的關鍵時期,而初七、十七和二十七,這三天正好貫穿了整個三月份,春播農作物正是需要水分的,這樣才能發芽、生長。如果這三天不下雨,那就表示整個三月份的雨水很少,而這對於春播農作物的生長不利,尤其是對麥子返青也不利。老話常說,春雨貴如油,就凸顯了農曆三月份降雨對於農作物生長的重要性。
到了農曆四月份的時候,農民不用擔心出現乾旱了,反而最害怕的就是出現連續的降雨天氣。因為在農曆四月份的時候,正好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夏了。立夏節氣一到,溫度升高了,雷雨天氣也增多了。而這個時候如今降雨過多,那很容易就發生洪災害。而這樣不僅夏收農作物會受到影響,春播的農作物也最怕水淹了。畢竟在過去農民都是靠天吃飯的,天氣好收成就好,而天氣不好,那收成就會受到影響。古人在長期的觀察中發現了,如果農曆四月初一降雨了,那後面的雨水比較充足。尤其是在農曆四月十二日下大雨了,就表示後期的天氣雨水多,這樣對於夏收的麥子來說,確實是很不利的。
古人所總結的這句農諺,雖然沒有科學依據。但是這也是古人在過去長期農耕經驗的總結,是古人智慧的結晶。聽村裡的一些老人常說,在沒有天氣預報的時代,就是依靠這些來預測天氣的,準確性還是蠻高的。農夫認為,雖然今天的氣候已經發生了變化,並且農民也不再完全靠天吃飯了,但是古人傳下來的這些農諺,還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的。
挑戰者宇哥
時間過得飛快,今天已經是農曆的四月初一,2020年已經過去了三分之一。對於農民來說,三月和四月是很重要的兩個月份,是農民新一年耕作的開始,在農村中關於三月和四月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為何農民害怕四月初一呢?
我們先來看一下三月怕三七,三七指的是初七、十七和二十七,三月怕三七的意思是是農民害怕這三個日期下雨。三月是農民耕作的季節,不管是什麼農作物種植,都離不開水的滋潤,尤其是對於“春雨貴如油”的北方。雖然農民知道春雨的珍貴,知道降雨對農作物的好處,但是和降雨一起到來的,還有強降溫天氣,尤其是在春暖花開的三月,出現倒春寒的幾率會很大。如果在三月每隔幾天就出現一次降雨天氣,那麼便意味著今年春天倒春寒出現的幾率會很大,倒春寒的出現,會將剛開始萌芽的果樹凍死,將開始返青的麥苗凍害,所以農民才會害怕三月三七降雨。
再來看四月初一,今天就是四月初一了,俗語中的四月初一併不單指四月初一這一天,而是四月初一左右。就在前天晚上,華北很多地區都出現了霜凍情況,我們這裡也沒有幸免於難。雖然已經過了穀雨節氣,但是昨天早上醒來,發現院子裡剛栽種的蔬菜秧苗上有了霜凍,趕緊穿好衣服去地裡查看,被眼前的景象嚇到。剛坐果的梨子、杏子幾乎全部凍黑,剛長出來的葡萄萌芽也被凍黑,前些日子剛長出葉子的糯玉米也被凍的耷拉了腦袋,還好小麥受到的影響不大,要不今年真的是該喝西北風了。
看到這裡想必大家也都知道為何農民害怕四月初一了吧。農曆的四月初一一般為穀雨節氣到夏至節氣之間,此時北方的果樹開始坐果,小麥也馬上要到了揚花季節,此時突然降溫對果樹、小麥的影響都很大,比如今年,好不容易熬過三月的三七沒降溫,卻在四月初一時遇到了霜凍天氣,農民真的是有苦說不出,今年果樹減產高達60%以上,農民能不害怕四月初一嗎?
由於以前耕作技術差,沒有預測未來天氣變化的設備,農民只能從生活和勞作經驗中來總結經驗和教訓,“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就是老農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雖然時代在不斷進步,人們的思想在不斷改變,但是老農傳下來的智慧結晶依然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
小馬話三農
農村俗語“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是啥意思?為啥農民怕四月初一?
今天已經是4月23日,農曆四月初一,農村流傳著“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的說法,為何到了四月會怕初一呢?到底老農們在怕些什麼呢?這還得從農村俗語說起,在眾多的農村俗語之中,涉及到種糧、種地的不少,這和以農為本有關。想想過去,誰不是為了能夠多點糧食,整日在地裡勞作。為了更好地指導農業生產,老農們總結出,各種農村俗語,說白了還是為了多產糧。
其實,這句農村俗語主要和雨水有關,後面還有幾句,連起來是說: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三七初一都不怕,就怕四月十二下;四月十二淋鴉毛,大小二麥水裡撈。俗語具體含義是說,農曆三月最怕初七、十七、二十七的時候,最怕沒有雨水,那麼整個月都會處在乾旱的狀態。而農曆四月正相反,如果四月初一下雨的話,那麼整個四月都可能洪澇多,也是不利於莊稼的。
我們常說,清明要晴,穀雨要雨,穀雨就是在農曆三月,因為這個階段,正是種下去的莊稼出苗的時候,降雨可以提高出苗率,還能提高小麥結穗的生長。但是,到了農曆四月之後,就不太需要大面積降雨了,因為這個階段即將要收麥,之後就是種玉米和水稻,當然有些地方玉米已經種下去了。降雨不僅是麥不好收,也意味著氣溫比較低,自然也不利於育秧和出苗。
還有一個關鍵問題,為什麼三月的三個七,沒有降雨就意味著整月乾旱,而四月的初一降雨就意味著整個月降雨呢?這裡面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這個區域產生於中原地區,當地的冷空氣主要受西伯利亞氣流影響,如果四月降雨增多,那麼冷空氣下降,對於莊稼種植都是不利的。這是其一。
還有一個方面,就是如果農村俗語,本身就是總結和檢驗的過程,長年累月的雨水、氣候和收成的預測,總結出了這樣的結論。這也是農村俗語看起來,有時候誇張到不靠譜,卻也有道理的緣故。今天,我們這裡並沒有雨水,穀雨的時候降了雨,希望是個豐收年。對此,你怎麼看?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