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倫法院人民調解員這樣做

海倫法院人民調解員這樣做

“您好。我是海倫市人民法院人民調解員曾慶春,受東風法庭委派,來您這談點事兒。希望您能配合我的工作。”曾慶春攔住了正在家門前閒逛的王某。

王某詫異的看著曾慶春。“曾大哥?你今兒咋了?咋這麼跟兄弟說話呢?”

“二孩子(王某小名),村上收承包費你咋回事?法庭為了化解你們的糾紛,有利於和諧,又是疫情防控期間,就將此事委派我解決。你自己說,都鄉里鄉親的,這點事兒至於鬧到法庭嗎?到法庭打官司你不磕磣啊?你不怕磕磣,我都跟你丟人!”

“大哥,我是沒交,但又不是我自己沒交。再說你管這事兒幹嘛啊?”

“我不都告訴你我是海倫法院的人民調解員麼!你一天煙不出火不進的,想多種點地多掙點錢還‘摳唆’的,還想不想種地了?要不快點把錢交了,要不趁早讓村上把地包給好人!幹嘛啊?收你承包費不應該啊咋地?給你補貼的時候你咋不說不要呢?給你修田間路的時候你咋不說別修呢?有好事的時候腦袋能削成尖,收個費你腳底抹油往一邊躲。你管別人交不交幹嘛?管好你自己得了。抓緊去村上把錢交了,這事兒就在我這結了。”

“行。大哥,我錯了行不?咱這幾十年的關係你咋收拾我都行,你可別因為這點事生氣。你說話我得聽。我馬上取錢去交。”……

海倫法院人民調解員這樣做

這是發生在身邊和日常的一段質樸而平實的調解畫面。

土地糾紛、鄰里糾紛等案件是法庭比較典型的案件,案件大多存在較多的情感因素。由法庭審理,審理期限較長,如矛盾無法在短時間內化解,容易出現“誤春耕”、“搶種地”甚至出現“打鬥”而升級到刑事案件的可能,而這些讓法官撓頭的案件,調解員可能三言兩語就可以解決。人民調解員來自各行各業,在他們生活、工作的範圍內具有一定的聲望和威信。他們也許不是法律專家,但卻是行業專家、情感專家。他們熟知本地的鄉土人情,利用他們特有屯親鄉情及多年積累的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面對當事人可以雷厲風行、嚴詞厲語,也可以耐心溫和,傾聽苦水,這是調解員的解紛優勢。調解員來自於百姓,融於百姓,他們小舞臺大作為,成為化解矛盾的第一道防線,併為百姓與法院搭建了新的比心連親之橋。

1

海倫法院人民調解員這樣做

1

比心橋,法官與調解員之間亦師亦友,相互交流化解糾紛方法,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連親橋,多元解紛拉近與百姓的距離,暢通了親情解紛機制,解決了無數紛爭。我們的人民調解員雖然“不求吃喝磨破嘴,不為名利跑斷腿。”但在百姓中樹立了形象,他們思想覺悟有高度,樂於助人有溫度,工作為人有尺度,化解糾紛有力度,成為法庭不可缺少的重要夥伴,為法庭的調解工作做出前所未有的貢獻。2020年東風法庭防疫辦案兩不誤,1至4月在完結140餘件訴訟案件的同時,藉助人民調解室、法庭調解室、心理疏導調室等平臺成功化解非訴糾紛71件,非訴解紛已成為東風法庭的工作常態。管中窺豹,可見一斑,東風法庭也只是海倫市人民法院普通的一個部門。

海倫法院人民調解員這樣做

人民調解員與東風法庭庭長在訴訟服務中心研討案件

海倫市人民法院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堅持把非訴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充分利用人民調解機制,推進“兩個一站式”建設。“走出去”,主動發揮人民法院職能作用,為非訴訟方式解決糾紛提供司法保障;“引進來”,在海倫市人民法院訴訟服務中心及法庭訴訟服務站為人民調解員搭建解紛平臺。不斷完善“一中心,三平臺,多點位”多元解紛機制。充分發揮人民調解的優勢,讓矛盾化解於訴訟前,將糾紛解決在家門口,已成為現今行之有效的調解方式,這種調解更貼近人心,更有利於促進社會和諧。當前,雖然疫情能隔離空間和距離,但隔不開海法人與百姓的心與情。疫情也許無法讓人們面對面,但海法人會運用“多元解紛”、“分調裁判”等一切辦法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也能感受到親和與溫暖。我們的值守幹警在小區門口堅守,我們的法官通過視頻審理案件,我們的調解員與當事人傾心交談……。奉獻化歌,與民同聲,責任擔當,取信於民。

海倫法院人民調解員這樣做

人民調解員在服務中心內設的人民調解室內整理案件

“叮,您有1件案件待受理,請打開多元調解查看。”曾慶春打開人民法院調解平臺APP,查看著法庭委派的案件,帶上口罩,開始忙碌……。山河無恙,海法人奮進砥礪;春暖花開,調解員與您同行。

海倫法院人民調解員這樣做

人民調解員通過手機APP查看由法庭委派的案件信息

海倫法院人民調解員這樣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