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秦始皇多活20年,将会发生什么?

用户1929983805089


就算嬴政多活了20年,首先这么多项繁重的国家工程也都难以全部完成。虽说放在后世都是造福千年,都能提现其的胸怀和眼光。再就是或许在秦地新的制度已经可以顺利的推广执行下去了,但是在其他地方用强硬的手腕推行下去,由于之前近千年的分封制以及之前各分封国的地主阶级的不让步不接收不妥协,还有秦后期那十分法制化制度化的国家规程,再加嬴政选择不采取任何的中间过渡阶段有点急于求成的感觉,因此必定会遇到巨大的阻力。人民的思想文化不是在没有过渡的基础上多20年就都能改变的了的,一个国家的建设也不是20年都能搞好的。一个民族的国家认同感也不是20年就能完全建立好的,再多20年只怕也难以改变人民的想法,达到依法为准不受人情的国家理念。


小谈历史兴衰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这个问题不是真实存在的,也就是说是虚拟的,那好,这就需要我们自己想一下啦,那我们先看看秦始皇的大致的资料: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别名祖龙,秦庄襄王之子,出生于邯郸。

历史功过有:

政治上实行中央集权制,首先设置三公九卿;

地方上废除夏商周以来的分封制度,建立郡县郡县制度;

文化上和经济上推行文字统一,车辆同轨道,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沟通灵渠,兴修水利。

军事上对外打击北方匈奴,征服南方百越地区,建立地方统治制度,归于华夏统治,修筑万里长城,防御北方游牧民族。

也是首位启动“皇帝”称号的君主,也是首次完成华夏真正的统一,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晚年也犯下不少错误:如“焚书坑儒”“求仙寻找长生不老药”“修建阿房宫”

总之,对于中国历史,我觉得是功大于过的。

那么。他死后,发生了什么:秦二世登基;李斯被杀;赵高篡权;陈胜吴广起起义;六国旧族复辟;楚汉之争;汉朝建立,西汉王朝建立于公元前202年,秦始皇死于公元前210年,前后差不多8年,那么问题来了,如果秦始皇多活20年,将会发生什么?

1:加强中央集权制度,打压六国旧贵族,旧有实力大幅度减少或者消灭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命令王贲挥戈南下,灭掉了最后一个国家:齐国,也就是说,到秦始皇死,离六国被灭的只差11年,根据古代寿命30-35岁来看,完全是在三代以内,国破家亡之仇肯定在原有六国贵族之内。随时复仇的信念始终不变,原有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之间的矛盾,肯定尖锐,社会结构不稳定,所以,秦始皇肯定会大幅度消灭这种不稳定,社会动乱的因素至少会减少不少,像西楚霸王分封十八路诸侯的事,可能就不会存在了。

2:秦王朝的名臣良将不会死,实力不会下降的太快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死后,丞相李斯被杀,蒙恬随太子扶苏自杀,指鹿为马之举,也杀了不少大臣,征服百越的赵佗也不会自立为王,北面防御匈奴的大军,也不会消失的像没有影子,那么这些秦朝的实力都在,政策肯定会是正确而有效的,至少秦朝的军事实力会巩固和加强,对于后来造反的陈胜吴广或者项羽等人,也是完全碾压的,大家想想,秦二世时候,将就剩下一个章邯,兵也是据说修陵寝的工人,就是这样,也灭掉了陈胜吴广,一些旧六国贵族也是被杀,要是这些人或者实力都在或者加强,哪有什么后来的项羽和刘邦,可能汉朝建立与否都是未知

3:一些必要的工程,不会在短时间内实施,会在较长的时间内摊开,民怨不会集中爆发

大家都会知道,秦始皇死后,为什么会那么大的民怨,你看看统一六国有多少巨大工程一起做,

修万里长城用了30万人算一个吧;修灵渠也得几十万,也算一个吧;大军30万北上防御匈奴算一个吧;大军50万南下征服百越算一个吧;修建现在的兵马俑和秦始皇陵据说70万人,也算一个吧;还不算其他的,你看看这几个就200万人了,还不算有没有建过的阿房宫,还有其他地方的用人,怎么加起来也要300万吧,这些工程,放到哪个朝代,完成1个就不错了,可是秦始皇10年内就要完成,当时据说秦朝人口一共才有3000万人,也就是10个人里有1个在差役,去掉里面的老弱病残合理吧(1家人算10口,2个老人,2个儿子,2个媳妇,4个孩子),能出力的就是2个成年人,也就是说1家人,劳动力只有2个,出1个给国家,其他的人还要种地,你想想,换了你,你不气吗,要是多活20年,将这个工程放到20几年里,可能会压力小点,民怨也不会那么多,秦末的动乱,至少减少了群众基础,安居乐业谁还造反

综上所述,我觉得,秦始皇再活20年,民众的民怨基本不存在,秦朝的实力会巩固和发展,旧六国的实力会进一步消亡,分封制度会彻底废除,战争的基础基本不存在,或者大幅度延后,项羽和刘邦即使有天大的本事,也不会成功,你想想,这等天才都不能成功,怎么还会有西楚霸王分封十八路诸侯?会有四年楚汉之争吗?当他们都老去,谁还能建立汉朝,历史还会这样吗?我想这是可能的吧!但是历史不是能假设的,历史没有如果!历史的结果就是现在

好了,我是一个爱旅行和历史的天津人,关注我,带你看看不一样的祖国


天津人爱吃锅巴菜


如果秦始皇多活二十年,他可能成为亡国之君。为什么这样说呢?

一、秦始皇的后期表现

秦始皇的前期表现的确很好,包括除吕不韦,合六国,统一中原,这些做的都很好。同时在治理国家的时候也注意民力的消耗,同时也很在意手下大臣的意见。

但是到了后期秦始皇称其昏君和暴君一点也不为过。

他后期主要就一件事,那就是追求长生,除此之外,别无追求。他听信方士之言,本来他规定自称自己为朕,结果当方士和他说真人可以长久而存,他就改称自己为“真人”。他后期的出游就是为了求得仙药,遇到真人。他死前做的最后一件事情就是出海射杀大鱼也是如此动机。

另一方面,秦始皇将自己当作神,所以任何人不得知道自己的行踪。

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帷帐锺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秦始皇本纪》

有一次他看到丞相的马车过于华丽,他说了一句,结果第二次看到丞相的马车变朴素了,他马上杀掉当时站在自己身边的人。

后来赵高劝秦二世要保持神秘,不要与大臣接触,这样大臣才会怕。这种思维并不是秦二世想出来,也不是赵高想出来,而是秦始皇时期遗俗。

你想想看如此皇帝,高站云端,以一个人的意志统天下之意志。是个人就会犯错,但秦始皇这样做后,无人敢指出错误,他如果再继续在位二十年,那只能灾害越大,错误越多,这就说到第二点的问题了。

二、反抗力量一直存在。

咸阳作为秦朝的首善之地,应该来说治安是最好的。事实上秦始皇年轻时喜欢外出,有一次他带着四个护卫外出,结果却遇到抢劫。当然抢劫之人肯定不知道他是秦始皇,否则借他一百个胆也不敢。这一点说明当时在苛法之下治安并不好。

第二件事就是张良买了一个力士刺杀秦始皇,这件事情我估计很多人都清楚,结果只击中了副驾。

第三件事就是“始皇帝死而地分”刻在石头上。

这三件事的元凶有没有抓住?没有,只是杀了一些可能涉及的无辜之人。

秦始皇一直延续的是商鞅为秦制定的穷民之策,也就是让老百姓为了生机奔波,而不是让他们富起来。所以秦的徭役特别多,特别重。地方又在,但秦始皇不管,让南方去北边服徭役,所以老百姓不是在路上,就是在服徭役。

虽然他收了天下之兵,可惜有什么用呢?因为老百姓都受不了,陈涉吴广稍一点火就起来了。

结语

秦始皇在世,无非比秦二世好的地方就是不会残杀秦国原来的重臣,这样可以保留扑灭反秦的力量,不会一遇到就败了。

但是民心如海,人民才是最大的力量,当时老百姓对秦的忍受已经达到极致,观后期的表现,秦始皇绝对不会调整自己的策略,让原六国百姓有归属秦国之感,他还是想延用商鞅在辅佐秦孝公是采用的血腥做法,手下大臣明知是错也不敢进言。

在一条错误的路上奔驰,二十年时候,足足一代人,足够秦灭亡了。所以秦始皇过早去逝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保住了晚节,否则历史可能对他会有另一种评价。

当然历史并没有如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