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趙匡胤被贊為“仁主”,朱元璋卻被說成“暴君”?

西門吹灰2020


為什麼趙匡胤被贊“明主”,朱元璋卻被稱“暴君”?這你就要看看歷史是什麼人書寫的,你就知道原因了。歷史都是由文官書寫,而這兩位開國君主對待文官的不同態度決定了他們在史書中的形象!

趙匡胤,出身官宦世家,從小受到過良好教育,後遊歷中原,四處投軍。在投郭威後逐漸成長,逐漸成為後周有權的大將軍,再在陳橋兵變中被黃袍加身,成為大宋開國皇帝!而趙匡胤之所以能功順利的當上皇帝,除了他的軍方部下強推他上臺外,就是他率軍回開封后得到了文臣官吏的支持,才順利當上皇帝。所以說趙匡胤能當上皇帝是靠著軍方和文官士大夫的支持才成功的,他做皇帝后必然會善待支持他的軍方和文官士大夫!而那些文官和軍方一定會念他的好,所以評價自然就是“明主”了!

朱元璋,元末一個貧苦的放牛娃,在元末的亂世中艱難成長。朱元璋的成長史就是一部草根的成長勵志故事!朱元璋年少時家裡很貧窮,靠著給地主放牛才能不至於被餓著,再年長些時只能去廟裡當和尚才不會被餓死。在元末的亂世中,朱元璋看到的竟是文官貪腐、武將奢靡,百姓卻是困苦不堪!這對他得天下後的施政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使得他對文官嚴酷,對武將兇狠!這樣的施政自然會讓文官武將說他是“暴君”了!!


一看二聽三想


從當皇帝的角色看,二人都是臥榻之側,不容他人酣睡的主。不過一個人是未經征戰,靠黃袍加身當的皇帝,看看周圍,發現只要解了他們兵權,他們就翻不了浪,所以就沒下狠手,讓他們回家當富家翁了。唯一留了個最放心的弟弟,誰知道呢,江山變幻於燭光斧影裡。另一個是率領千軍萬馬,幾十年搏殺取得的江山,手下都是從一無所有到功成名就的悍兵驕將,這樣的人放出去,肯安心種田還好,萬一被有心人利用,那不又得到處撲火。國家怎麼安定生產,民眾還要經刀兵之害。

如是老朱乾脆,這事讓孫子來做,不如自己動手。

可憐人算不如天算,兩個人都算錯了。


賦詩聯句寫正楷


同樣是開國皇帝,為什麼趙匡胤被稱為“仁主”,而朱元璋卻被描述成了“暴君”?

這兩位皇帝,分別是宋朝和明朝的開國之君,他們登上皇位之後,各做了一件給世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杯酒釋兵權和毫不留情地斬殺貪官汙吏。

杯酒釋兵權,不殺一個功臣,僅憑一次宴會就解除了所有開國功臣們的兵權,同時,朝廷提供優厚待遇,讓他們解甲還鄉,享受優裕的生活。比起“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一般皇帝的做法,趙匡胤就顯得非常的有情有義、宅心仁厚,此非“仁主”而何?

毫不留情地誅殺貪官汙吏,是朱元璋在明朝歷史上留下的最為濃重的一筆,也是最為人們讚賞的一筆。作為來自社會底層的朱元璋,十分痛恨利用職權中飽私囊的官吏,凡貪汙銀子達60兩者,都要被斬首。不僅如此,他還把被問斬者的皮內肉骨挖空,填以稻草後,樹立於官衙院內,以警示後人。他先後殺了貪官十五萬多人,是封建皇帝中誅殺貪官最多的人。這一舉動,是深得底層民眾擁護的。人們之所以稱他為“暴君”,不是因為他殺了太多貪官,而是因為他對所有開國功臣大開殺戒,毫不留情,幾乎全部功臣都被斬盡殺絕。“暴君”之稱,名副其實。

凡事都是相對,世上沒有絕對的事物。就趙朱二帝而言,仁也好,暴也好,都不是他們的全部,仁者,也有其暴的一面,暴者,也有其仁的一面,只不過,兩個方面並不是對半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