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哉樂天行!看看白居易是怎麼要工資的

唐武宗會昌元年,百日假滿後,白居易的太子少傅分司東都職務停掉了,但因為白居易並沒有滿70歲,也就是沒有達到朝廷規定的退休年齡,所以去職後的白居易沒有收入來源了,但這些年收入頗豐的白居易一時間還是撐得住的,而且沒幾個月自己就滿七十了,就可以致仕退休了,到時候就有半俸可拿了,以自己的職級來說,一年也有1000多石的俸祿了,其實只是過日子很不愁了,所以白居易很樂觀的面對自己的退休生活。

達哉樂天行!看看白居易是怎麼要工資的

只是讓白居易沒有想到的是,他的致仕手續遲遲沒有辦下來,本來幾個月之後就可以退休的,這一拖就給拖了大半年,到了會昌二年,他的致仕手續還沒辦下來,這時家裡已經很久沒有大的進項了,但你要說他會餓著苦著?也不至於,因為他自己為官多年,實際上還是置下了不少田產的,但這該給自己的退休待遇老不給也不是個事啊,其實這個事情,白居易是不咋操心的,反正也餓不著自己,也不至於怎麼樣,但是自己家裡的子侄輩們有點受不了啊,時不時的在老白麵前唸叨一下,今天說沒米了,明天說沒錢了,弄得老白很是不爽,只是萬事不掛心的老白這時候其實對錢財根本不太在意,但卻受不了這沒完沒了的嘮叨。

達哉樂天行!看看白居易是怎麼要工資的


再加上這時朝堂中發生了一件於白居易而言不算太好的事情,具體的說的話就是唐武宗這時候想讓尚未致仕的白居易為相,但是李德裕卻覺得“居易衰病不任朝謁”,說這老頭都快病廢了,擔當不了這個重任,還以當時白居易自己做的一些病中自傷的詩來證明自己沒說瞎話,對這件事,天生愛躲懶的白居易倒是很贊同李德裕的判斷,他自己根本就不想在晚年去趟那個渾水,所以咋辦呢?網紅詩人當然就是寫詩明志了,於是老頭寫了首詩,表明了自己的處境,但也表明了自己清廉自守與豁達樂天,還有自己的身體狀況不太適合再次入朝,因為自己也不知道自己還能活多久了,順便還向朝廷喊話:我要退休金!

達哉達哉白樂天,分司東都十三年。七旬才滿冠已掛,

半祿未及車先懸。或伴遊客春行樂,或隨山僧夜坐禪。

二年忘卻問家事,門庭多草廚少煙。庖童朝告鹽米盡,

侍婢暮訴衣裳穿。妻孥不悅甥侄悶,而我醉臥方陶然。

起來與爾畫生計,薄產處置有後先。先賣南坊十畝園,

次賣東都五頃田。然後兼賣所居宅,彷彿獲緡二三千。

半與爾充衣食費,半與吾供酒肉錢。吾今已年七十一,

眼昏須白頭風眩。但恐此錢用不盡,即先朝露歸夜泉。

未歸且住亦不惡,飢餐樂飲安穩眠。死生無可無不可,

達哉達哉白樂天。

達哉樂天行!看看白居易是怎麼要工資的


我們來看看這首詩,這首詩的第一段是寫自己這兩年的悠閒生活,這既是寫實也是自清,表明自己無心政治,只喜歡遊樂談禪的清閒生活;第二段是將家人在自己面前的嘮叨描寫了一番,既有寫實的也有打趣的,像妻孥不悅甥侄悶肯定是寫實,但"庖童朝告鹽米盡,侍婢暮訴衣裳穿"二句顯然就是打趣了,作為曾經的二品大員,即使兩年不拿俸祿,名下的田產也不至於讓他清貧至此;第三段似乎是他在告訴家人如何處置田產來維持生活,但顯然他的處置彷彿也是開玩笑的,把名下的田產賣光?哪有這樣的持家之道的,所以白老頭這麼說的目的其實就是告訴大家我就這麼點東西了,當了這麼多年官就攢下這點家底,其實就是告訴大家自己的清廉自守。最後一段,說明自己的現狀是老態龍鍾,已經不堪大用,只是安樂等死而已,看似豁達樂觀,其實就是表明心志,讓朝廷的某些人不用太把自己當回事,也是變相的自汙,目的還是不想上班。

達哉樂天行!看看白居易是怎麼要工資的


這樣看看,這首看似述志的詩其實就是一封公開信,寫給家人、朋友、朝廷和政敵們,以自己的樂觀豁達來讓家人安心,讓朋友放心,以自己的悲慘現狀讓朝廷多些關心,讓政敵少些戒心,所以看起來是首玩笑一般的詩其作用只有關注的人才能真的靈犀一點通,此詩做後不久,久拖不決的致仕手續辦了下來,白居易以刑部尚書銜致仕,給半俸,這樣看來,朝廷、政敵方面的目的切實達到了,而半俸的到來讓家人、朋友也放心不少,於自己仕途有了蓋棺定論的白居易也可以安心大膽的去談禪、遊樂、宴飲了。可惜的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之一劉禹錫在這一年的七月,走了,這個在七十高齡還寫下“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壯闊景象的老友走了,元稹、劉禹錫都走了,白居易以後做夢會夢到誰呢?醒來又可以和誰說呢?老白很憂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