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门血案:一场挽救了大明王朝的群架

明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对于朝臣的言论自由是最开放的,明朝言官也是历史上最大胆的文官,不仅敢皇帝,还敢挡着皇帝的面将皇帝的亲信群殴致死。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明朝朝堂上的一场打架斗殴,这场打架斗殴不仅是文官挡着皇帝的面就锦衣卫武馆殴打致死,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这场朝堂的斗殴挽救了大明王朝。这场朝堂斗殴便是明英宗时期发生的一场血案——午门血案。

午门血案:一场挽救了大明王朝的群架

打开百度App,看更多图片

那是在公元1449年的七月,明朝边境的瓦刺大军大举的入侵大明王朝的领土,为了抵抗瓦刺大军的入侵,大太监王振“挟天子御驾亲征”,英宗皇帝朱祁镇亲自率领几十万御林军前去抗敌,结果却是输的惨不忍睹。八月份的时候,瓦刺大军将明御林军追到土木堡地域,在大军混战中将御驾亲征的大明王朝皇帝朱祁镇擒获,堂堂大明朝的皇帝当了瓦刺军的俘虏。大太监王振也在混战中被乱军所杀,大明朝的御林军几乎是全军覆没。俘虏了大明朝的英宗皇帝后,瓦刺军随后便大举入侵明朝京城。噩耗传到京城,京师所有人都感到很震惊,文武百官哭的一塌糊涂。

午门血案:一场挽救了大明王朝的群架


危难之中,文武百官提出国家不可一日无主,皇太后立即命郕王朱祁钰来监国辅政,同时将明英宗朱祁镇的长子朱见深立为皇太子。随后,朱祁钰在午门那里设立临时朝堂,开始办公处理政务,他随后召集文武百官前来商议怎么打败瓦剌军。文武百官一致觉得攘外必先安内,土木堡惨败,英宗皇帝当了俘虏、大明御林军溃败的首要罪魁祸首就是大太监王振,虽然现在这个擅权乱政,挟天子亲征的王振已经在混战中被乱军杀死,但他的党羽亲信还大量存在朝堂之中的各个部门,必须要彻底进行清算,当务之急就是要将这些余孽势力铲除干净。

午门血案:一场挽救了大明王朝的群架


当天,在一片哭天喊地的声音中,“文武百官弹劾大太监王振误国罪”。御史陈镒代表文武百官上奏,历数王振的滔天大罪,请求朱祁钰下令诛杀王振九族,来安定人心。如果不按照群臣的意思处理,大家就会死谏到底。陈镒的上奏,吧文武百官内心深处想说不敢说的话都讲出来了,大家都纷纷响应。朱祁钰由于毫无准备,所以不知所措,于是便下令说另外选择时间来商议此事,可是那些文武百官那里会轻易放弃。无赖之下,朱祁钰只能派锦衣卫的指挥官马顺前去抄王振的家,并要求大家回去。由于马顺是王振的党羽同伙,之前和王振一起祸害过不少人。文武百官一致认为,派马顺去执行这项任务不合理,要求更换派陈镒前去。

朱祁钰不听群臣的意见,一味地要求大家退下,马顺看朱祁钰护着自己,也趁机厉声呵斥大家,这一下子就激怒了群臣,引起了群愤。给事中王竑虽然只是文官,不过倒是个血性汉子,本来就对马顺有意见,现在看他在这狐假虎威的呵斥文武百官,气不打一处来”。暴脾气一来,动手打了马顺,群臣满腔怒火都冲着马顺爆发出来,将马顺当着朱祁钰的面在朝堂上群殴致死。

午门血案:一场挽救了大明王朝的群架


未经许可,当着监国大臣朱祁钰的面,文武百官群情激愤的将马顺暴打致死,这可是在明朝二百多年历史中最为严重的一场恶性朝堂斗殴。马顺之死,朝堂上一下子就混乱了,监国大臣朱祁钰看着这场面吓得赶紧起身躲避,文武百官则是步步紧逼,紧追不舍。朱祁钰内心恐慌,赶紧派人去问那些大臣,你们到底还有什么要说的,大家异口同声的说道:必须法办王振的其他余党毛贵、王长等人。朱祁钰被群臣暴打马顺的场面吓着了,实在拿群臣没办法,便下令让毛、王两个人出来接受群臣的审讯,两人刚一出来,就遭到群殴,这两人又被打死了。由于这件血案发生在午门,历史上将其称为“午门血案”。后来,朝廷将马、毛、王三个人的尸首挂到东安城门之上,官吏军民都争先恐后的击打三人的尸体。文武百官在朝堂上群殴奸恶官员,虽然说这是一件正义的事,但毕竟不合规矩,违背法律,而且这简直就是蔑视监国朱祁钰的存在。

午门血案:一场挽救了大明王朝的群架


文武官员为了防朱祁钰的日后报复,兵部侍郎于谦力劝朱祁钰说:马顺等人罪应当死,不杀不足以平众怒。而且文武百官都是心系社稷,没有别的意思,请您不要怪罪大家”。朱祁钰明确表态不追究此事以后,大家才放心地离开。

在“午门血案”中,文武百官的忠心,于谦的力劝,最终打动了朱祁钰。后来,命王振侄子王山铲除王振余党。之后,孙太后任命于谦当兵部尚书,全力以赴的筹备抵御瓦剌军。由于瓦剌军攻势很猛,京城一下子陷入混乱,为了应急,为了稳定大局,文武百官联合上奏孙太后立朱祁钰为新皇帝。九月,朱祁钰受命正是登基称帝,遥尊明英宗为太上皇帝。此后,朱祁钰、于谦带领军民一起奋战,最终取得京城保卫战的胜利,挽救了大明王朝。

举报/反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