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療後,穩定性冠心病患者不良事件風險仍較高,Circulation研究

穩定性缺血性心臟病仍然是心血管病發病和死亡率主要原因,但是否需要進行血管重建以及血管重建能否改善預後仍爭議。

近日,Circulation發表的研究提示,穩定性缺血性心臟病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後,即使使用現代藥物洗脫支架,仍有相當大的嚴重不良事件風險。

研究者認為,有必要在支架植入術後1年內採用新的方法降低嚴重不良事件的持續風險。

研究納入19個前瞻性隨機支架試驗,分析了應用裸金屬支架、第一代和第二代藥物洗脫支架的5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MACE;心臟死亡、再次心肌梗死或缺血驅動的靶病變血管重建)。

該研究中,在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穩定性缺血性心臟病的10 987例患者中,1550例、2776例和6661例分別接受裸金屬支架、第一代和第二代藥物洗脫支架治療。

隨著支架技術的發展,5年嚴重不良事件發生率逐漸下降(裸金屬支架:24.1% vs 第一代藥物洗脫支架:17.9% vs 第二代藥物洗脫支架:13.4%,P<0.0001>

這一差異是由支架植入後第1年內MACE發生率的差異引起的(裸金屬支架:18.0%,第一代藥物洗脫支架:8.6% ,第二代藥物洗脫支架5.3%,P<0.0001>

然而,第一代藥物洗脫支架的1~5年嚴重不良事件發生率最高,達10.2%,裸金屬支架是7.4%,第二代藥物洗脫支架的嚴重不良事件發生率為8.5%。

來源:Long-Term Outcomes After Revascularization for Stable Ischemic Heart Disease An Individual Patient-Level Pooled Analysis of 19 Randomized Coronary Stent Trials. Circulation. Originally published 13 Apr 2020.

歡迎購買《中國循環雜誌》指南增刊和《GAP-CCBC精彩病例薈萃2019》!

《中國循環雜誌》指南專刊,邀請來自國內各相關領域的資深專家,對過去一年近 30 個重要指南進行了詳盡解讀,願能為廣大心血管醫生帶來新知識、新理念、新思維。點擊查看內容

長按圖片,顯示識別二維碼,或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即可進入購買流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