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徜徉在花香鳥語之間 年逾八旬劉永富每天醉心創作中國畫

他徜徉在花香鳥語之間 年逾八旬劉永富每天醉心創作中國畫
他徜徉在花香鳥語之間 年逾八旬劉永富每天醉心創作中國畫
他徜徉在花香鳥語之間 年逾八旬劉永富每天醉心創作中國畫

走進劉永富的家,就像走進了國畫畫廊,客廳的牆上,都掛滿了中國畫(見下圖)。再仔細一看,原來這些畫作都是他退休以後創作的作品。

“這幾年大部分時間用在蜀山老年大學教學上,配合著教學,收集、整理、編寫了18篇文章,編輯出版了《傳統中國繪畫知識文集》。”年逾八旬的劉永富平聲靜氣。

中學美術獲啟蒙

“我對美術的愛好,是在青島上中學時培養的。”劉永富至今仍難忘在中學時參與美術活動的情景,“美術老師帶著我們參觀了青島市國畫展,讓我第一次感覺到了中國畫的美,讓我大開眼界;更有甚者,學校的美術小組還在老師的指導下,集體創作了以青島海灘為主題的美術作品,送展民主德國國際美術展。這在當時,是一件轟動學校的事,心裡不免產生了一種自豪感!”

而能在青島上學,成為劉永富人生重要轉折點。

從小理想當醫生

劉永富的故鄉並不在青島,而是在濰坊市昌邑縣北孟村,家裡除了種田的父母,還有一個姐姐、一個哥哥、兩個弟弟和一個妹妹,一家八口人,生活艱辛,他從小看到農村的鄰居生病,治療困難,就立志要當一名醫生。

從上學開始,“當醫生”的目標就一直作為劉永富學習的動力,指引著他奮鬥的方向。

在昌邑縣北孟中心小學,劉永富的學習成績總是名列前茅,小學畢業,懵懵懂懂地跟著學長赴青島趕考,結果,一考中的,開始了人生新的里程。

辛勤勞動伴學業

在青島上中學,劉永富除了對學業的追求,也體嚐到了更多的生活艱辛:每月享受助學金7元,回家的火車票1.2元,根本不敢回家探望父母;每個月7元的伙食費,只有靠自己解決;3角一瓶的豆瓣醬,舀上小半勺,午餐沖水當湯喝,可以維持1個月時間不到食堂打菜;每個週日,勤工儉學,可獲得0.8元;勤工儉學乾的活有:海灘篩沙、搬磚出窯、採摘水果、運輸貨物……平板車運的貨物有石灰、棉紗、布匹、鐵鍋……五花八門。

“青島的路,坡大,上坡時,要3個人連推帶拉才能勉強把平板車拉上坡……”說到這裡,劉永富聲音哽咽,有些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

軍校軍隊度年華

到了高中畢業,劉永富毫不猶豫報考了山東醫學院、青島醫學院,回到家裡靜等錄取通知。

結果幾天後,等來的是高中班主任的“緊急回校”電報,這,也是劉永富人生的另一個重要轉折點:被學校保送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安軍事電信工程學院雷達工程系。

“當時,借了錢回到學校,到軍校報到時,身上僅剩0.5元和1斤糧票。”劉永富至今仍記得參軍前生活的艱難。

從此,劉永富一路坦途:1962年轉學重慶解放軍雷達工程學院雷達工程系;1965年畢業後,在重慶社教1年,後被分配到部隊工作,歷任偵察參謀、宣傳幹事、高炮營營長;1979年調入合肥炮兵學院,歷任講師、副教授、圖書館館長,直到1998年退休。

主攻中國花鳥畫

“參軍後為了工作,我基本上和畫筆沒有更多的接觸。”劉永富回憶著,“在部隊擔任宣傳幹事時,曾經組織過戰士‘軍地兩用人才’的培養及書畫活動;在長白山駐地,和親屬是分開的,想念孩子時,就對著孩子的照片畫素描。”

退休後的劉永富,除了參加合肥市軍休五所的書畫活動,還在安徽省老年大學學習中國畫,他主攻寫意花鳥,兼攻寫意人物、篆刻,兼學電腦及修圖軟件,做到了“老有所學”。

為了實現目標,除了研習大量的花鳥畫,劉永富還積極學習“中國畫論”,研讀了大量的理論書籍,結合書畫活動,撰寫了多篇繪畫知識性文章

“沒目標不行!”劉永富帶著山東口音,一派軍人豪情,“有目標就有動力!”

理論實踐促互進

功夫不負有心者。

從1999年到現在,劉永富創作了大量的花鳥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全軍書畫展,榮獲各種獎項,有的作品還被美國、日本、德國、荷蘭、挪威等國的院校、展館和友人收藏。

從2002年加入安徽省美術家協會開始,劉永富在《中國書畫報》《美術報》《中國老年書畫藝術》等報刊上發表了多篇中國繪畫意境、構圖、色彩、筆墨和創作等理論文章。

劉永富還積極參加中老年書畫社團工作,在安徽省直機關老年書畫聯誼會,曾先後擔任秘書長、常務副會長和會長,現任名譽會長,為中老年書畫工作做出了許多貢獻。

老有所為不言歇

“聯誼會工作期間(2002年-2017年),聯誼會做到了日常工作的經常化和制度化;書法、山水、花鳥3個創研組,每月定期活動;出版《會訊》重點報道會員活動和書畫理論;組織國家重大紀念日畫展;創建了‘安徽中老年書畫網’,自任管理員,為會員們提供了交流品鑑的平臺;成立了省直機關書畫院;聯誼會下有20多個分會、800多位會員……”年逾八旬的劉永富有些激動和自豪,對自己的“老有所為”增添著註腳,“我感覺,我退休後做的事,並不亞於我退休前所做的事,儘管性質不同,不具可比性,卻很有成就感。”

出版畫集一人攬

在花鳥之間,劉永富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園,實現了“老有所樂”。

2012年,劉永富出版了他的作品集《裕生中國畫集》,收錄了他的花鳥、人物、山水、篆刻等90多幅作品。難能可貴的是,畫集中作品的攝影、修飾、排版,包括文字錄入、裝幀、設計、題字,全由他一人包攬。

“裕生的字號,是我在青島中學的語文老師給起的。小時候看到名人學者都有字、號、室,也不免心裡起癢,‘裕生’就是富裕一生,緊扣‘永富’名字。哈哈哈!”劉永富解釋著,又補充:“我的畫室也命名為裕生軒。”

寢食之外爭時間

幾年前,老伴離世後,劉永富主動空巢,獨居在家。每週日,女兒會過來幫著他處理一些家務,包些餃子,平常的飯菜還是要靠他自己做。

“早上西餐,中午中餐,晚上雜餐。”劉永富進一步解釋,“早上面包牛奶麥片雞蛋,最多就是麵包換成烤饅頭;電飯鍋燒了中飯,以蔬菜為主,成品或半成品的滷菜為輔;到了晚上,吃得量小而雜,饃饃麵條餃子,調換著吃。”

“簡單節儉,保證質量,節約時間”是劉永富的生活宗旨,一切為了書畫創作,一切圍繞“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目標已定朝前邁

2018年,劉永富從安徽省直機關老年書畫聯誼會會長轉為名譽會長,除了維護著安徽中老年書畫網的運營,還在蜀山區老年大學擔任花鳥畫教學。

“現在除了教學和網站維護,我主要考慮續編畫集,出版文論集。畫集的名字已基本想好了,《劉永富中國寫意花鳥集》。”已至耄耋的劉永富仍有自己的目標,並盤算著如何充分利用好時間,“好在書畫文集已基本安排就緒,目標即將完成。”

王開闊 合肥晚報 ZAKER合肥記者 陶虎 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