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了好多遍道理、威逼利誘,孩子還是咬人,問題到底出在哪了

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孩子各種各樣的“壞習慣”,常常讓家長苦惱不已,比如喜歡搶小朋友的玩具、愛撕紙、亂扔東西、戀物等等。

除此之外,收到的更多吐槽都是“孩子喜歡咬人”,無論在家裡還是外面,都拿起來東西就咬,與此同時還會咬家長、和自己一起玩的小朋友。

這不僅影響寶寶自身的健康,也會給被咬的人帶來一定傷害。

朋友家的小孩算是很聽話的類型了,但她也喜歡咬人,朋友頭都大了。

朋友說之前有次在公園和小朋友玩,起初兩個人玩得都很好,但後來就因為那個小朋友伸手摸了一下女兒的玩具,她直接就給那個小朋友咬了,當時就是一場哭天喊地的哭。

朋友連忙給另一個小朋友道歉,還兇了兩聲女兒,弄得很不好意思,心裡又是生氣又是無奈。因為這個咬人的行為,她說過孩子無數次,打也打了罵也罵過就是沒有用。

講了好多遍道理、威逼利誘,孩子還是咬人,問題到底出在哪了

很多家長都有過這種尷尬的經歷,為此也是絞盡腦汁,每次打孩子,孩子哭自己也會心疼得掉眼淚,每次罵孩子也深感無力。

為什麼家長講了好多遍道理、威逼利誘,孩子還是改不掉咬人的毛病呢?它為何如此頑固?問題到底出在哪了?

講了好多遍道理、威逼利誘,孩子還是咬人,問題到底出在哪了

01孩子咬人究竟為了啥?

其實家長應該找到孩子咬人的根本原因,而不僅僅停留在行為表面,對症下藥才能真正起效果。

1)進入口腔敏感期

這是寶寶發育過程必經的一個階段,此時孩子需要通過手和口瞭解這個世界。

儘管寶寶的年齡小,但做什麼事情還是有原因可循的,家長千萬不要脫離心理動機聊問題。

  • 2-3個月的寶寶正是口唇感受最明顯的時期,咬東西是他們生理需求,也是探索世界的方式。
  • 4-7個月的時候,寶寶會長出第一顆乳牙,長牙的感覺我們都應該體會過,牙床周圍會出現痛癢的感覺,想要咬東西抑制,一些寶寶甚至會在吃奶時咬媽媽。但實際上,依照年齡段來看,孩子並不能認識到他的行為是不正確的。
  • 8-14個月的時候,寶寶會在情緒特別明顯時出現咬人行為,比如十分興奮或特別生氣。
  • 1歲以後的孩子有了強烈的與人交往慾望,但由於語言表達能力較弱,沒辦法通過說話溝通,心裡又很著急表達,因此和別的小朋友玩的時候,可能就會通過咬人來得到對方的注意。
講了好多遍道理、威逼利誘,孩子還是咬人,問題到底出在哪了

2)單純的模仿行為

小孩子是模仿能力十分強大的群體,相信很多家長都注意到過孩子不經意間做出了自己曾經做過的動作。

咬人這件事也是一樣,我們平時總會帶小朋友到樓下去玩,那裡有很多年齡相仿的小朋友,當他們咬人被孩子看見,慢慢的便“同化”了。

這只是孩子單純的模仿行為,他還沒有意識到這件事的正確與否。

3)發洩情緒

儘管孩子不會像大人一樣有很複雜的情緒,但也會有很傷心和生氣的時候。比如犯了錯誤被打罵了等等,就會有委屈、難過的感受。

但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有限,只能通過肢體動作來表達,咬人也是他們發洩情緒的方式之一。

上週末朋友打電話來說,孩子一直在玩玩具,到了午飯時間叫了幾次去吃飯,仍然堅持,她一生氣就直接收拾了,不小心碰倒了孩子搭了好久的積木房子,孩子當時就哇哇大哭,還咬了她一口。

別說是孩子,就是別人碰了心愛的東西,我們也會生氣、發洩自己的情緒,小孩子也一樣。

講了好多遍道理、威逼利誘,孩子還是咬人,問題到底出在哪了

02孩子咬人家長應如何處理?

一部分家長遇到小孩咬了其他小朋友時會說“現在孩子還小,他們也不是有意的,長大了就好了”,如果換做是你的孩子被咬了,你還會這麼說嗎?

還有一部分家長確實對孩子的這個行為做出了反應,為了讓孩子長記性,可謂是非打即罵。

但這兩種方式都是不正確的,放任不管會讓孩子以為自己是對的,反應過激又可能強化孩子的心理。

應該引起家長注意的是,年齡小的寶寶咬人,即使他並不是知錯犯錯,也應該給予正確的引導。

以下是給家長們推薦的具體做法:

1)讓孩子瞭解被咬的感受

很多寶寶咬人是出於口腔不適或行為模仿,但無論如何咬人都是不好的習慣,孩子本身也意識不到。

我們可以間接向寶寶表達被咬的感受,讓他知道咬人是錯誤的行為。

講了好多遍道理、威逼利誘,孩子還是咬人,問題到底出在哪了

比如,當我們帶寶寶在樓下玩的時候看到了類似場景,可以告訴他:“你看被咬的小朋友多疼啊,哭得好厲害,你是個乖寶寶,可不能咬人哦,不然就沒有小朋友願意和你玩了。”

我們給寶寶讀繪本時,也可以購買一些相關話題的,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讓孩子瞭解咬人不對。這種方式既增進親子關係,又可以使寶寶較為容易地理解和接受。

2)購買磨牙食品和玩具

如果確定孩子是因為正處在口腔敏感期才會出現咬人的行為,可以買一些磨牙食品或玩具轉移“傷害”。

市面上的磨牙玩具多種多樣,我們應該仔細選擇,以安全可靠為原則,拿回家後也要勤消毒,這樣的玩具會比孩子亂咬要更乾淨更安全。

另外,還可以讓孩子吃一些磨牙餅乾類的食物,改善口腔不適,孩子的需求得到滿足,自然就不會再去亂咬。

講了好多遍道理、威逼利誘,孩子還是咬人,問題到底出在哪了

如果家長們在口腔敏感期阻止寶寶的磨牙行為,那麼這種需求可能會被推遲到兩到四歲才結束,而且會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嚴重,對成長不利。

上面所說的這種現象,就是心理學所說的“過度補償”。

3)正確的行為引導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與孩子相處時間較長的人,也是孩子最喜歡模仿的對象。如果家長能夠給予孩子正確的行為引導,可能會減少很多不好的習慣。

若孩子是因為過於興奮才咬人,我們可以告訴他:如果他很開心,可以通過蹦跳歡呼來表示,如果咬人把對方咬疼了,那樣大家就會不開心了,破壞氣氛。

若孩子是因為其他小朋友拿走了他喜歡的玩具,生氣才咬人,我們可以告訴他:你可以對自己不喜歡的事情說“不”,或者和他交換玩具,通過其他方式表達想法,咬人是不對的。

講了好多遍道理、威逼利誘,孩子還是咬人,問題到底出在哪了

4)提前向孩子灌輸

孩子年齡較小時,家長就是權威,我們的建議最容易被接受。

另外,我們可以從制止他咬父母做起,若在家中被咬,不要因為他在和你玩鬧就忽視掉這個行為,要通過假哭或痛苦的表情表現不滿,並告訴他這樣做自己很疼很傷心。

孩子最愛的人是父母,這樣做的話,他會注意到自己行為的不對。

其實想養出一個優秀、高情商的孩子,除了打罵發脾氣之外,有智慧的父母更應該學會運用技巧。

二胎寶媽、營養師,為大家分享育兒生活中的心得;圖片皆源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另外,碼字不易,如有個別錯別字,請別介意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