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蘇區新泉工農婦女夜校昨天的燦爛與今天的輝煌張桂生

中央蘇區新泉工農婦女夜校

昨天的燦爛與今天的輝煌

張桂生

中央蘇區新泉工農婦女夜校誕生於1929年6月,是上世紀二十年代中央蘇區第一所勞動婦女翻身解放的學校,在中國婦女運動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1929年閩西大地發生了一系列驚天動地的大事:長嶺寨的槍聲打垮了土著軍閥郭鳳鳴,“紅軍躍過汀江,直下龍巖上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以摧枯拉朽之勢,解放了長汀,攻克了鐵上杭,打跑了陳國輝,閩西大地革命委員會、蘇維埃政府猶如雨後春筍,茁壯成長,贛南閩西土地革命烽火連天,紅色根據地連成一片。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如火如荼的大革命洪流中,毛澤東以政治家的銳利眼光,洞察了婦女在中國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極大的政治熱情領導和推動婦女解放運動。於是,新泉婦女迎來了曙光,1929年6月,中央蘇區第一所工農婦女夜校在毛澤東的親自關懷下於新泉誕生了。

新泉工農婦女夜校的第一批學員有17人,後來增加到100多人。勤勞的新泉婦女,深受“三座大山”和夫權、神權、族權的多重壓迫,承受著家庭的沉重負擔,每天往往“清早起來,做到日落西”,做不完的農活,忙不完的家務。這些婦女如同熬過漫長寒冷的冬夜初遇第一縷陽光那樣,以從來未有的熱情和興奮參加到夜校的學習中來。那時,沒有電燈,沒有氣燈,連煤油燈也是聞所未聞,但是婦女們在嗆人的松明下如飢似渴地學習文化、聽講革命道理。老師的教導,蘇區幹部的宣傳,毛委員的親切關懷,使婦女們明白了窮人為什麼窮?婦女為什麼苦?舊中國為什麼黑?只有走出家門,參加革命,打倒土豪劣紳,推翻“三座大山”,砸碎夫權、神權、族權,婦女才能翻身解放,才能自由平等,才能當家作主,才能過上幸福生活。

沐浴黨的陽光雨露的新泉婦女,參加夜校學習後,覺悟迅速提高,積極參加蘇維埃政權和支援紅軍的各項工作,支前、勞軍、抬擔架、做草鞋、幫助紅軍漿洗衣服和縫補被褥,軍民關係魚水情深,吸引和帶動了更多的婦女走出家庭的束縛,參加紅軍、民兵和地方赤衛隊的婦女單單新泉三個村就達300多人。那時的新泉凡是有紅軍的地方,就有新泉婦女活動的身影。新泉婦女樹立了參加革命的一面旗幟,各村鄉的蘇維埃政府很快跟上步伐,爭先恐後辦起了婦女夜校,據統計,連南區(含新泉、廟前和朋口部份村鄉)範圍內有婦女夜校18所,學員達700多人。甚至男同志也參加婦女夜校的學習,深受夜校所學的革命道理所薰陶,認清了自身解放的道路,一時間新泉參加革命工作的群眾達3、4千人,參加紅軍和地方少先隊、赤衛隊、游擊隊的達2000多人,據1953年民政部門落實,連南區(含新泉、廟前和朋口部份村鄉)為革命犧牲的烈士達6、7百人,還有許許多多無名英雄。

新泉工農婦女夜校學員演繹了一曲曲讓後人敬仰的英雄史詩。

在工農婦女夜校的第一批學員中,以張素娥為傑出代表,17歲她,毅然走下鍋臺,加入到土地革命的滾滾洪流之中,在夜校學習成績優秀,識字最多,做擁軍工作積極主動,做草鞋、洗衣服完成任務又多又好,很快被選為毛澤東服務員,紅四軍三次進駐新泉都由她負責毛澤東的日常生活,深得領袖的好評。她和哥哥張育文雙雙參加革命,並擔任蘇維埃政府新泉區支部書記,兄妹參加革命的事蹟,一度成為新泉街談巷議的美談。

接受婦女解放理論頗深的鄧德蘭,毅然闖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禁區,大膽追求自由戀愛,與連南區革命委員會主席張瑞明結成革命夫妻,成為蘇區婦女解放的佳話而轟動一時,贏得了青年男女的贊同和效仿,先後有二十多對蘇區青年自由戀愛結婚。1931年中央蘇區開展了一場荒唐的打擊“社會民主黨”的運動,鄧德蘭的丈夫慘遭冤殺。在極度的悲傷面前,他堅信共產主義理想,堅守婦女夜校的陣地。

覺悟的新泉婦女,巾幗不讓鬚眉,參加土地革命鬥爭勇敢頑強。她們不但送夫送子當紅軍,而且自已剪掉髻子當紅軍,和男同志一道,一批又一批參加紅軍、游擊隊、赤衛隊,參加戰地救護,做勞軍和宣傳。在今日新泉,幸福生活中的人們永遠不會忘記那炮火紛飛的年代為解放事業英勇作戰、流血犧牲的婦女勇士。1929年7月,婦女們參加連南十三鄉暴動,張素娥、楊橋招、張晉鳳、等婦女拿起大刀、梭鏢和暴動隊一起衝進大地主和土豪劣紳的家中,燒地契、毀債約、分田地,讓貧苦農民翻身解放。1930年4月剛剛組建的紅四軍第四縱隊獨立四團在李雲貴的率領下攻打連城縣城,婦女組成敢死隊由楊主蓮、李秋鳳、楊佛園、羅德玉、張各招、張生鳳、李開金、張才鳳組成,史稱“八女勇士”。她們作為機動隊、宣傳隊,時而衝鋒在前英勇殺敵,時而增援我軍薄弱地段堵住敵人進攻,時而冒著槍林彈雨搶救傷員,時而出沒在大街小巷書寫紅軍標語,其勇敢之程度讓漢子們汗顏。在激烈的戰鬥中,“八勇士”犧牲者英勇慘烈,被俘者堅貞不屈,直至犧牲。最為人們所敬仰和懷念的是於畲區夜校分班學員、蘇區女偵察員林蘭清,出生入死十幾次進入敵佔區完成偵察和傳遞情報的任務,被反動民團抓去後經受住嚴刑拷打、鐵線穿肉、大火活活燒死的考驗,不吐一字,保守組織秘密。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在敵強我弱的殘酷圍剿下,為保持革命火種,為跳出敵人的“鐵桶計劃”,被迫退出中央根據地,新泉也和其他根據地一樣落入敵手,在白色恐怖面前,新泉工農婦女的學員們“堅信紅軍一定會打回來,革命一定會成功”,將夜校的活動轉入地下,冒著生命危險為留守閩西山區開展遊擊活動的紅軍部隊傳情報、養傷員、送糧食,直至革命成功共和國誕生。

新泉工農婦女夜校歷史是一部革命史、奉獻史、戰鬥史、光榮史,新泉婦女歷史功績和英雄事蹟撼天地、泣上蒼。新中國的新泉婦女“發揚革命傳統,爭取更大光榮”,一代代傳承大革命時期工農婦女夜校的精神,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添磚加瓦,建國以來新泉婦女夜校學員們的為新中國所作的貢獻令人鼓舞和稱讚。

曾記否?

50年代夜校老學員參加社會主義改造,積極參加創辦新泉中學的前身“女子紅專學校”,學成後奔赴祖國建設的各個崗位,建功立業。

70年代恢復了工農婦女夜校教學,開設語文、數學、音樂、農藝等課程,組織婦女學文化、學知識、學科技,使一批學員成為農村工作的行家裡手。

70年代中組織毛澤東思想宣傳隊,深入各村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組織藍球隊,在連城的農民運動會上英姿颯爽,奪取優勝獎旗。組織女民兵排,參加地、縣二級隊列和射擊比賽,榮獲先進集體。

1975年3月8 日組織學員組成“婦女耕山隊”,開赴小金山,向沉睡的荒山開戰。1975年12月參與“開山造林紅色娘子軍團”開赴下羅地,營造萬畝用材林。1976年的婦女節,紅軍萬人臺廣場,銀鋤揮舞,熱火朝天,一場植樹造林的勞動競賽在這裡舉行。學員們響應政府號召,整治紅軍整訓廣場,綠化美化廣場和鎮政府大院的環境,開闢萬人臺的公路。當年學員們種下三棵榕樹如今已是枝繁葉茂、氣象萬千,鎮政府內的綠化樹也茁壯成長、景色宜人,萬人臺的簡易公路如今成為進出紅色革命舊址群的交通要道。

在改革開放的春天裡,又一次展示著新泉工農婦女夜校的新老學員們閃光的足跡。

學員們與時俱進,繼往開來,適應改革的新形勢、新任務、新環境,找準定位、明確方向、改變方式傳承夜校精神,繼續為新農村建設做好各項有益工作:一是關心弱勢群體。貧困戶的家裡有學員的身影,孤寡老人家裡有學員的足跡,遭受天災人禍的家裡有學員的捐款。二是做衛生的守護神。大眾溫泉髒了,她們放棄日進百元收入的生意,或者辭去了親朋好友的宴請,或者還背上孩子,自帶工具,參加義務勞動,把溫泉洗刷得乾乾淨淨。紅軍路的樹葉飄落了,運輸車輛上的泥巴、石子灑落了,她們帶上掃把守著紅軍路的衛生清潔。三是精心呵護婦女夜校。每隔幾月,她們出現在已經交付新泉整訓紀念館管理的工農婦女夜校舊址裡,又擦又洗,保持著夜校的“月貌花容”。四是組織“紅歌隊”義務演出。她們運用學到的樂譜知識創作歌曲、小品、舞蹈二十多個節目,自編自演,先後演出30場次,還參加中央電視臺的《鄉村大舞臺》的演出。每逢國慶節、五一節等傳統節日,都有她們載歌載舞的熱鬧場面,為新泉的文明建設增添光彩。五是傳承客家文化。她們率先垂範捐資,並發動社會捐款3萬多元,購置民俗服裝80套、鑼鼓4套16件,組織100多人的民俗表演隊伍,在春節期間開展犁春牛、遊大龍、遊旱船、遊故事棚等彩街活動,以此形式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鄉規民約,深受民眾的喜愛。

新泉工農婦女夜校是一所眾人稱讚的人才學校,她象熔爐,鍛鍊人才、培養人才,可謂桃李滿天下。幾十年來,培養出來的學員不但素質高、作風良、責任強、敢擔當,家庭和睦、勤勞聰慧,而且在各行各業屢建奇功。老班長楊桂菊守護新泉工農婦女夜校40多年,牽頭組織活動常常自掏腰包,無怨無悔,關心群眾細緻耐心,獲得社會的廣泛讚譽。原婦女耕山隊老隊長張桃妹、張金妹,走上工作崗位後,不忘夜校的光榮傳統,常為夜校的工作獻計獻策,慷慨解囊。原婦女耕山隊第三任隊長楊足金組織夜校活動40多年如一日,組織活動事事帶頭,為夜校的日常事務捐款捐物,從不計較經常往返廈門與新泉之間的高額費用。學員黃髮蘭成長為人民教師,不但捐錢捐物,而且常為夜校貢獻休息時間創作歌曲、排練節目直到退休,先後導演文藝節目20多個,多次獲得有關部門好評。歌唱能手張桂秀,天生一副好嗓音,自學成才成績豐厚,常為群眾義務演出獲得掌聲無數。婦聯主任張仁蘭,為夜校保駕護航,不但完成村婦聯工作任務,貼錢貼物辦公事,任勞任怨做好夜校活動的後勤工作,不愧為“紅管家”。在夜校學員這一特殊的群體中,先進人物、品德高尚的姐妹數不勝數,她們正在沐浴黨的陽光雨露,成長、前進、創新,更精彩的輝煌還在後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