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上的”大灣區再提速 邁向智慧化、協同化、一體化

“軌道上的”大灣區再提速 邁向智慧化、協同化、一體化

  作為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粵港澳大灣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將建設成為世界城市群。在此背景下,加大對高鐵、城際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等交通圈的建設,推動互聯互通成為大灣區建設重中之重。從《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強調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到2020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的《關於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的批覆》提到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可見,無論是宏觀戰略還是具體政策,各級政府都對灣區軌道交通的發展都給予了高度的關注和支持,而方興未艾“新基建”熱潮也在為灣區軌道交通不斷賦能加速,“軌道上的大灣區”的宏偉藍圖正在逐步變為現實。


廣州

  10月12日,廣州地鐵就粵港澳大灣區線網優化客流預測專題研究項目進行公開招標,重點研究對象為跨市的都市圈高速軌道(地鐵18號線、22號線和28號線等),以及與廣州地鐵一體化運營的城際鐵路(廣清城際、新白廣城際和廣佛環城際等)。


  一項地鐵客流研究,有何深意?一般人可能看不出其中門道,但是,軌道交通是區域一體化發展的關鍵因素,事關廣州高速軌道和城際鐵路,說明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互聯互通和廣州都市圈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呢?首先,體現在地域的影響上,從招標任務書來看,除了已公佈的18號線南延至中山珠海、28號線東延至東莞之外,22號線也規劃成為跨市快線,將延伸至東莞,與深圳銜接。這有望成為廣州和深圳第一條互相“牽手”的地鐵線路。這也意味著,跨行政區域的地鐵運行,將讓廣州在都市圈的交通樞紐地位更加突出,對周邊城市的輻射帶動能力更強,由此產生高密度、高頻率的通勤、物流,產業與經濟的聯動效應也會更強。


  其次,體現在聯通方式上,眾所周知,地鐵一般服務於城市內部,是連接市區和郊區的軌道交通,而城際鐵路一般是連接兩座以上相鄰城市的快速鐵路,實現城市間的快速聯通。廣州地鐵“城際+地鐵”軌道交通一體化運營模式,將都市圈內高速軌道與城際鐵路之間的界限將變得模糊。這意味著,未來城際鐵路可實現“不限定班次、不對號入座”的地鐵化運營模式,不必通過12306購票,就能與城市地鐵無縫銜接,將改變城際鐵路傳統班次化的運輸方式和候車室候車模式,同時提高城市地鐵服務城市對外客流的能力。


深圳

  作為深圳都市圈領跑者,深圳軌道交通網絡正在加快向周邊城市延伸,軌道交通上的深圳都市圈建設步伐不斷加快。未來可以預見,隨著軌道交通網絡越織越密,深圳都市圈圈層會不斷擴大,城市邊界不斷消融,也將給都市圈交通出行、生活、產業佈局帶來新變革。


  攜手“兄弟城市”建設軌道交通上的都市圈


  今年國慶長假後的首個工作日,深圳市委召開六屆十五次全會,對“深圳都市圈”作出重要部署,提出高標準編制深圳都市圈發展規劃,強化深圳先行示範區引領帶動作用,攜手東莞、惠州、河源、汕尾等兄弟城市共建共育深圳都市圈。


  “建設深圳都市圈首先是要建設大交通,第一步就是要建設軌道交通上的都市圈,包括高鐵、城際、地鐵、有軌電車。”華南城市研究會(智庫)會長、暨南大學教授胡剛表示,都市圈有兩個特點,一個是大,一個是人口多,其中的出行、城市生活配套、產業佈局等,僅僅靠公交、汽車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只有整個都市圈的軌道交通都很發達,城市之間都快捷連接起來,城市的邊界自然就模糊了,不僅僅可以實現交通出行的便捷,也為產業的拓展開拓新的空間。”


  據胡剛觀察,粵港澳大灣區相關規劃提出來以來,軌道交通的建設和規劃變化最為明顯,相關利好不斷釋放。就深圳而言,可從近兩年軌道交通建設和規劃略見一斑。例如,國家交通運輸部發布的相關工作意見中就明確,支持深圳與東莞、惠州協同開展都市圈軌道一體化規劃,推進深惠城際、深大城際、穗莞深城際延伸段等一批都市圈城際鐵路項目建設,加快深圳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向周邊城市延伸。


  相關工作意見也列出了明確的建設“時間表”:通過1—2年時間,啟動深大城際、穗莞深城際延伸段、深惠城際等城際鐵路項目建設。深圳10號線東延至東莞鳳崗、深圳14號線東延至惠州惠陽、深圳11號線北延至東莞長安、深圳22號線北延至東莞塘廈等跨市城市軌道項目納入深圳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五期建設規劃並啟動建設。通過3—5年時間,深圳6號線支線與東莞1號線黃江至深莞邊境段完成銜接及貫通運營。


  協同周邊城市打造現代化都市圈軌道網絡


  根據前述“時間表”,或意味著,在5年內,深莞惠都市圈軌道交通和站城一體化規劃、建設、運營機制將進一步優化,銜接水平全面提升,區域聯動發展也將更為高效。而這也是公眾最為關切的話題。此前,深圳開展的《深圳建設交通強國城市範例行動方案(2019-2035年)》公眾諮詢中,提及最多的,便是希望加快深莞惠跨市城市軌道交通對接。


  目前深莞惠都市圈出行活躍,像郭先生一樣的臨深出行不在少數。受制於深圳土地資源限制,未來會有更多的市民、企業選擇在臨深圳城市置業,都市圈出行也將由探親訪友、商務出行為主,向以通勤出行為主轉變。根據官方披露數據,預測到2035年,深圳至東莞、惠州的城際出行將增長至620萬人次/日,約為現狀的4.8倍。


  事實上,為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和都市圈層“硬”聯通,深圳已不斷先行先試,加快地鐵、國鐵、城鐵等城市軌道交通網絡融合、建設,致力打造“軌道上的都市圈”,實現1小時通勤、2小時通達的都市圈交通發展目標。


  “作為第一批交通強國試點單位,深圳需通過一批創新性、示範性重大項目先行突破,推動深圳交通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型發展。”去年,國務院印發《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深圳成為第一批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地區之一。深圳相關負責人在加強交通強國建設專題發佈會上明確表示,將開展深莞惠都市圈軌道一體化規劃,推進一批都市圈城際鐵路項目和跨市城市軌道規劃建設。


  該負責人透露,深圳將重點在構建多向輻射陸路運輸大通道領域先行先試。為滿足深莞惠居民跨市交通出行需求,深圳將打造現代化都市圈軌道網絡作為試點任務之一,包括,協同周邊城市,加快至深汕特別合作區高鐵建設,爭取新增深圳至河源及廣州至深圳第二高鐵納入國家鐵路網規劃,推進跨珠江通道規劃建設;進一步優化深莞惠都市圈軌道一體化規劃、建設、運營體制機制,積極推動深圳至惠州城際、深圳至惠州大亞灣城際以及跨市城市軌道建設等。


  深圳高速城際鐵路建設開啟新篇章


  今年是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全面鋪開的關鍵之年,也是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週年。深圳正在搶抓機遇,促成一個個城市軌道交通和城際高速鐵路規劃落地,讓美好遠景變成現實。


  今年6月,穗莞深城際機場至前海段正式開工,這也是深圳自主建設的第一條城際鐵路。穗莞深城際機前段既承擔著沿線地區城際客流,也承擔著深圳內部組團間的通勤客流,可與在建的穗莞深、琶洲支線、佛莞、莞惠等城際互聯互通。此外,建設單位深圳地鐵還將與參建單位,在建設標準、建設速度、建設模式等方面創新,打造城際鐵路的創新示範項目。


  這一項目的開工,也意味著,由深圳主導建設的5條城際線開始“提速”。日前,作為深圳軌道交通建設主力軍,深圳地鐵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辛傑在接受採訪時透露,深汕高鐵、深惠城際鐵路、深大城際鐵路、龍崗至大鵬支線城際鐵路、穗莞深城際前海至皇崗口岸段等5個鐵路項目年底前將全面開工。


  目前,深圳正在加快高鐵、城際鐵路和城市地鐵“三鐵”建設,大力提升與周邊城市互聯互通水平。按照規劃,到2030年,深圳將形成1000公里地鐵,1000公里國鐵、城際和輕軌系統,與機場、港口、公交等其他交通工具加強接駁,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軌道上的城市”和“軌道上的都市圈”。據悉,到今年年底,深圳鐵路建設里程將達439公里,超過地鐵的在建里程,開啟深圳國鐵、城際建設新篇章。

“軌道上的”大灣區再提速 邁向智慧化、協同化、一體化

建議成立大灣區軌道交通專業管理機構


  “要想實現剛才所說的一體化的融合發展,必須城際要向下,地鐵要向上,一定要打破行政的界限,打破城際和地鐵城市軌道交通的界限。廣州地鐵集團總規劃師”歐陽長城認為,廣州地鐵和深圳地鐵可能將來都會承接城際線的一些功能,自然而然就會形成行業上的一些突破。


  歐陽長城為此建議,首先要搭建大灣區“城際+地鐵”線網互聯互通技術標準體系,其次要構建突破城市行政邊界的大灣區區域快線網絡規劃,與各市線網規劃協同,突破軌道交通行業與行政管理的體制機制,另外是整合灣區內軌道交通設施資源。


  歐陽長城提出可借鑑歐洲等國家鐵路互聯互通的經驗,創新跨城市、跨層級軌道交通管理機制,成立大灣區軌道交通專業技術管理機構,同時,依託政府管理機構,成立大灣區軌道交通企業聯盟,初期可考慮建立企業聯席會議等協調機制。

“軌道上的”大灣區再提速 邁向智慧化、協同化、一體化


培育軌道交通行業領先的本地企業


  廣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管一級調研員李小聰表示,廣州市作為我國城市交通建設的先行者,目前已經形成國內少有的涵蓋著設計諮詢、建築施工、裝備製造、營運維護以及相關增值等軌道交通全價值鏈的本地化產業結構,培育了一大批軌道交通行業領先的本地企業。


  “大灣區的軌道交通正朝著智慧化、協同化和一體化的方向發展,這代表了未來國際化灣區的綜合交通發展趨勢,這也將打造現代城市群的軌道交通的傑出樣本。”李小聰稱,廣州市發改委將在5G網絡建設方面做好規劃政策指導和服務,支持和推動灣區智慧軌道交通體系建設的發展。


  互聯互通的智慧灣區離不開各界的交流合作與協同創新,為此,大會邀請到了工業互聯網、城市軌道交通領域和大灣區政策研究領域的著名專家學者和行業領袖,分享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軌道交通的研究現狀與應用成果,探討大灣區軌道交通的發展趨勢。


智慧軌道交通與實際相結合


  中國電子信息行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主任,教授、博導董雲庭教授認為,智慧軌道交通建設並不是單獨的建設項目,而需要在智慧灣區的大背景下來考慮整體的發展情況。他指出,目前智慧灣區建設已經有基本基礎,今年以來,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發展,首先表現在5G有序地佈局,按照工信部發布的數據,到去年年底已經建成5G的基站是48萬個,連接的終端一共是1億個,連接的個人用戶是6000萬,實際上按照三家運營商發佈的數據,到今年8月份終端用戶可能已經超過1.5億。


  董雲庭稱:“我們要發展軌道交通或者是智能軌道交通,建立無縫的物聯網是必須的,因此首先需要加快推進5G建設,比如地鐵也好、軌道交通也好,人臉識別和人臉支付等系列智慧技術應用,均對低延時高網速有很高的要求。”


“軌道上的”大灣區再提速 邁向智慧化、協同化、一體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