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圩:進一步優化產業鏈供應鏈發展環境-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苗圩:進一步優化產業鏈供應鏈發展環境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產業鏈供應鏈、高質量發展、技術進步、水生態環境保護、校長專業認同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苗圩:進一步優化產業鏈供應鏈發展環境】

苗圩指出,要優化產業鏈供應鏈發展環境,強化要素支撐,加強國際產業安全合作,形成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形成新的比較優勢。一是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推進要素市場化改革,破除阻礙生產要素市場化配置和商品服務流通的體制機制障礙,推動金融、房地產同實體經濟均衡發展,切實扭轉“脫實向虛”傾向。二是強化要素支撐。構建金融有效支撐實體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推進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推動綜合融資成本明顯下降,確保新增融資重點流向製造業、中小微企業。三是營造世界一流營商環境。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創新政府管理方式,暢通政企雙向溝通渠道,構建親清政商關係。四是加強國際產業安全合作。要按照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要求,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限制,利用國內大循環吸聚全球資源要素。

摘編自《經濟日報》

【韓文秀:用心用力把高質量發展落到實處】

韓文秀認為,落實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是涉及面很廣的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堅持系統觀念,建立有效管用的激勵和約束機制。一是強化科學的績效評價和政績考核。要充分體現激勵與約束相統一的要求,促進樹立正確政績觀,突出重改革、重實幹、重實績導向,對真正敢於幹事創業、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幹部實行激勵和容錯,充分調動各級幹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積極性。二是強化政策支持引導。要與時俱進完善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政策體系,突出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提高精準性,增強決策質量和實效。三是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要加強頂層設計,完善目標、標準和政策,為各地區各部門提供工作依據和遵循;要注重發揮地方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支持各地結合自身實際積極探索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差異化途徑。四是強化幹部人才保障。要加強黨對幹部人才隊伍建設的領導,堅持德才兼備,突出政治引領,使新發展理念真正入耳入腦入心,使高質量發展真正落地落細落實。

摘編自《人民日報》

【沈春苗:技能偏向性技術進步是重塑工業發展新動能的重要抓手】

南京師範大學商學院沈春苗認為,作為工業發展新動能重塑的兩個來源,無論是傳統工業的改造升級,還是新興工業的培育發展,都將依賴於高級要素,尤其是凝結了勞動力、資本、知識和創意的人力資本的持續投入,技能偏向性技術進步具有獨到優勢。一是技能偏向性技術進步引致的技能溢價上漲是促進個體(家庭)人力資本投資的前提。人力資本不僅具有基礎要素的功能,還會引發資本和勞動等其他生產要素的收益遞增,同時作為重要的研發要素,人力資本積累也是促進知識創新和技術擴散的重要變量。二是技能偏向性技術進步是企業增加人力資本需求進而重塑新動能的重要機制。高等教育擴招以來,我國人力資本已經得到迅速積累,技能勞動力相對供給大幅增加帶來的短期內技能溢價下降,激勵企業增加對技能勞動力的投入需求並追加相應的技能偏向性技術進步的投資。三是技術進步的要素偏向性取決於價格效應和市場規模效應兩股作用相反的力量,其中,價格效應起決定性作用。當今世界範圍內的技術進步日益呈現出技術、資本和技能愈加融合趨勢,在資本和技能總互補特徵以及高低技能勞動力總替代關係的合力作用下,技能密集型產品被持續生產成為企業佔優策略,而技能偏向性技術進步引致的長期內技能溢價上漲又為技能密集型產品提供了必要的市場需求保證。

摘編自《中國社會科學報》

【陸軍等:明確“三水統籌”路徑,促進水生態系統恢復】

陸軍等指出,就水生態環境保護而言,“十四五”時期是立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好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基礎上,邁向2035年美麗水生態環境“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目標的第一個五年,應堅持系統觀念,明確“三水統籌”治理路徑,促進水生態系統整體恢復。首先,在水資源方面,堅持節約優先,保障生態用水。加強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推動建設汙染治理、循環利用、生態保護有機結合的綜合治理體系,將處理達標後的尾水進一步淨化改善後,納入區域水資源調配管理,作為區域內生態、生產和生活補充用水,保障河湖生態流量(水位),維護河湖生態系統持續向好。其次,在水生態方面,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加強源頭治理,優先對水源涵養區、河湖生態緩衝帶等產水、護水、淨水的國土生態空間實施保護修復,開展植樹造綠、水土保持,恢復河湖自然岸線。再次,在水環境方面,深化汙染治理,持續提升水質。持續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高質量發展,推進清潔生產,推進重點行業和重要領域綠色化改造。

摘編自《中國環境報》

【陳學軍:建構校長專業認同的四個支點】

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院長陳學軍指出,今年9月,教育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進一步激發中小學辦學活力的若干意見》,明確了“校長是關鍵”的定位。校長是教育事業發展的關鍵,專業認同則是校長專業化的關鍵。當前校長專業認同的建構與發展面臨著一些困難:其一是校長專業認同本身的模糊性,其二是校長專業認同的競爭性,其三是校長專業認同的制度約束。在此分析下,可以明確建構與發展校長專業認同的四個支點:一是完善校長專業標準。在突出“能力為重”的理念基礎上,強化校長專業認同的重要性,明確校長專業認同的內涵與要求。二是營造有利的制度環境。《意見》中已經作出相應部署,如“加快推進校長職級制改革,制定校長職級制實施辦法”“明晰政府、學校權責邊界,處理好政府辦學主體責任和學校辦學主體地位之間的關係”等。三是優化校長培養培訓工作。要從培養培訓的目標、體系和內容上,強化校長作為“專業學校領導者”的身份定位與角色要求。四是強化校長專業發展共同體建設。通過專業發展共同體建設,明確校長專業認同的意涵,促進反思校長領導角色的擔當,增進校長專業認同的信心。

摘編自《中國教育報》

(光明網記者 趙宇整理)

苗圩:進一步優化產業鏈供應鏈發展環境

來源: 光明網-理論頻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