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圩:进一步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环境-今日头条-手机光明网

苗圩:进一步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环境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产业链供应链、高质量发展、技术进步、水生态环境保护、校长专业认同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苗圩:进一步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环境】

苗圩指出,要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环境,强化要素支撑,加强国际产业安全合作,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形成新的比较优势。一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破除阻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切实扭转“脱实向虚”倾向。二是强化要素支撑。构建金融有效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推动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确保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制造业、中小微企业。三是营造世界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政府管理方式,畅通政企双向沟通渠道,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四是加强国际产业安全合作。要按照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要求,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利用国内大循环吸聚全球资源要素。

摘编自《经济日报》

【韩文秀:用心用力把高质量发展落到实处】

韩文秀认为,落实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是涉及面很广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坚持系统观念,建立有效管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一是强化科学的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要充分体现激励与约束相统一的要求,促进树立正确政绩观,突出重改革、重实干、重实绩导向,对真正敢于干事创业、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干部实行激励和容错,充分调动各级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二是强化政策支持引导。要与时俱进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提高精准性,增强决策质量和实效。三是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目标、标准和政策,为各地区各部门提供工作依据和遵循;要注重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支持各地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差异化途径。四是强化干部人才保障。要加强党对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坚持德才兼备,突出政治引领,使新发展理念真正入耳入脑入心,使高质量发展真正落地落细落实。

摘编自《人民日报》

【沈春苗: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是重塑工业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抓手】

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沈春苗认为,作为工业发展新动能重塑的两个来源,无论是传统工业的改造升级,还是新兴工业的培育发展,都将依赖于高级要素,尤其是凝结了劳动力、资本、知识和创意的人力资本的持续投入,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具有独到优势。一是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引致的技能溢价上涨是促进个体(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前提。人力资本不仅具有基础要素的功能,还会引发资本和劳动等其他生产要素的收益递增,同时作为重要的研发要素,人力资本积累也是促进知识创新和技术扩散的重要变量。二是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是企业增加人力资本需求进而重塑新动能的重要机制。高等教育扩招以来,我国人力资本已经得到迅速积累,技能劳动力相对供给大幅增加带来的短期内技能溢价下降,激励企业增加对技能劳动力的投入需求并追加相应的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投资。三是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性取决于价格效应和市场规模效应两股作用相反的力量,其中,价格效应起决定性作用。当今世界范围内的技术进步日益呈现出技术、资本和技能愈加融合趋势,在资本和技能总互补特征以及高低技能劳动力总替代关系的合力作用下,技能密集型产品被持续生产成为企业占优策略,而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引致的长期内技能溢价上涨又为技能密集型产品提供了必要的市场需求保证。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陆军等:明确“三水统筹”路径,促进水生态系统恢复】

陆军等指出,就水生态环境保护而言,“十四五”时期是立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基础上,迈向2035年美丽水生态环境“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目标的第一个五年,应坚持系统观念,明确“三水统筹”治理路径,促进水生态系统整体恢复。首先,在水资源方面,坚持节约优先,保障生态用水。加强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推动建设污染治理、循环利用、生态保护有机结合的综合治理体系,将处理达标后的尾水进一步净化改善后,纳入区域水资源调配管理,作为区域内生态、生产和生活补充用水,保障河湖生态流量(水位),维护河湖生态系统持续向好。其次,在水生态方面,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加强源头治理,优先对水源涵养区、河湖生态缓冲带等产水、护水、净水的国土生态空间实施保护修复,开展植树造绿、水土保持,恢复河湖自然岸线。再次,在水环境方面,深化污染治理,持续提升水质。持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高质量发展,推进清洁生产,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

摘编自《中国环境报》

【陈学军:建构校长专业认同的四个支点】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陈学军指出,今年9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校长是关键”的定位。校长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专业认同则是校长专业化的关键。当前校长专业认同的建构与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其一是校长专业认同本身的模糊性,其二是校长专业认同的竞争性,其三是校长专业认同的制度约束。在此分析下,可以明确建构与发展校长专业认同的四个支点:一是完善校长专业标准。在突出“能力为重”的理念基础上,强化校长专业认同的重要性,明确校长专业认同的内涵与要求。二是营造有利的制度环境。《意见》中已经作出相应部署,如“加快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制定校长职级制实施办法”“明晰政府、学校权责边界,处理好政府办学主体责任和学校办学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等。三是优化校长培养培训工作。要从培养培训的目标、体系和内容上,强化校长作为“专业学校领导者”的身份定位与角色要求。四是强化校长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通过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明确校长专业认同的意涵,促进反思校长领导角色的担当,增进校长专业认同的信心。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光明网记者 赵宇整理)

苗圩:进一步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环境

来源: 光明网-理论频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