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葉歸根》:荒誕的喜劇情節背後,呈現出小人物的離合悲歡

《落葉歸根》是由張楊執導,趙本山、宋丹丹、洪啟文、胡軍、郭德綱等演員聯袂出演的公路喜劇片,於2007年1月19日在中國內地首映。

該片曾獲得第44屆臺灣金馬獎觀眾票選最佳影片以及第57屆柏林電影節獨立影評人最佳電影獎。而主演趙本山更是憑藉在影片中自然的演技,獲得第44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提名。

影片雖然看起來荒誕離奇,卻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成。2005年初,湖南農民工左家兵意外死亡,同鄉工友李紹與幾位老鄉一起護送工友的屍體還鄉。這一真實感人的故事被導演進行了戲劇化的改編,創作出一部富有深厚人文意義的影片——《落葉歸根》。

《落葉歸根》:荒誕的喜劇情節背後,呈現出小人物的離合悲歡

魯迅先生說過:“悲劇是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是將那無價值的撕碎給人看。”從這兩點來看,《落葉歸根》既是喜劇,也是悲劇。導演張楊在影片中勾畫出一副樸實細膩的生活百態,表現出底層小人物的悲歡離合。

底層人民的生存寫照

在《落葉歸根》這部影片中,主人公老趙並不是標準意義上的“道德模範”,相反,他就是一位樸實憨厚的老農民。為了兌現當初對工友許下的諾言,他跨越千山萬水,一根筋地要將工友的遺體帶回家鄉,好讓工友能夠“落葉歸根,入土為安”。

《落葉歸根》:荒誕的喜劇情節背後,呈現出小人物的離合悲歡

主人公老趙可以說是社會底層人物的代表,雖然淳樸善良,但沒啥文化,不懂得什麼大道理。就像老趙說自己的工友老劉一樣“我這兄弟一輩子就兩個字,窩囊!”可老趙自己又何嘗不是呢?他們一生所求的不過是簡單地活著,掙點錢以便養活一家老小,可現實偏偏不願放過他們。

一路上,老趙被趕下車、被偷、被懷疑、被誤解,當得知象徵著希望的5000塊撫卹金全是假錢時,老趙絕望了,他沒法對老劉一家老小交代呀!他哭著將錢燒給工友老劉,然後打算陪老劉一起“上路”。

《落葉歸根》:荒誕的喜劇情節背後,呈現出小人物的離合悲歡

演員宋丹丹在影片中飾演一位靠賣血、撿破爛供兒子上大學的單身母親。老趙在地下販血點遇到了同來獻血的她,後來兩人一同被帶到救助站,老趙與她一同主演小品“雙簧”,彼此漸漸走到對方的心裡。

在與女人談心的過程中,老趙瞭解到女人供養兒子上大學的艱辛,可到頭來兒子卻嫌棄她的身份並拒絕和她見面。女人沒有哭訴兒子的不孝,而是用包容的語氣說:“我娃是個大學生,有出息,他嫌棄我也是正常的!”說這話的時候,她的眼裡是含著淚的。

《落葉歸根》:荒誕的喜劇情節背後,呈現出小人物的離合悲歡

電影是對現實的最好的一種記錄方式,它可以全面地反映出人們的生活和生存面貌。宋丹丹將一個堅強、慈愛的母親形式展現的淋漓盡致。同時,導演塑造影片中母子兩人的形象,其實是為了啟發觀眾關於當代社會價值觀的進一步思考。

除了老趙和拾荒女人,在影片中導演還塑造了許多形象鮮明的社會底層的小人物。在富人眼中,他們可能是卑微的、無知的,可是他們卻有一顆柔軟善良的心臟。猶如蒲草,雖然卑賤,卻堅韌頑強。

隱喻意象下的人性之思

電影敘事學理論尤為重視隱喻的作用,認為敘事是一個選擇與組合的過程,而隱喻則是從思想觀念的角度重新講一個故事。在《落葉歸根》這個聚焦小人物的影片裡,導演多次使用隱喻來表達電影語言,促使人們從銀幕上的悲歡離合中思考現實人生。

1、 “落葉歸根”

關於影片名字,其實背後還有一段故事。據說影片原名《落葉》,趙本山在看完了劇本之後,認為《落葉》這個片名比較虛,最後導演張楊決定聽取趙本山的建議,將名字改為《落葉歸根》。

“落葉歸根”,這是個非常能夠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詞彙。在家千日好,出門半朝難。中國傳統的農耕文化和家國觀念,促成了落葉歸根思想的形成。在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的促使之下,故鄉故土便成為遠方遊子心目中的“根”,是他們精神上、思想上的寄託和思念。

《落葉歸根》:荒誕的喜劇情節背後,呈現出小人物的離合悲歡

在影片《落葉歸根》裡,老趙和老劉是在外打拼的男人,是家裡的頂樑柱,但他們同時也是遠離家鄉的遊子。因為酒桌上隨口承諾,老趙千里跋涉,也要將工友的遺體送回家鄉安葬,好讓老劉能夠落葉歸根。

導演一方面讓我們看到凝結在中華遊子心中的故鄉情,另一方面也讓觀眾從老趙身上看到人性的光輝,感受到人與人之間深深的情誼。

2、車

“我們站在這個荒涼的世界上,我們是20世紀的眾生騷動在它的黑暗裡,我們有機器和制度卻沒有文明,我們有複雜的感情卻無處歸依,我們有很多的聲音而沒有真理,我們來自一個良心卻各自藏起。”

——穆旦《隱現》寫於1947年

從深圳到重慶,這是一條望不到頭的返鄉路,既定環境下,車就成了影片中一個獨特的意象表達。在《落葉歸根》中,車隱喻著人性的對立,一面象徵著人情冰冷的現代化社會,一方是樸質醇厚的鄉村文明。

老趙一開始是將工友老劉偽裝成醉漢帶上大巴車,打算乘坐大巴車直接返鄉。可是,當得知老劉是一個死人之後,車上的乘客不幹了。衣著光鮮的女乘客叫囂著讓司機給她退票,車上的其他乘客也紛紛叫嚷著自己不能和死人坐在一起

,“誰知道有沒有傳染病!”就這樣,老趙和老劉被司機趕下了車。

《落葉歸根》:荒誕的喜劇情節背後,呈現出小人物的離合悲歡

老趙揹著老劉徒步往前走,漸漸沒了力氣。他將老劉放到路邊,假裝他是心臟病犯了,可是過路的司機們都視而不見,沒有一輛車願意停下來搭他們一程。天色將晚,這時路過一輛開著拖拉機的老農,他看到路邊的老趙和老劉,很是熱心地把他們送去了醫院。

《落葉歸根》:荒誕的喜劇情節背後,呈現出小人物的離合悲歡

影片中用車表示階級對立的場景處處可見。大巴車和拖拉機、轎車和工程車的對比鮮明,其所表現出的人性的對峙更增添了影片荒誕的意味。伴隨著現代文明成長的,不是精神的富足,而是道德的滑坡。而這,不禁讓我們深思,所謂的現代化文明,究竟是社會的進化還是退化?

3、家

“我想要有個家,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時候,我會想到它;我想要有個家,一個不需要華麗的地方,在我受驚嚇的時候,我才不會害怕……”

在這條艱難的回鄉之路上,老趙遇見過情場失意的貨車司機、無兒無女的孤寡老人、辛苦供兒子上大學的拾荒女人、遠離家鄉開店的髮廊小妹等一個個鮮活的人物。現在看來,《落葉歸根》就像是一條珍珠項鍊,老趙背屍返鄉是串聯起珍珠的那根線,在這根主線的牽引之下,我們看到了處於社會底層的芸芸眾生。

在影片中,其實每個人都缺少一份歸宿感。老劉一直在外面打工,早已和家鄉親人失去聯繫,可仍想著“落葉歸根”;

火車司機漂泊在外,可是卻一直想要找回昔日的愛人;無兒無女的孤寡老人在活著的時候自己給自己辦葬禮,其實也是為了感受有家人陪伴的滋味;拾荒女人在養大自己的孩子後,最想唱的歌就是《我想有個家》,那一刻,她忍不住哭了。

《落葉歸根》:荒誕的喜劇情節背後,呈現出小人物的離合悲歡

家是什麼?歌詞其實已經告訴我們答案了。它不是一個概念意義,而是切切實實的存在。家裡,有摯愛的親人、有美味的飯菜、有溫馨的氛圍。它是一個可以讓人卸下滿身防備的地方,不必憂心傷痛,只需憧憬未來。

結語

面對當今電影界越來越商業化的現實,我們也便更能懂得《落葉歸根這部電影的人文價值。曾有人這麼評論:“《落葉歸根》是對底層人民生活的一次關注,同時也是探討中國現代化進程中人與人關係的變革,是現代社會經濟活動對傳統的生活態度和價值觀衝擊程度的一次檢驗。”

電影是夢,是世界第七大藝術,但同時也是理想的最高表現形式。莎士比亞在幾百年前就說過,這是時代的苦難,這是瘋子給瞎子領路的時代。

當物質主義沖刷著時代,我們在《落葉歸根》裡仍舊可以找到失落已久的道德追求。“草根”老趙演繹出的善心善行,成為鑲嵌在時代深處的高貴品德,也向社會傳達崇德向善的道德力量。

電影傳承文明,靈魂身處有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