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的理財是買短期的好,還是買長期的好?需要考慮哪些因素?


現實中,銀行的理財產品期限,短則幾天,長則幾十天,很多人對於該買長期還是短期,總抱有疑惑,不知道如何選擇,那銀行理財產品要到底要買長期還是短期的呢?

有無轉讓平臺?

大家都知道,對於定期的理財產品,產品未到期之前是不允許提前贖回的,不論你如何著急或者是你願意犧牲自己的收益都沒辦法提前。在這種情況下,購買長期理財產品是存在一定的風險性的,因為未來沒有人可以預計得到,故而在沒有轉讓功能的情況下,我更加建議選擇中短期的(半年以內的)理財產品更好。

但如果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有推出轉讓的功能,那麼我就會建議你選擇長期的理財產品,一則期限越長,收益率越高,這個是共識;二則具備轉讓功能,使得資金的流動性大大加強,一旦有所需要,資金隨時可以變現。

資金量充足

上述方法主要是針對資金不足的人群而言,如果說你的個人資金足夠(不需要很多,五萬或者十萬即可),那麼你可以選擇錯期分配。在2018年5月,資管新規落地後,不少銀行就已經開始推行1萬起點的理財產品了,因此如果你有5萬元可以錯配五個期限,如果有十萬元,可以錯配十個期限,基本上每2個月內都有理財產品到期,大大提高流動性。

開放式理財產品

開放式理財產品又稱之為活期理財產品,俗稱之為T+0理財產品,也就是可以隨時贖回的理財產品,不過這個產品目前不是每個銀行都有發行的,你可以在銀行官網或者你們當地的大銀行諮詢一下,隨時贖回的理財產品,其收益率會較定期理財的收益率略低一點,但是流動性大大提高。


鯉行者


大家好!作為一位資深銀行員工,以及一名金融專業碩士,我來分享一下我的答案:在當前市場條件下,如果一筆資金可以長期用於理財,肯定是買長期的好;如果該筆資金未來只是偶爾用來週轉,而且擁有低成本的負債渠道可解決屆時的資金需求,也建議買長期的。除此之外,則應根據未來資金使用情況,選擇相應期限的理財。為什麼這麼說呢?主要考慮三點因素:

1、一般來說,期限越長,銀行理財收益越高。而且理財產品募集期較長,循環購買短期理財,實際收益率還要打折扣。

上圖是工商銀行在售的幾款理財產品,可以明顯看出來,產品期限越長,預期收益率越高。購買銀行理財,有一點需要提醒大家特別注意,那就是募集期。大部分銀行理財產品的募集期都是7天,在這期間,資金是按銀行活期存款利率(0.3%-0.35%計算利息的)。循環購買短期理財的話,因為享受理財收益的時間短,實際收益率還要大打折扣。比如說,循環購買1個月的理財產品,考慮到每次7天的募集期,加上選擇產品的時間,一年大約只能買10次,也就是隻能享受10個月的理財收益。相比於購買1年期的理財產品,不僅收益低,還要損失兩個月的收益,非常不划算。

2、當前我國正處於經濟下行週期,而且人民幣貶值壓力不大,央行加息的可能性極小。

購買銀行理財時,有一點也非常重要,那就是未來利率走勢如何。如果是處於加息週期,短期產品比長期產品相對更有優勢,如果是處於降息週期,則長期產品比短期產品更有優勢。

央行決定是否加息,一方面要考慮國內經濟形勢,另一方面要考慮國際主要經濟體的貨幣政策以及人民幣的匯率走勢。

當前,我國經濟仍處於下行週期,穩增長是優先目標,加息將進一步減緩經濟增速,顯然不在央行的選擇範圍內。另外,今年以來,美元兌離岸人民幣匯率已貶值1.71%,也就是說人民幣一改去年大幅貶值的局面,反而升值了。

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美聯儲放慢加息節奏的形勢下,人民幣貶值壓力很小,央行也就更加沒有加息的動機了。由此分析,2019年,我國央行加息的可能性極小,貨幣政策較為寬鬆,市場利率還有望進一步走低。這也意味著,隨著時間的推移,短期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還有可能下降。

3、個人或家庭當前及未來的現金流情況,以及是否具有低成本的負債來源,是理財決策的關鍵因素。

除了理財產品本身的特點以及利率走勢外,影響理財決策的關鍵因素還是個人或家庭的財務狀況。如果一筆錢1個月以後肯定要花出去,那麼就只能買1個月的短期理財,也就無所謂買短期的好,還是買長期的好了。

這裡有一點需要提示大家:在投資理財過程中,要學會合理使用負債。假設一筆錢未來1年內可能要用,用的話也就是週轉幾天。此時,就要看是否擁有銀行信用貸款的授信額度,以及購買的理財是否能進行質押貸款或者是否支持轉讓了,換句話說,就是要用錢的時候有沒有地方借錢週轉一下。如果有的話,就可以放心大膽地去買長期的理財,獲取更高的收益了。因為借錢用幾天花不了多少利息,算下來肯定是買長期的理財更划算。

最後總結一下,考慮到以下兩點:

  1. 理財期限越長,一般收益越高,以及理財產品具有較長的募集期,長期理財在收益上的優勢非常明顯;
  2. 當前市場條件下,央行加息可能性極小,市場利率有可能進一步走低,購買短期理財的話,未來再投資時收益可能更低。

因此,建議在購買銀行理財時,應根據個人或家庭當前及未來的現金流情況,以及是否具有低成本的負債來源,優先選擇長期的理財產品。

如果覺得我說的有道理,就請點個贊支持一下吧。

歡迎關注《小錢說金融》,一起傳播金融常識,讓生活更美好!


小錢說金融


一般來說,銀行理財產品的期限越長,收益率就越高。但這並非鐵律,因為銀行理財出現收益與期限“倒掛”現象也不是沒有的。



理財產品到底是選擇短期,還是中長期?相信很多人都認為,購買理財產品越久收益越大,其實選擇一款理財產品,期限並不是唯一的考慮因素。

通常情況下,選擇銀行理財產品的期限主要還是看以下兩方面的因素:

首先,必要要考慮一下資金在短期內的流動性需求或者其他方面的用途;

其次,需要考量國內的經濟大環境,尤其是在貨幣政策取向上,未來有沒有升息通道或者是降息。比如說2019年1月4日央行宣佈降準1個百分點,銀行可貸資金增多,各地多家銀行的首套房貸利率明顯出現鬆動跡象。與此同時,銀行理財產品和貨幣市場基金的市場收益率都面臨下行壓力。



根據以上兩條,如果你在短期內沒有其他資金需求,那麼在降息通道下應當選擇中長期理財產品,比如說目前就是考慮購買中長期產品的時機。因為降息會導致理財產品收益持續走低,而中長期理財產品的收益在理財產品存續期間收益率鎖定了,不會因為降息而調整。


很明顯,提前鎖定高收益,這樣就可以避免投資短期理財產品到期後的資金閒置而產生的是損失。反之也是如此!


東震木


購買銀行的理財產品確實需要多方面綜合考慮,儘可能使利潤最大化,那麼,購買銀行理財到底需要考慮哪些因素呢:

一、央行的利率政策:

這個可以說是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最需要考慮的因素了,因為央行的利率變化會直接影響到你對理財產品的週期配置是否合理,打個比方說,如果你現在做了三年的定期存款,結果一年後央行上調利率了,那麼你這個三年定期存款就有點虧了。

個人認為,從目前的經濟形勢來看,央行在2019年加息的可能性不大,有可能會降息,因此,從央行的利率政策這個角度來考慮的話,現在做中長期定存或者購買國債比較划算!

二、個人的資金流動性:

對於我們大多數老百姓來說,基本上都是拿工資存點錢,全家的開支可能就指望著這筆錢,因此,如果你沒有除工資之外的額外經濟來源的話,在做理財的時候,最好是短期+中長期做一個理財產品的組合,這樣既可以保證日常不時之需,也能使利息最大化。

三、理財產品的類型:

如果你是在銀行買的股票型基金,那麼你就得考慮目前股票市場是處在一個什麼樣的位置,是已經見底還是還有繼續回調的空間;如果你是購買的貨幣型或者債券型基金,那就要考慮央行利率的變化;如果你是買的短期高利息理財,這樣的理財一般是流入房地產,那麼你就得考慮房地產未來的走向......

總的來說,不同的理財產品需要考慮的因素是不太一樣的。

以上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如果對你有益,就請點個贊,如果還有其他問題,可以私信我!


K濤資本


銀行理財買短期還是買長期好,最主要有兩大因素決定:一是收益率,二是個人用錢計劃。另一個很少朋友提及的因素是對未來市場利率趨勢的預測。

1.收益率是我們考慮買短期還是長期的重要因素。

通常來說,銀行理財產品期限越長,其收益率會越高。短期銀行理財產品有類似貨幣基金,每天都可以買入和提現。長期理財產品類似定期存款,有一年兩年甚至三年五年。目前銀行理財收益率從3%-5.5%。

2.根據個人用錢計劃決定買短期還是長期理財。

選擇理財產品期限的第二個重要因素是充分考慮個人的用錢計劃。例如,1年後需要裝修房子,預計要用30萬,那麼在選擇理財產品時最好選一年以內期限的。理財產品通常不允許提前支取,若中途想用錢非常麻煩。

3.通過經驗預測未來市場利率趨勢,以判斷買短期還是長期理財產品。

簡單來說,當我們預測到未來一年貨幣寬鬆,信用寬鬆,那麼極有可能發生理財收益率降低,2019年就是這樣的情況。於是我們最好能夠買長期的理財產品,因為往後收益率會繼續下調,長期的能夠鎖定高收益。

回到主題,要買長期還是短期銀行理財產品,是根據個人實際情況來判定的,收益率、期限及未來利率市場預測是選擇的三大重要因素。


大南山伯爵,NUS博士後,資深金融科技人士,用專業的知識、大白話的方式為您科普投資理財,讓天下沒有難懂的金融!歡迎關注、留言交流。


大南山伯爵


銀行的理財短期的收益肯定沒有長期的收益高。這裡面就要考慮以下的一些因素。

1、央行在2019年的貨幣政策

在2019年春節之前央行已經有過兩次降準。從當前的形勢判斷央行在2019年極有可能還會有降息的行動。如果央行降息的話,對於銀行理財產品來說,收益肯定也會降低不少的。因此,從這點來看,在2019年的銀行理財我還是傾向於短期的好!

2、個人的實際情況!

如果個人有一筆閒錢,這筆錢在三五內也用不到。那麼,當然可以考慮一些長期的理財產品了。在京東金融裡面,有的銀行理財產品,五年期的存款理財收益達到了5.45%的水平,是相當高水平的理財產品了。即使降息的話,這個收益由於是提前鎖定的,因此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當然,如果這筆錢也有可能會用到的話,還是可以考慮一下騰訊理財通裡面的一些短期的產品。這些產品的收益也能達到4%左右。在短期理財裡面是相當高的了。

3、銀行的活動!

現在的銀行,為了拉存款,時常會推出一些促銷活動。比如前不久有銀行就打了存5000元送拉桿箱的活動。這些產品有的是短期的也有的是長期的。具體要到當地銀行諮詢,或是到網上銀行去了解下。

個人覺得,長期理財的收益肯定要比短期收益要高!如果不急著用錢的話,可以考慮一下銀行的長期理財產品!


股海重生2015


一般來說,銀行同一時間發售的同一類型理財產品,期限越長,收益越高。不過從理財的出發點上來講,不是以投資期限的長短來判斷好壞,而是以是否滿足自己的投資需求來判斷投資是否合理。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較短期限有可能產生的弊端:

1、 收益偏低。除了少數出現理財利率倒掛的情況,大多數時間同銀行同時間同類型的理財產品期限越長,收益越高。

2、 資金閒置。投資者一般在理財產品到期後都會繼續購買,如果期限太短到期後有沒有及時續購,資金就會閒置。

3、 募集期影響。不論是長期還是短期的理財產品,募集期平均都在5天左右,如果產品期限短,會拉低產品的實際收益。

較長期限最大的弊端就是流動性差。目前銀行理財的購買起點為5萬元,10萬元、50萬元甚至更高(資管新規下未來起購門檻將降至1萬元),雖然有部分銀行允許產品提前轉讓,但大多非結構性理財產品都是封閉式預期收益型的,也就是說如果在購買期間遇到急用錢的情況會比較麻煩。

瞭解完投資期限長短的利弊,那麼我們在買理財產品時應該結合自身考慮哪些因素呢?

1、個人對資金的需求狀況

個人對現金的需求情況,決定了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期限。比如,你在半年後需要用這筆錢,自然就不能購買期限超過半年以上的產品。

2、利率政策以貨幣市場環境

簡單來說,如果央行有加息的預期,購買中短期理財產品,加息後銀行發售的理財產品收益率可能更高;如果有降息預期,就要購買中長期理財產品,提前鎖定高收益。

從目前的背景來看,去槓桿告一段落,貨幣政策趨於寬鬆,元旦以來央行已經屢次釋放流動性,從這個角度來考慮的話,中長期理財產品會更合適。

3、風險承受能力

不同理財產品的投資標的不同,比如結構性產品中有掛鉤股票、債券、外匯、黃金、指數的,風險也各不相同。理財產品也從低到高分為R1、R2、R3、R4、R5五個等級。投資者應接受銀行的風險承受能力測試,依據風險承受能力購買相應風險等級的理財產品。


度小滿金融


1、銀行的理財產品,短期也好,長期也好,最大的區別就是2點,一是利率不同,短期的收益率低,長期的收益率高。二是流動性不同,短期的流動性相對好,贖回的機會成本更低,長期的流動性差,贖回的機會成本高。

2、如果不考慮安全性、投資門檻、申購期和贖回期、理財產品的結構設計(投資標的、管理人、管理成本等),只考慮短期和長期這個時間因素的話,那麼毫無疑問最關鍵的就是自己的理財目標(用錢計劃),也就是如果你的錢只有幾個月的空閒期,那麼毫無疑問就只能買短期理財產品,但如果你的錢都是閒錢,幾年內不會去動用它,那麼綜合考慮買入長期的更好。

3、但是理財產品收益率的變化與貨幣政策(比如加息還是降息週期)、股票市場的走勢、市場的階段或者整體流動性趨勢也是密切相關的,比如如果加息週期到來的外,理財產品往往也會不斷收益率盤升,此時短期可以優先考慮,這個其實與買房子殊途同歸,應該說金融屬性的投資品種都這樣吧。


遁逃者


從收益看,第一反應肯定是長期好。但今天打算說點和別人不一樣的!

還是先給提問的客官把脈一下吧,猜一猜客官是什麼樣的投資性格~~

1.直接提問銀行理財而非存款,說明並不滿足於銀行存款帶來利息,希望有更高的收益。

2.對於銀行理財的風險、收益依然有一些疑問,在考量安全的邊界。

3.內心應該是渴望“穩穩幸福”、“安全理財”,不太希望冒險的那種~


從銀行理財的規律看,預期年化收益與封閉期長短成正比。但是如果有“理財轉讓”功能的話,不如購買最長期限,博取最高預期收益,無視“封閉期”。

傳統模式下,理財不僅有一個月到一年不等的“封閉期”,而且“不可提前支取”是慣例,但目前部分銀行推出“理財轉讓”功能,破冰了“封閉期”,目前支持此功能的銀行有浙商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中信銀行、寧波銀行等——滿足客戶急需現金時的變現需求,而且基本也能鎖定較高收益。

與其他中小平臺提供的“轉讓”服務不同,銀行理財轉讓目前基本不收取任何中間費用,且由於平臺背書能力強大,撮合成功率高,所以即便是應急轉讓一筆理財,也不會產生本金損失或者收益大幅打折的情況。試想,假設您購入一筆預期年化收益為4.9%的365天理財,半年後因急用錢轉讓之後,只獲得了4.7%的收益,這仍不失一筆“有賺”的投資。



買銀行理財還需要考慮哪些因素?

1.分清銀行自發理財產品與代銷產品。

銀行自發理財產品,起購金額1萬元,在中國理財網有備案,有編碼可查詢,在網點購買需面籤、做風險測評,有書面協議。目前為了簡化流程,客戶通過手機銀行、電腦網銀等渠道購買時,理財協議書是以電子版形式呈現,勾選“同意”視同認可協議。

一般代銷產品銀行會註明代銷,一般以銀保類理財產品較為常見,銀行僅為代銷渠道之一。


2.銀行理財非存款,風險等級分5檔,屬性都是“非保本”,不是每檔都能穩操勝券。

目前老百姓較能接受的是低風險、中低風險兩檔的產品,這類理財產品資金大多投向債券、貨幣市場工具、同業存款、貨基、債基等固收類工具等,相對風險係數小,往期兌付概率大(不代表未來)。

而像有些理財產品,風險等級標註中、中高,預期年化收益雖然寫著可達8%或者9%,但細看其投資結構,可能掛鉤高風險投資衍生品,未必能實現預期中的收益,這一點務必向客戶經理詢問清楚。


3.“去剛兌”趨勢下,理財收益將持續處於下行通道。趁年底入手鎖定幾筆銀行理財,應該還是不錯的選擇。


米蟲理財手賬


銀行理財購買短期好還是長期好?

建議短期,當然要根據你自身情況分析,需要考慮以下因素:

1.安全性,做理財投資都是想要在保障本金安全的基礎上有一定收益,有的人可以承受一定的本金損失,所以安全性是需要首要考慮的因素;

2.靈活性,這就是短期和長期的考慮,如果你能夠預計一年內不會動用這筆資金,可以買一年;如果三年不會動用,可以買三年;但是如果不清楚後期乃至長期是否會動用,建議選擇短期理財,這樣靈活性更高,能夠滿足及時之需;

3.收益率,收益的高低肯定也是需要考慮的因素,在前兩個因素基礎上,當然是選擇收益率更高的產品。當然一般來說期限長短和收益高低是成反比關係的,這就需要你自己根據自身情況進行衡量了,儘量選取到平衡點,讓資金能夠最大化合理投資。

最後,送上理財產品都會提醒的一句: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