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無用”事,才能當“有用”人


人的生存,需要有一種安身立命的信條,堅持這種信條,才不至於隨波逐流,被動的裹挾在每日的忙碌辛勞中,到老也不知道一生為了什麼。

真正的信條,是需要尋找的,是需要有參照系的。社會沒有說明書,人的認知又是一個漫長累計的過程,沒有實踐就沒有經驗,但沒有啟發,我們的智慧很可能來的太晚,等到有了感悟再回頭看,很可能發現自己已經在茫然的誤區中走的太遠,錯過了許多生命本身的美好。

《道德經》,就是幫助我們發現自然的本質,觀照內心的聲音,讓我們在定靜中,從容面對紛繁的指路明燈。

人們總覺得《道德經》是玄妙和難以認知的,那是因為長久的學習經驗讓我們只知道硬知識。人的知識體系,除了硬知識,還有軟知識。硬知識是我們從小到大習得的知識,比如語言、數學、公式、工具、技巧等,這些東西人人都能夠通過社會化的學習獲得,但是軟知識是很難通過某種方式傳遞的,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知識,比如我們的認知層面,思考的維度,創造的能力,對於自我的理解等。硬知識幫助我們完成學業,處理工作,但是軟知識才是起到支配作用的行為源頭。

人們容易把大把的時間投入到硬知識的學習中,因為硬知識能夠帶來立即的好處,是顯性的,但是軟知識的獲取,則需要經過長久的反思和總結,再通過實踐進行驗證,這就是很多人不注重軟知識的原因,它太隱晦,太難以捉摸。人們整日忙碌,耗盡心力,哪有精力凝神思考,考慮長遠。這就是很多人渾渾噩噩一生的原因,不在心力上用功,就只能在體力上消耗,沒有想明白方向,就已經飛速上路,直至生命的盡頭,還是沒明白為什麼而活。

如果找到人生的源代碼和規律是一道命題,那麼在《道德經》裡,我們能找到各自想要的答案。

做“無用”事,才能當“有用”人

《道德經》分為兩部分,道和德。道是講萬事萬物的規律的,德是講我們如何運用和掌握這些規律去實現自我的。

規律是怎麼形成的?規律是在有和無之間相互轉化的結果。所以有和無是《道德經》中的核心論述之一。很多人覺得有是有用的,講無就是一種玄學和雞湯,其實不是。有無都是相生的,沒有無就沒有有。比如,夏天的樹枝繁葉茂,但是冬天就會無花無葉。如果沒有冬天的無,大家可以想象會有夏天的繁盛嗎?老子總結的就是:“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什麼意思呢?我的理解是,很多時候看不到的東西才是可以用的東西,它為看的到的東西提供了便利。比如說你認為社交很有用,但是社交的前提是大家在一個層次上,人們常說不在一個圈層不要強融。那麼真正想要實現社交該怎麼辦呢?不是功利的不停的趕場子,表面看起來熱熱鬧鬧稱兄道弟,而是在看不見的地方,努力升格自己的思想,提高自己的能力,這樣,圈子不用你強融,會自然的找到你。

一個企業的長久發展力,真正的決定因素是人,是企業家和團隊。

所以我們要學會看人,重視看人。好的企業和差的企業相比,差的企業就差的很遠嗎?事實上未必。大家都有差不多的組織架構,有差不多的制度,有差不多的運營模式,但是為什麼結果上就差了很多,那是因為企業家的決策水平有高下之分。決策如果是可以數據化的,可以方法論的,那麼所有掌握方法的人應該可以做出相同的選擇,可事實是,決策更多依靠的是企業家的感知、判斷力這些看不見的東西。舉個例子,京東在發展過程中,有過幾次重要的轉折點。京東是從賣光碟、刻錄機、錄像機起家的,在2003年非典的時候,零售業遭到衝擊,京東的員工開始在網上發帖子推銷光盤,開啟了線上業務。2004年的時候,劉強東嚐到了互聯網的甜頭,決定關閉全部線下業務和門店,徹底轉型電商。當時,幾乎所有人都是不同意的,因為線下業務已經有近億的銷售額,捨棄這些眼前的利益,投入到一個未知的戰場,簡直是異想天開、自取滅亡。現在回頭看,劉強東的決策是極其正確的,但是這樣的決策當時的財務數據是不支持的,過去和現在的佐證也是不支持的,可它迎合了未來的趨勢,順勢而為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所以,真正優秀的企業家做決策,是超越大數據,超越我們認為的知識儲備的,他們用心智、想象、膽識做出的選擇,都是看不見摸不著的,這些看起來“無”的,“空”的東西,是扭轉局勢的根本力量。

做“無用”事,才能當“有用”人

說了這麼多,回到我們普通人的生活。我並不是說硬知識不重要,硬知識可以保證我們日常行為的理性,滿足生存的需要,而且隨著硬知識的積累,可以幫助我們提升格局和自信,但是我們也不要忘了關照內心,找到自己做人做事的原點。正如《道德經》裡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你做事情的“一”是什麼,你堅持的“一”是什麼,決定了你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以及你對身邊人的影響。生活中我們經常因為有用的東西捨棄或滯後無用的東西。比如雙十一“剁手”我們可以花很長的時間盯著手機買東西,買下的書卻不會看幾行;應酬喝酒從不缺席,答應孩子的事卻一拖再拖;報了課程想要提升,但總會因為微不足道的小忙碌就不再堅持。面對這些行為我們不是要批判,一定要追究出個對錯,只是我們要認識到在取捨和選擇面前,哪些事情有更長遠的價值,更值得去投入。買東西省錢當然是一件很爽的事,社交也是生活的必須,計劃也總有被打亂的時候,但是我們不能因為這些看得見的日常,就隨意忽略看不見的力量。相比於以上這些,自我的提升,對孩子的關愛和陪伴,這些非功利的事情,才是長久的事情,才是對我們生命有深遠影響的事情。否則我們忙忙碌碌,稀裡糊塗的做了很多事,最後自己都不知道忙了些什麼。所以,堅持把一定比例的時間投入到能夠產生長遠價值的事情上,多讀一些看起來“無用”的書,做一些看起來“無用”的事,給自己一個放空的機會,一個超越現在的我的機會,也許,你會收穫非常了不起的變化,讓自己越來越喜歡自己。

做“無用”事,才能當“有用”人

世間所有的美都不是刻意為之的,美是一種沒有目的,自成其美的生命衝動。人生就像旅程,總是想要到達目的地,拍照打卡留下什麼,反而什麼都留不下。我們應該放空內心,去欣賞和感受每一處風景的味道,充盈內心,給自己的心靈安一個家。願我們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美,找到自己生命的熱愛和悸動,不被外在的世界奴役,只在內心開放出悠然之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