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桃(聊齋故事之一,翻譯及所得)

童時赴郡試,值春節。

舊曆,先一日,各行商賈,綵樓鼓吹赴藩司,名曰“演春”。餘從友人戲矚。是日遊人如堵。

堂上四官,皆赤衣,東西相向坐,時方稚,亦不解其何官,但聞人語嚌嘈,鼓吹聒耳。

忽有一人,率披髮童,荷擔而上,似有所白;萬聲洶動,亦不聞其為何語,但視堂上做笑聲。

即有青衣人大聲命作劇。

其人應命方興,問:“作何劇?”

堂上相顧數語,吏下宣問所長。

答言:“能顛倒生物。”

吏以白官。少傾復下,命取桃子。

術人應諾,解衣覆笥上,故作怨狀,曰:“官長殊不了了!堅冰未解,安所得桃?不取,又恐為南面者怒。奈何!”

其子曰:“父已諾之,又焉辭?”

術人惆悵良久,乃曰:“我籌之爛熟。春初雪積,人間何處可覓?惟王母園中,四時常不凋謝,或有之。必竊之天上,乃可。”

子曰:“嘻!天可有階而升乎?”

曰:“有術在。”

乃啟笥,出繩一團,約數十丈,理其端,望空中擲去;繩即懸立空際,若有物以掛之。未幾,愈擲愈高,渺入雲中,手中繩亦盡。

乃呼子曰:“兒來!餘老憊,體重拙,不能行,得汝一往。”遂以繩授子,曰:“持此可登。”

子受繩,有難色,怨曰:“阿翁亦大憒憒!如此一線之繩,欲我附之,以登萬仞之高天。倘中道斷絕,骸骨何存矣!”

父又強嗚拍之,曰:“我已失口,追悔無及。煩兒一行。兒勿苦,倘竊得來,必有百金賞,當為兒娶一美婦。”

子乃持索,盤旋而上,手移足隨,如蛛趁絲,漸入雲霄,不可復見。

久之,墜一桃,如碗大。

術人喜,持獻公堂。堂上傳視良久,亦不知其真偽。

忽而繩落地上,術人驚曰:“殆矣!上有人斷吾繩,兒將焉託!”移時,一物墜。視之,其子首也。捧而泣曰:“是必偷桃,為監者所覺。吾兒休矣!”又移時,一足落;無何,肢體紛墜,無復存者。術人大悲,一一拾置笥中而闔之,曰:“老夫止此兒,日從我南北遊。今承嚴命,不意罹此奇慘!當負去瘞之。”乃升堂而跪,曰:“為桃故,殺吾子矣!如憐小人而助之葬,當結草以圖報耳。”坐官駭詫,各有賜金。

術人受而纏諸腰,乃扣笥而呼曰:“八八兒,不出謝賞,將何待?”忽一蓬頭童首抵笥蓋而出,望北稽首,則其子也。

以其求奇,故至今尤記之。後聞白蓮教能為此術,意此其苗裔耶?

翻譯:

我小的時候,有一年去參加縣裡的考試,那次恰好是過年那段時間。

此處所謂的“郡”,是古代的一個行政區劃。宋朝范文正公仲淹先生著《岳陽樓記》,開篇即有一句“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話說秦始皇統一天下,設36郡;到了漢唐時期,就把天下的大城市單獨設“郡”,行政長官稱“郡守”,類似現在的“直轄市”。千百年沿革下來,現在已經沒有這個區劃了。這個“郡”比“市縣”大而又低於省,料想相當於當今的“寧鎮揚”、“長株潭”或者“某某城市圈”這樣的一個經濟概念上的地理範圍。

所謂“郡試”,類似於今天的“某某幾市聯考”。隋唐以來“科舉制”盛行天下,普通老百姓想要入仕,唯一的途徑就是參加考試。這個考試分四級:最初級稱或“院試”,老百姓也有稱為“郡試”的,考中者稱“秀才”,第一名稱“案首”;第二級稱“鄉試”,中者稱“舉人”,頭名稱“解元”;第三級稱“會試”,考中稱“貢士”,頭名稱“會元”;第四級稱“殿試”,考中稱“進士”,第一名就是所謂“狀元”。對於古代人來說,通過每一級考試都是非常大的榮耀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尤其是後三級考試全部考中第一名,也就是“解元➕會元➕狀元”,是謂“連中三元”。從隋唐到清朝科舉結束,歷1300多年,查得到的文武狀元共780多名,連中三元者僅21位。離我們最近的一個“大三元”,是嘉慶年間的江蘇巡撫陳繼昌,他也著過書,什麼書呢?這麼會考試,就出個輔導資料吧——《殿試策》。據傳白居易的堂弟唐懿宗宰相、太尉、領鳳翔節度白敏中,也是三元。

偷桃(聊齋故事之一,翻譯及所得)

(傳統吉祥圖案,連中三元)

按照舊風俗呢,春節前一天,各行各業的商賈們,都要抬著彩戲樓、吹吹打打地遊行,一直要游到布政使司衙門去祝賀新春,這就叫“演春”。我呢,就決定跟著朋友們一起去看。只記得那天路上人很多,走哪都是後腦勺和腳後跟。

此處“藩司”啊,明清時指的是布政使司衙門,相當於現在四套班子裡的省政府,行政長官稱“藩臺”,與“臬臺”並稱“藩臬”,是一省的最高行政長官。古代軍政合一,那時的四套班子,是指“總督、巡撫、藩臺、臬臺”,下文中“堂中四人,皆赤衣”,應該就是這四位大官。聯想到蒲松齡的出身,此處應是山東布政使司衙門,地點在今天的山東省濟南市。1648年,順治設三省總督,管理直隸山東河南,1669年康熙裁撤三省總督;聯想蒲松齡生平,童年看到此四官共堂,同時藉口“時方稚,不解其何官”,也是從側面佐證了老人家的寫作風格和坐實了著作權呀。

偷桃(聊齋故事之一,翻譯及所得)

(一個保存完好流傳到今的布政使司衙門)

我跟著人群走到衙門口,看到堂上呢,並坐著四位穿紅衣服的大官。他們東西對坐,那時候我還小,也不知道是個什麼官,只聽見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真吵啊。

我想走,忽然就看到一個人帶著一個披頭散髮的小孩挑著擔子上堂了,就稱他擔爺吧。堂下吵得不得了,也不知道這個擔爺跟領導們說了些什麼,只看見堂上一個個都在笑。接下來呢,來了一個穿青色衣服的人,大聲叫他開演,哦,這是一個衙門皂吏充任的司儀。

擔爺就問他:“演個什麼呢?”

司儀就跑到大官們面前交流了一下,然後又跑過來問說:“你擅長什麼啊?”

“啊,我可以顛倒時節,種反季節蔬菜水果。”挑擔子的說。

司儀跑回去又與大官們交流了一下。兩分鐘,又跑回來了:“嗯,你給我們弄點桃子吧!”

擔爺應了,把上衣脫下來蓋在擔子擔的竹筐上,然後故作煩惱地對跟著的小童說:“哎呀,領導們真是給我出難題啊!現在天寒地凍的,冰都沒化,我上哪去弄桃子呢?不取來的話呢,又怕領導們不高興,怎麼辦呢?”

小童回答:“父親既然應承了下來,那麼怎麼好拒演呢?”

這個擔爺摸摸頭,思考了一下,說:“我想好啦!這個初春時節,積雪還沒化呢,人間哪裡有桃子呢?只有天上王母娘娘的蟠桃園,四時如春,估計是有。這事只有上天去偷,才能拿得到。”

小童笑著說:“噫!上天可以,梯子呢?”

擔爺拍拍胸脯:“我有辦法!”

只見他打開竹筐,拿出一團繩子。這繩子大概有幾十丈長,擔爺理出繩頭,朝著天空就扔上去了;也真神了,這繩子居然就立住了,就像掛在什麼東西上一樣。同時呢,上面又像有什麼在牽引,把繩子漸漸拖到雲裡,慢慢的,幾十丈都上去了,擔爺只拽了個繩子頭。

偷桃(聊齋故事之一,翻譯及所得)

(《劍雨》神仙索劇照,後面的劇情很巧妙,彩戲師叛變,轉輪王殺了他,說從此神線索失傳了”)

於是擔爺呼到:“兒子,過來!我老了,身體笨拙,不能上去了,得你跑一趟。”接著就把繩子給了小童,對他說:“來,順著這個爬上去。”

小童接過繩子,面有難色,抱怨道:“老爸你真是糊塗啊!這麼細的一根繩子,叫我爬上去,這個天多高啊,我摔下來就碎成餃子餡啦!”

擔爺不聽,拍了一下孩子:“快上,別廢話了,我已經失言,也不能反悔了。你就去一趟,倘若取回桃子,大人們肯定有重賞,到時候給你娶老婆。”大家呵呵一笑。

小童只好接過繩子,晃晃悠悠爬上去了,就像蜘蛛爬蛛絲一樣。漸漸的,他就爬上了雲裡,看不見了。

過了好久,就在眾人等的不耐煩時,騰的一下,掉下來一個像碗一樣大的大桃子。哎呦,擔爺這個高興,趕緊捧上堂去。堂上的老爺們相互傳視,誰也不敢啃一口,也不知道真假。

就在這時,掛在天上的繩子突然就掉下來了,擔爺一驚:“哎呀,我兒子!完了,看來上面有人割斷了我的繩子,我兒子怎麼下來啊!”

剛說完,又掉下來一個東西,仔細一看,是小童的頭!擔爺捧起來大哭:“肯定是他去偷桃子被人發現了,兒子啊,我害了你啊!”

接著又掉下來一隻腳;不出所料,孩子的肢體都陸續掉下來了,噫,小命休矣。

擔爺擦擦眼淚,把這些斷肢都一一拾起來放到竹筐裡,說道:“哎,我就這麼一個兒子啊,跟著我走南闖北。今天是我誇口應下各位大老爺的要求,不想卻害了孩子的性命,死的如此的慘啊!我把他收好回家去安葬了吧!”

收好了孩子的遺體,擔爺跪到堂上:“為了幫各位大人取桃子,結果害了我的孩子!請各位大人可憐可憐我,贊助我一點安葬費吧,以後有機會我定當報答各位。”眾人都唏噓不已,堂上大人們也都又驚又詫,於是紛紛解囊贊助。

擔爺磕頭謝過,把這些錢都收起來,纏到腰帶裡,回頭叩叩竹筐:“八八兒,還不出來謝幕,戲演完啦!”

哎,只見一個小孩頭頂開竹筐的蓋子爬出來磕頭致謝了。大家定睛一看,可不就是之前那個小童嘛!

偷桃(聊齋故事之一,翻譯及所得)

(謝幕咯)

這真是一個神奇的技藝啊,所以我到現在還記得。後來聽說白蓮教裡也有會這個幻術的神人,猜想莫不是這孩子長大後傳下來的吧?


這是一個變戲法的故事,聯想到《妖貓傳》賣瓜那個,覺得古代戲法真是神奇啊,真是近乎妖術!可惜太多古代的好東西都失傳了,嘖嘖嘖。

另外,俗話說眼見不一定為實,特別是各種信息爆炸的今天,我們無論幹什麼事,還是要三思而後行啊。

又另,蒲老爺子的春秋筆法也是很有造詣的,借自己還小,把封建舊官僚傻乎乎、草菅人命刻薄刁鑽的嘴臉寫的清清楚楚,著實也是一則冷幽默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