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牛者償命:原來在古代,耕牛才是“國家特級保護動物”

殺牛者償命:原來在古代,耕牛才是“國家特級保護動物”

畜力是中國古代農業生產的最為重要的動力,而用牛來耕地最為便利,因此用牛耕田最早且最為普遍,因其廣泛使用,牛便被稱為 “耕稼之本”。因而古人稱:“有田無牛猶之有舟無楫,不能濟也。”西周的《禮記》曾雲:“諸侯無故不殺牛”,除了必要時的祭祀和會盟,諸侯在平常事日也要受禮法約束,不得妄殺耕牛。

對於與耕牛的保護措施,不同時代有著他們各自的特點。千百年來王朝不斷的更迭,可對耕牛本身的重視程度卻出奇的一致,原因不僅僅是因為當時統治者們“使民盡力於地力”的政策,最為重要的是耕牛的確很便利,付出的成本也遠比人力水力更節約成本,有利於古代社會制度下國家的健康發展。

不同朝代保護耕牛的政治和法律手段

1、唐代以立法確定耕牛保護並且贈予耕牛提高生產積極性

在唐代,統治者重視農業,因為常年的對外戰爭,隋朝年間民間富庶景象到了貞觀初年十不足一。貞觀初年民間天地多有荒蕪,農民躲避戰亂,隱瞞戶口,土地荒置,面對此種情形,太宗專設勸農使,專司農業耕種,同時發佈均田令,為無地少地者提供土地耕種。

太宗李世民曾下詔說:“牛之為用,耕稼所資, 多有宰殺,深乖惻隱”。

由於耕牛和土地此時變為了為國家授予,所以嚴禁私自宰殺耕牛。同時太宗又派人編撰法律,明確對宰殺耕牛按律判罪,使百姓知曉宰殺耕牛犯法,從而保障耕牛數量,保證糧食生產。

殺牛者償命:原來在古代,耕牛才是“國家特級保護動物”

《唐律疏議》卷“廄庫律”規定妄殺耕牛未報者,徒一年。” 私自宰殺耕牛近乎等同於官吏貪汙而被流放的罪罰。同時《唐律疏議》卷 15《廄庫律 》又有記載:“諸官私畜產毀食官私之物, 登時 殺傷者, 各減故殺傷三等, 償所減價;畜主備所毀。 其畜產欲觝齧人而殺傷者, 不坐、不償。 此意大致為若是牛導致他人財物損失,主人減價賠償,若是造成人受傷,才可殺掉耕牛。對牛如此保護,足見對此的重視。

由於農戶擁有土地的數量增多,且嚴禁買賣,又由於人口的減少,而土地的耕作量較大,因此,便需要耕牛來幫助實施,耕牛隻吃草類作物,且溫順易於操控,力氣又大,吃苦耐勞,便被專門用作田間勞力,用以生產。

由於唐朝初年輕徭薄賦,政府鼓勵耕作,一旦有流民入戶,不僅可以獲得土地,官府還免費贈予耕牛助其勞作,這才有了貞觀後期較人民生活逐漸改善的情景,正是對農業生產重視,對耕牛耕作的重視與保護,貞觀之治才成當今的美談。

2、宋代律法對耕牛保護更為嚴苛且有租牛制度保障生產

宋代對於耕牛的保護力度更是高於唐代律法,《宋刑統》中規定 “臣等參詳,今後若有盜官私馬牛雜畜而殺著,或因仇嫌憎嫉而潛行屠殺者,請併為盜殺之。”

對於傷害耕牛的舉措,全部判為重罪處置。耕牛,在宋代,近乎擁有一個正常類人的權益。正是由於對耕牛如此重視和推廣,使宋代雖然小於前朝的面積可糧食產量仍舊巨大,糧食的大量生產推動了宋代農業經濟發展到一個巔峰。

殺牛者償命:原來在古代,耕牛才是“國家特級保護動物”

在宋代,有著一項特殊農業政策——耕牛扶持政策。這種政策正是在農業高度發展的情況下產生的新形勢。政府出租耕牛給農戶。在宋代由於兵、 匪、牛疫等一系列原因,農戶時常會出現缺少耕牛現的現象。對於數量巨大的無法添置新牛的農戶,政府便時常將官府養殖的耕牛出租給農戶,農戶藉此進行耕種,實現糧食生產,農民獲取後的糧食在按一定比例付給官府。

出租耕牛政策具有特定的用戶,官府耕牛出租給屯田軍營,或者貧困地區的散戶或者貧農。對於出租耕牛,就好似現在國家的脫貧政策,給予部分地區農民特殊的政策,促進他們增強抵抗災難的能力,推動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的復甦。對於此種“扶貧”其內容雖然有些單一,未做到因地制宜的發展,但在當時封建小農經濟中,耕牛可以作為最為高級的生產工具,並且的的確確產生的很大的作用。

宋代役法多以家產數額的多少作為判定家產等級的依據

,家產等級高,那麼所負擔的賦稅就重,時常導致傾家蕩產,極大的影響了農民耕種土地的積極性,而仁宗年間,曾下旨允許不將耕牛數量,農具數量列入財產名單,從而推動農業發展,甚至連耕牛的交易買賣也不再收取稅務,由此可見,耕牛作為農業中重要工具時刻被政府皇帝所重視甚至時時有政府政策的傾斜。

殺牛者償命:原來在古代,耕牛才是“國家特級保護動物”

3、私自殺牛不被允許甚至耕牛年老也不準私殺

《風俗通· 怪神篇 》引 《漢律》雲:“不得屠殺少齒” , 意思就是說年輕力壯的耕牛禁止宰殺、而到了唐、宋、五代各朝法律都是禁止屠殺耕牛。除非牛是老死或者病死才被允許售賣牛肉。唐宋時期若是耕牛病死老死,都需要到政府報備,經過官府的確認,才可宰殺耕牛,否則一律視為違法。

像《水滸傳》中綠林好漢們動輒就讓小二上二兩牛肉的例子其實根本就是作者杜撰,私自吃牛肉會被嚴懲,更不要提售賣牛肉了,元代“老病不任用者”,明清“老病不堪為用”者,才許宰殺。

在漢代《淮南子 · 說山》高誘注云:“王法禁殺牛, 犯禁殺之者誅 ”。妄殺耕牛是要被處極刑,漢朝人口本就稀少,統治者更是奉行休養生息政策,可私殺耕牛卻可抵償一條人命,不可不見漢代對耕牛之重視。就是漢朝官府,也不可私自殺牛。牛肉市場被政府以強制手段控制,

牛肉的流通靠的不是市場本身,而是外力的強力干預。

古時為了保護耕牛的一系列傳統

1、各個朝代皇帝們的出奇統一的政治作秀

《史記》曾言,周武王在每年春分時節也會極為重視“親耕”這一傳統,而從這之後,歷朝歷代也都極為看中親耕帶來的示範作用,而作為一個好皇帝,親自進行耕田更是衡量皇帝是否盡責的重要標準。

殺牛者償命:原來在古代,耕牛才是“國家特級保護動物”

唐宋明清時期,為了顯示農業為立家立國之根本,不僅大力鼓勵農桑,甚至連皇帝也要在春分之時走出皇宮,在文武百官和百姓面前扶著牛梨跟著牛一起犁地,《養吉齋叢錄》曾記錄:康熙四十一年,康熙帝在京南博野視察春耕,曾親持犁器,一氣兒耕了一畝地。當時約有萬人觀看。以此方式展示皇帝對農業的重視,皇帝還會親自撫摸牛頭,以表示對牛勤懇勞作的讚許之意。

2、關於南北地方對於體現耕牛重要貢獻的傳統習俗

春分過後,各項的農事的相繼開始,時常會有人們利用春分耕作的時間,鄰里互相送春牛圖、甚至犒勞耕牛等慶祝活動。北方的人們在剪紙上剪出耕牛在田間地頭踏踏實實的犁地,還有農夫和耕牛一同在田間勞作的圖像,這些就名為“春牛圖”。

更有甚者,在田間地頭編起來了民謠小調,告誡人們耕牛的重要。

有的這樣唱:“耕田全靠牛力壯,早栽秧子谷先黃。不怕年中雨水廣,牛強總要多打糧。人力強來牛力壯,搶水打田也不慌。”耕牛的存在早已融入了農業生活,無論達官顯貴,還是平頭百姓,牛就像家裡的一份子。在江南地區更是有著犒勞耕牛、的習俗。春分時節,耕牛馬上就要開始一年的勞作,牛主人會用糯米糰餵給耕牛以此表達對耕牛辛勤付出的犒勞,同時表達對新的一年的期待。

3、古詩中自比耕牛的意象

中華民族千年的文明,牛自始至終陪伴著人們經歷春夏寒冬,無理論家庭富裕與貧窮,牛一如既往的陪伴在主人的身旁。對於牛的默默付出,往往在詩人眼中,牛是值得讚揚的,很多詩人借耕牛自比,表達自己毫無保留的為了這個國家而默默奉獻不求回報的精神品質。李綱的 《病牛》如是書:耕犁千畝實千箱,力盡筋疲誰復傷?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以牛耕田力盡來表明自己為國家付出的熱忱,不求回報,只願天下太平的美好期盼。

殺牛者償命:原來在古代,耕牛才是“國家特級保護動物”

春耕時節

總結

耕牛在古代作用幾乎無法替代,其品質符合所有人對美好事物所期盼的品質。回首華夏千百年來的民族史,牛是任何朝代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人們埋首於土地,與耕牛一同勞作,構成一幅幅盛世景象。歷史的洪流淘汰過很多城市很多古籍,甚至是很多物種,可在這生機大地之上,

耕牛一直伴隨著人類腳步前行,就那麼默默地付出。

參考文獻:

1、司馬遷《史記》

2、長孫無忌《唐律疏議》

3、蕭何《漢律》

4、吳振棫《養吉齋叢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