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案研讀:中藥治療胃息肉的醫案,雖然時間長,但不易復發

懷著空杯心態研讀名家醫案,一案一故事,一醫一人生。

今天來講一講谷銘三用中藥治胃息肉的醫案。

古今醫案研讀:中藥治療胃息肉的醫案,雖然時間長,但不易復發


張某某,女,59歲。

患者兩年來胃部隱痛不適,飢餓與飽脹均加重,晨起噁心,嘔吐黏液,口有辣味,納呆,大便稀溏。在市內某醫院作胃鏡檢查,發現胃竇部大彎黏膜隆起約0.3cm×0.3cm,光滑、充血,周圍紅白相間。診斷為慢性萎縮性胃炎、侷限性息肉增生。遂求治於谷老。現胃脘隱痛,便溏,舌紫苔白膩,脈弦細滑。

好了,我們先來看一下,我們怎麼治?

古今醫案研讀:中藥治療胃息肉的醫案,雖然時間長,但不易復發


其實中醫治病是先辯證,再辨病,最後再病證結合,遣方用藥。

噁心嘔吐說明這個胃氣不降,粘液說明還是有溼的,有辣正常應該是有熱,但舌像好像還好,納呆是肯定的,胃病兩年了,肯定胃口不好了,大便稀溏還是說明脾虛,舌紫說明有瘀啊。

所以總的來說就是,脾胃弱,氣機失調,溼氣困脾,氣血不通。

我用黨參,白朮,茯苓,陳皮,枳實,厚朴,當歸,三稜,莪術,砂仁,半夏,焦三仙。

方子黨參益氣養陰,白朮健脾化溼,茯苓健脾滲溼,陳皮健脾理氣,枳實降氣燥溼,厚朴寬中理氣,當歸活血養血,三稜莪術活血化瘀,半夏降逆化溼,焦三仙健胃消食。

我們接下去看專家怎麼治的?

古今醫案研讀:中藥治療胃息肉的醫案,雖然時間長,但不易復發


證屬胃脘痛。治宜益氣健脾,化痰利溼。

白朮,黨參,黃芪,當歸,茯苓,炒棗仁,白及粉,枳殼,陳皮,姜半夏,夜交藤,生苡仁,雞內金。

二診:服上方50餘劑,仍有噁心,吐黏液,大便稀溏。脾虛溼困症狀仍存,繼服健脾利溼方藥。

姜半夏,陳皮,茯苓,甘草,竹茹,枳殼,夜交藤,龍膽草,雞內金,黃芪,甘松,生薏苡仁。水煎服,每日1劑。

三診:又服上方加減方近70劑。患者諸症明顯好轉。胃鏡複查“胃息肉消失,仍為萎縮性胃炎”。為鞏固療效患者繼續服藥半年停藥。

古今醫案研讀:中藥治療胃息肉的醫案,雖然時間長,但不易復發


胃息肉為胃的良性腫瘤,此患者自始至終表現為脾虛溼困、脾胃不和之證。谷老用六君子湯加黃芪、雞內金健脾益氣,利溼化痰,白及粉主“惡瘡”、“死肌”,重用生薏苡仁健脾滲溼全方共奏健脾利溼醒脾作用,使脾運恢復,息肉消失。

平時多健健脾胃。

好了,醫案講完了,如仍有疑問或者有什麼見解,歡迎評論區留言。記得關注、點贊、轉發、收藏哦,謝謝大家的耐心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