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這次疫情,都不知道還可以這麼幹!

這次疫情,我們深刻明白了只做線下業務的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可以變得如此脆弱。一旦再次遇到這種情況,與其說是會變得被動,更不如說幾乎是“動彈不得”。


這次疫情首先教會我們餐飲人一個鐵律,面對突發公共事件,傳統的餐飲模式,不堪一擊、毫無還手之力。

要不是這次疫情,都不知道還可以這麼幹!


要不是這次疫情,都不知道還可以這麼幹!

現在的我們需要思考,在疫情結束之後,我們的餐飲業需要做什麼才能找到新的路,才能夠在未來提高抗風險能力。

各位餐飲人不斷嘗試新的經營模式,為早日扭轉困局,為餐企“活著”而努力,很多舉措還取得了令人驚喜的效果。


一、還有人不搞外賣?!

雖然說外賣已經成為很多人的生活的一部分,不過還是有些企業重線下輕線上。“互聯網+餐飲”已經是N年前的熱詞,但仍有一部分人在面對疫情時才引起重視。

餐飲陸續復工,在堂食受到極大衝擊的情況下,各餐飲企業都意識到外賣運營的重要性,並把外賣經營當成了“救命稻草”。

當然現在扎堆外賣的同行太多,疫情期間競爭激烈、騎手不足也是常態,所以還出現了以下這些做法:

a、對於一公里以內的訂單,支持電話下單,甚至支持“貨到付款”;

b、全員轉型銷售員,多發朋友圈、多私信、及時評回覆點評吸引更多訂單;

c、從吃的角度切入,蔬菜、水果、半成品、凍品、半成品、料理包、調料....萬物皆可外賣;

要不是這次疫情,都不知道還可以這麼幹!

海底撈等大小餐飲企業紛紛推出外賣套餐系列,加入外賣大軍行列;同時,餐飲也在食品零售化方面進行有益實踐。各餐企紛紛售出半成品及食材,通過零售收入來反哺正餐經營。

當然,這也並不意味著不重視堂食,反而更要對堂食有著全新的認知並嘗試開發新的經營模式。在疫情期間,外賣成了多數餐飲企業的重要來源,理論上線上渠道一定程度上能夠彌補線下客流,如果繼續開店,甚至能夠打破空間的限制提高利潤空間。但這些理論也有一個大的前提:線上渠道能維持一個比較合理的利潤空間,但美團外賣不久前漲了佣金,不少店家甚至“越開越賠錢”。

要不是這次疫情,都不知道還可以這麼幹!

除了開通更多的外賣渠道之外,更需要琢磨出適合自己的經營方式,而非完全交給外賣平臺。


二、“李佳琦”自我修煉手冊

不能只等顧客下單,可以通過直播帶貨,主動向新老顧客安利種草,隨著2020年5G的普及,直播與短視頻將帶來新的流量入口。

西貝大廚的美食第一場直播有5萬多人觀看,帶動西貝“牛大骨”賣出533份,半成品“香辣羊蠍子鍋”更是售出了684份。

要不是這次疫情,都不知道還可以這麼幹!


三、跨界生鮮新模式

在今年春節前,不少餐企備了很多貨準備了蔬菜肉蛋等大量食材,準備籌備年夜飯大幹一場。誰知“黑天鵝”降臨,年夜飯宴席大部分退訂,逼著很多餐飲商家在朋友圈、店門前開始賣菜,一時間還引起了一定的反響。

眉州東坡正式跨界進入生鮮領域,將自家種植基地的鮮蔬現摘,空運到京。前不久還上線了自己的平價菜站小程序,顧客隨時可以線上買菜,催生出餐飲跨界生鮮新模式。


要不是這次疫情,都不知道還可以這麼幹!


四、注重餐企員工資源的利用

一個餐企品牌的在網絡上的知名度崛起,常伴隨著一批忠誠“鐵粉”的口碑傳播,這部分人群一部分是對品牌有好感的“老客戶”。另一部分則可以是餐企自身的員工。

餐企自有員工更加了解餐企的優勢,他們願意自發傳播的內容一定是餐企最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並能夠帶來很好的售前及售後服務,帶動他們進行傳播也會更具有說服力和影響力,帶來良好的分銷裂變。


五、現金流!現金流!

曾經說“永不上市”的西貝現在也開始後悔了,曾認為自己的現金流很好,沒有上市的必要,但這次疫情的出現讓自身造血能力和抗風險能力都受到了極大的考驗。擁有一個穩定的現金流是十分重要的。

要不是這次疫情,都不知道還可以這麼幹!

六、共享

一邊是餐飲企業因疫情影響不能正常經營而出現人力冗餘,一邊是員工不能及時返崗而出現人力短缺,共克時艱,不同企業間的“共享員工”案例越來越多。

要不是這次疫情,都不知道還可以這麼幹!

共享現在不只是物品,還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你的生意。

這場疫情使我們重新對餐飲行業進行思考。如

店鋪模型、發展節奏、組織結構等,可以停下來重新進行優化;同時,通過疫情來思考企業的免疫力、抵抗能力怎麼去增加;未來抵抗力和免疫力是否能承載匹配企業的發展速度。餐飲未來將是品牌化和數字化的競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