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是什麼時候,你會意識到和對方階層不同呢?

有些人能用階層劃分,有些人則不能以階層劃分。

曾經參加某投資公司董事長的一個宴請,來了一些他的下屬,其中有一位中年婦女,端著酒杯:“我已經拿到了美國某某商學院的通知書,因為我身邊的人都這麼優秀,所以我也必須努力.....”

身邊幾個人和我竊竊私語:那個女的就是個傻子。

那個女的傻就傻在,時刻牢記階層身份不放鬆。

話裡話外,那種強迫症似的努力,怎麼都讓人覺得那麼膈應。

一個總是擔心自己階層的人,爬得很辛苦,就怕掉下來,就別怪別人,同樣用階層來衡量他自己。

通常是什麼時候,你會意識到和對方階層不同呢?

但總有另外一些人,是不能用階層來劃分的。

曾有一個朋友,學生時窮困至極,但也始終坦然自若,從來沒有見他擔心過什麼。

按照世俗的標準,他當時無疑是標準的屌絲,家裡窮,後來剛畢業也沒能找到高薪工作,竟然還在為虛無縹緲的科研理想而奮鬥,但是很多在當時認識他的人,是不會用低階層屌絲,這樣的詞語來形容他的,因為他全身的溫暖光芒,似乎就是不能用世俗標準去定義。

後來他運氣不錯,獲得了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我很為他高興。當然,即使他依然是窮困的書生,我對他的看法也不會有任何的變化。

通常是什麼時候,你會意識到和對方階層不同呢?

如今的年輕人,經常顯示出過分的焦慮,我想無論是焦慮還是自卑,都起源於介意階層這回事。

但現實中,總有人會爬得比你高。過於把階層放在心上,即使身在中上層,也會看上去像個小丑。不介意世俗定義的少數派,即使身無長物,也能讓人肅然起敬。

穿透一層層的學歷,年薪,房產,股票,去見見裡面的那個人。

白領們辭了職,創業了,但思維方式還是打工者思維。打工者出去找工作,首先要把自己的簡歷弄得漂亮吧,身份一時轉不過來,所以會出現,明明是創後首款新產品的推介會,他們做出來的卻是自我介紹,從哪兒來,在哪上過班,為什麼辭職創業,有什麼夢想.....

拜託,能不能留點版面,給你的產品本身?

通常是什麼時候,你會意識到和對方階層不同呢?

如何通過短時間交談,觀察判斷候選人的人格特徵和價值取向呢?

對於經歷的描述,不一定可靠;對趨勢行業事件的理解,才可靠。

工作上,你去拷問對方,經歷過什麼事情,做過什麼樣的項目,在項目裡的地位是什麼?

這些通過精心的準備,完全可以做假。

相親的時候,你去拷問對方,畢業於什麼樣的大學,年薪多少,完全可以做假的,反正你又不可能當場,讓別人家掏出畢業證,房產證和行駛證,稅單等。

但是詢問對方對行業的理解,對更廣博世界的理解,立馬就能看出對方的真實水平。

他有沒有讓你耳目一新的觀點,有沒有強大的邏輯思維方式,有沒有直擊本質的洞見。

如果你去面試別人,對方非常喜歡說自己的經歷,但是很少有自己的洞見,那麼就要小心了。

當然,如果你是被面試者,面試官只關心你的經歷,卻不問你對這一細分領域的理解,以及將來的規劃,那麼十有八九是一家爛公司,不值得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